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资本刘梦苏:生物基材料的投资逻辑
36氪研究院 | 2023年中国新材料之生物基材料行业洞察报告
“AI+自动化”研发模式,「新生泰」要加速生物基材料的创新开发
36氪首发 | 功能性生物基材料研发公司「中科国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生物基材料品牌BIDOEX推出全球首款双组分PTT纤维,成为阿迪达斯等品牌原料
陶瓷循环、生物基材料、皮具修复…这三家公司获得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最前线
36氪首发 | 生物基材料公司「中科国生」再获近亿元融资,已签订FDCA百吨级销售订单
36氪首发|生物基材料公司「中科国生」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传统石油基材料替代进程
36氪首发 | 江苏赛瑞克新材料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致力于低碳生物基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全球最大美妆集团押注生物基成分
一条被低估的万亿赛道:企业狂奔,资本布局
「中科国生」获两亿元A+轮融资,推进泰兴万吨级产能建设 | 36氪首发
对话“垃圾教授”杜欢政:绿色消费,让来自产品的回归产品 | 谈碳
「绿色康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专注高端化学品绿色生物制造 | 36氪首发
消费品公司,“卷”向减碳黑科技|焦点分析
「双碳星物种」复赛之「节能降碳」篇:万亿黄金赛道,多场景应用加速落地|36碳活动
苏州杀出超级IPO:卖“地沟油”年入17.3亿,全国第六
生物技术公司「拜奥迈斯」年产50吨级FDCA中试装置落成,核心产品纯度达99.9%以上 | 早期项目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微岩医学」获数亿元B轮融资;重组胶原蛋白毛利率85%却还没成就“医美茅”
最前线丨realme用“纸”做了一款旗舰手机,3699元起售
「甡物科技」获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聚焦茶纤维新材料|36氪首发
转折中的「双碳」:一场螺旋式上升
36氪首发 |「贻如生物」获数千万元融资,用合成生物技术培育100%生物基皮革
刚刚,经纬和五源资本在碳中和赛道一起投了个天使轮
36氪首发|用废弃酒槽制作可降解生物基包装材料,「MI TERRO」获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Zara、H&M们的环保伪装被拆穿,时尚行业“卷”向新材料|焦点分析
36氪首发丨「纽维尔」获3000万A轮融资,为餐饮商超提供可降解环保餐具
大宗醇酸非粮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武汉睿嘉康」获数千万元融资 | 36氪首发
VC如何投资新材料?听听4位名校教授怎么说
教授带队,学生做 CEO——超高门槛的新赛道里挤满了红杉、高瓴等顶级资本
2022 年,红杉、高瓴、深创投等顶级资本为何多次投资了这些公司?
生物基内衣让谁更高贵了?
36氪独家|拥有FDCA世界首条千吨级生产线,「利夫生物」完成近两亿元B轮融资
九个可持续创业团队,在香港与H&M共度一周 | 碳案
基于植物多酚合成纳米新材料,「邦家生物」布局活体生物药推进临床I期
「贻如生物」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生物基皮革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 36氪独家
「柏垠生物」完成逾亿元 Pre-A 轮融资,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深圳“柏垠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五源独家投资
逛完近10万人观展的碳博会,我们总结了五大减碳“黑科技” | 36碳焦点
罕见,186亿人民币撒向“新材料”,泼天的富贵,全村的希望
资本百亿豪赌的合成生物菌株,开始赚钱了吗?|36氪新风向
海外 New Things | Cradle获2400万美元A轮融资,利用人工智能平台设计和制造蛋白质
可降解塑料没告诉你的事
毛戈平IPO“七年之痒”
氪星晚报|宜家今年拟在全球所有市场进一步降价;天铁股份中标2736.35万元建设项目;国内矿山无人驾驶公司“易控智驾”获3亿元C++轮融资
“新茶饮第二股”加时赛进入尾声,茶百道或成赢家
清华教授1个月融两轮;中科院博导的脑机接口公司融资3.5亿元——盘点Q1国内前沿科技融资
用能力匹配野心,华熙生物战略布局合成生物新技术
“双碳星物种”决赛圆满收官!年度“双碳之星”Top3强重磅出炉 | 36碳活动
安徽创投周报 | 4家公司获得新一轮融资 安徽资本跟投半导体企业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