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比亚迪,银河/风云/启源交出阶段答卷

汽车公社·2025年07月22日 11:41
新能源阶段性答卷,是为总结,为修正,更为前行。

新能源阶段性答卷,是为总结,为修正,更为前行。

当自主品牌以“一超三强”(比亚迪为一超级巨头,吉利、奇瑞、长安为三强领军)领跑中国车市时,一方面确实让国人看到了来自中国汽车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来自头部之间的竞争,从来也未消停。

其实今年半年以来,自主几家相互间明争暗斗的戏码并不少。无论是论坛上的吵架,还是企业负责人的阴阳,抑或各自“水军”之间的相互攻击,其实核心问题就是相互间的市场和产品短兵相接,到了不得不刺刀见红的时刻。

结合2024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一超三强”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吉利实现了对奇瑞的反超,2024年全年奇瑞领先吉利34万辆,而今年上半年变成了吉利领先奇瑞约20万辆。

比亚迪2024年对第二名领先了174万辆,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变成了71万辆,第二名对第一名的追赶,这个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吉利2024年对长安的领先为53万辆,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扩大到了约58万辆。

同样的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四家上半年分别31.5%、47.4%、14.8%、3.8%的增幅,也可以看出谁在竞争中真正地更胜一筹。而核心原因就是:谁把握了新能源竞争的核心地带,谁就能够加快战略反攻的步伐。

提到除了比亚迪之外的几家头部自主车企的新能源布局,从2023-2024年,银河、启源、风云和龙/Hi-4系列,为吉利、长安、奇瑞、长城们,打开了新能源进军核心主流市场的序幕。进入到2025年,从奇瑞到吉利,从长安到长城,每一家都铆足了劲,想办法望比亚迪的项背。

四家头部自主车企的新能源序列又给出了怎样的成绩单?站在几乎已经理顺体系的里程碑节点上,各家又给出了怎样的发展思考?

分析各家独立的新能源阵营,就能看懂接下来一两年内,四家自主车企在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更能看到这四家车企,谁更有机会无限靠近比亚迪,去竞争、PK和并肩同行。

风云、启源为何没赶上银河?

正如上文提到,为什么吉利能够在与奇瑞和长安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且缩小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核心原因就是战略选择和定力。

首先是吉利银河,从2023年以银河L6\L7开始萌芽,培育体系,到2024年银河E8不瘟不火,和银河E5大放异彩之后,吉利银河独立成新能源品牌,相继推出了吉利星愿和银河星舰7后,发展势头有目共睹。

今年以来,吉利银河多款产品卖爆,包括单月最高达4万辆的星愿,和星舰7、星耀8的热销,让吉利银河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基本上在10万辆上下,奠定吉利快速发展的新节奏。

其次是奇瑞风云,其实从2024年年初开始,风云就被称为是对标吉利银河的新能源存在,A8\T9\T10几款产品上阵,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风云的单月销量上过1.6万辆,但是这种节奏并没有持续太久。

比如说为风云开路的头号车型风云A8,上市以来一直表现平平,最高月销量仅6000多辆。风云T9倒是在去年4季度单月销量冲上万辆了,不过进入到2025年,这款车型最低销量仅为980辆,最近几个月一直在两三千辆之间徘徊。而T10上市以来,一直销量都不好,最高月销量仅1000多辆。

到了今年,拥有4款产品的风云,单月销量仅在五六千辆之间。直到今年7月9日风云A9L上市,奇瑞才宣布风云独立成新能源品牌,举起全力迈向新能源的大旗,可以说全面对标吉利银河。

再看长安,实际上启源也算是在2023年萌芽,紧跟吉利银河的步伐。2024年上半年,A05、A07、Q05几款核心的产品为启源带来了超1.8万辆的单月销量,不过一直都在1万多辆的水平徘徊。但2024年底推出的E07之后,切了一块极其小众的市场,未能为长安启源带来增量,浪费了市场机遇和时间。

直到今年6月份长安成为新央企之后,长安新能源全部并入启源之后,启源有了最直接的销量上的改观,特别是将长安微车Lumin并入之后,今年6月份启源品牌单月销量冲上4万辆的新高。

对比几家的战略,实际上相互之间路径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每一家变革的坚定决心,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确实大不一样,也就带来了各自之间发展的差异。

吉利银河应该算是最快速,最彻底的。果断最早合并了几何汽车,全面并入吉利银河,关停吉利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将吉利品牌的新能源全面整合到吉利银河,不仅让整个研发和体系瞄准最重点的市场,同时在经销商的布局上,也快速迎来变革,减少了内部之间的车型打架、力量权衡和博弈,推动了吉利银河的快速发展。

