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作恶”传染病
传染病如何改变人类历史的走向?
A社《全球传染病》正式下架,桌游厂商慌不慌
GeneDock与CDC共建云平台,大数据力挺传染病防控
阴阳怪气,为什么成了当下最流行的社交用语传染病?
武汉出现霍乱病例,面对烈性传染病,我们该怎么预防?
警惕,全球58%的人类传染病正因气候变化而不断加剧……
艾德智研:腾盛博药聚焦传染病及CNS疾病,市场潜力巨大
武汉大学确诊 1 例霍乱,这种甲类传染病是啥,要怎么预防?
多国遭遇急性重度不明原因肝炎,是新的传染病大流行吗?
用生物芯片检测传染病,分子诊断公司Mobidiag获得399万欧元融资
海外 New Things | ImmunityBio获3.2亿美元融资,研发针对癌症和传染病的新疗法
海外 New Things | Baseimmune获1130万美元A轮融资,利用AI加速传染病疫苗研发
大型病毒传染病得以预防?美国生命科学公司「Karius」获 1.65 亿美元 B 轮融资
黑石重仓Alnylam20亿美元,推进美国以RNAi技术在重要器官传染病等新药的研发
海外 New Things | ModeX Therapeutics获1.68亿美元融资,研发针对癌症和传染病的多特异性抗体
智慧党建、土工勘测云、传染病体外诊断… 这里有 8 个杭州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海外new things |「Biotia」获超额认购的800 万美元A轮融资,推出多种传染病研究和临床诊断工具
新冠更名、回归“乙类乙管”,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医院内不提密接,疑似病人不查核酸:新冠「乙类管控」要来了吗?
李一诺:病毒的世界观
36氪领读 | 疫情何时会出现拐点?学会用模型思维作出最接近的预测
让大数据为疫情预警——大数据在疾控应用中的方方面面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思路迪医药完成9.7亿元融资;达伯华®获批上市;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疫情概念股走向何方?
腾盛博药登陆港交所,市值150亿港元:在公共卫生、CNS等领域寻求全球首创、最佳疗法
智氪 | “猴痘”火热的真相,资本市场的“新冠后遗症”?
多地学校出现发热病例,新冠之外,更要警惕诺如病毒
用5毫升血液即可检测1000多种病原体?Karius要为疑难和危重感染诊断破题
重大调整:新冠肺炎改名,将实施乙类乙管
AI显微镜面市:20分钟诊断疟疾,精度满足世卫最高标准
解读《2023-2024年中国宠物医疗白皮书》:宠主想要的宠物医疗,究竟长什么样?
专注自复制mRNA平台技术,「嘉晨西海」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E25Bio」获 200 万美元融资,用于研发新型冠状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瘟疫与人:关于疾病与社会治理的八本书
新冠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卫事件,大流行结束了
让谷歌折戟的AI流行病预测,在今天如何被创业公司攻占?
新冠医保支付政策将有重大调整,商业保险能起多大作用?
今年首个诺奖,颁给三个发现了「丙肝」的老头
中国医疗百年风云
猴痘纳入乙类乙管,国内出现女性患者
搭建区域呼吸健康专科大数据云平台,「天鹏大数据」要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升级
日本的新冠危机应对迎来“出口”
创投观察 | 探究新兴市场POCT,或将成为新蓝海
最前线 |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恐怖邮轮”背后:谁给病毒插上了翅膀?丨漫谈
海外New Things | 推动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Day Zero」获820万美元资金支持
1.6亿人与蚊子的斗争:孟加拉国清除淋巴丝虫病
赛哲生物CTO林东旭:回首2020,持续深耕病原微生物诊断百亿市场
两会闭幕:科技圈大佬提出这些 AI 提案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