Google发布“知识图谱”:为用户提供有完整知识体系的搜索结果
今天,Google在其官方博客中宣称: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快更简单的发现新的信息和知识,Google搜索将发布“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可以将搜索结果进行知识系统化,任何一个关键词都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搜索“Amazon”(亚马逊河),一般的搜索结果会给出和Amazon最相关的信息。比如Amazon网站,因为网上关于它的信息最多,但Amazon并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还是全球流量最大的Amazon河流。如果在追溯历史,它可能还是希腊女战士一族的代称。而这些结果未来都会在Google搜索的“知识图谱”中展现出来。Google在桌面版搜索中运用更多知识图谱内容,可帮用户筛选站点
Google宣布他们在桌面版搜索中运用上了更多Knowledge Graph内容。当用户用Google搜索某一关键词后,Knowledge Graph也会帮他做来源站点筛选。具体就是用户可在一条搜索结果里点击站点名字,就会浮出一张知识卡片,上面是这个来源站点及其背后组织的信息。 Knowledge Graph(知识图谱)是Google 在2012年5月上线的技术,当你搜关键词时,它能为你呈现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去年5月也开始支持中文(不过今天这个桌面搜索的站点知识图谱还没有)。知识图谱在移动端也有了不少应用,比如它被运用到Google Play Movies & TV应用中,可识别出影片中人物后给出结构化信息。构建集约化知识图谱,跨平台应用内搜索服务Relcy获红杉及 Khosla Venture 的900万美元A轮投资
l 网页索引和搜索引擎技术的出现,真正实现由一个入口直达世界的愿景。它把不同领域和地区的网页通过链接和排名技术集中地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更快融合进互联网的信息获取方式中。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还是网页?”成为一个本质但无答案的问题,即使是 Facebook 客户端也在 HTML5 应用和原生应用间摇摆不定。 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应用仍处于爆发期,这些不断增长中的应用承载了太多内容又各自为政。在没有良好的应用分发、推广渠道的情况下,他们就成为互不沟通的密室。腾讯、百度、阿里的思路是把自己的应用做成系统之上的平台,在应用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功能,或者收购其它领域的应用来扩大领土疆域。但这样不免存在一个问题,巨头们控制了消息和服务获取的入口,但他们提供的服务可能并非最优,而根据“721”定律最终存活下来并占绝对优势的只会有少数,在此之前需要在竞争中投入大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