当然从去年9月开始整合以来,吉利的战略思路就理得比较清晰了,吉利品牌专注燃油车市场,而新能源阵营仅有两条线路,其一就是主打经济性市场的吉利银河,有纯电和插混。第二就是合并了的领克和极氪,主打中高端市场,纯电和超级混动都有。品牌区隔清晰,而且百万辆级累计销量的领克和50万辆级的极氪,品牌辨识度已经建立。

奇瑞风云和长安启源,之所以没有出现吉利银河这样的快速发展节奏,笔者认为,核心原因也在于内部新能源分工不清晰。

比如奇瑞的新能源阵营则比较丰富,符合奇瑞一贯喜欢多生孩子好打架的风格。不仅有奇瑞本品牌车型的PHEV&EV阵营,也有如合并蚂蚁、冰淇淋、ICAR的奇瑞新能源,有独立混动产品序列的风云,有主打越野新能源的捷途新能源,还有中高端品牌星途的纯电和增程新能源序列,还有与华为合作的智界,以及含凯翼、开瑞等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其他阵营。

可以说奇瑞的新能源架构最为复杂,铺设的盘子也比较大。特别是奇瑞本品的新能源,难免会与风云抢市场、抢资源的情况,比如奇瑞本品有瑞虎9的插混,还有探索06的插混,也包括QQ蚂蚁和冰淇淋系列纯电。而风云也有A系列和T系列不同级别大小和价格段的插混车型,无论是传播还是终端经销商销售方面,都存在不够统一的问题。

长安的情况也基本上一样,除了深蓝和阿维塔独立以外,长安还区分了引力和启源两大板块,其中引力核心是燃油车,启源是新能源。但在实际情况中,引力系列中依然存在如UNI系列的插混车型,逸动EV和Lumin等原本长安新能源的车型,与启源等系列车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影响。

长城虽然有龙系列和Hi-4系列,但是长城的新能源阵营可以说并没有形成如吉利、长安、奇瑞这样的矩阵式和品牌式的格局,数据方面的分析也就更难解读了。

从序列到品牌,谁撑起未来?

中国内卷的汽车市场,战略重心和投入,一定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鉴于这三家原本的新能源序列都发展成了新能源品牌,其实相互之间的正面竞争就更加明显了。

其实从现在回看银河、风云、启源三家的发展情况和结果,看得出谁真正下定决心快速干起来了,特别是这三大品牌占各自新能源的比重情况。我们可以拿2024年全年的数据来分析。

2024年,吉利银河合并几何的销量是49.2万辆,当年吉利新能源的总量是88.82万辆,相当于吉利银河2024年占吉利新能源的比重在55.4%。

长安启源2024年的销量是14.58万辆,这年长安自主新能源的总量则为66.61万辆,启源的比重为21.89%。

奇瑞风云2024年的销量是11.3万辆,这年奇瑞新能源的总量是53.16万辆,风云的比重为21.26%。

到了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销量72.51万辆,吉利银河销量54.84万辆,银河在吉利新能源的比重达到了75.63%。从55.4%到75.3%,可以看出吉利银河对吉利新能源的贡献在逐步加强,在更大的大众化消费市场中,吉利银河对吉利新能源整体的销量推动力量相当强悍。

长安自主2025上半年新能源销量为39.29万辆,启源的销量为16.92万辆,启源在长安新能源的比重达到43%,对比去年全年数据的21.89%,整合之后的长安启源品牌形象和战略重心可以说更加清晰了。

奇瑞风云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为32.9万辆,风云销量为3.79万辆,风云占奇瑞新能源比重仅为11.52%,无论是对于奇瑞风云去年21.26%的新能源占比,还是三家各家的表现,今年上半年奇瑞风云发展和转型较为艰难。这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奇瑞前不久进行了战略整合,且也将风云调整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了。

当然战略调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产品规划和节奏,才是奠定全年发展的重要核心。

从吉利银河来看,全年的目标是完成100万辆,从上半年的成绩来看,这个目标应该不难。而且目前吉利银河单月销量基本上贴近10万辆,再加上即将要上市的银河A7和M9,以及已经在工信部申报了银河星耀6,每一款产品都将切中非常热门的市场,去支撑吉利银河全年100万辆的目标。

长安启源除了稳住目前单月4万辆的销售水准,今年下半年还有10万-15万元级的B级轿车启源A06,还有定位略高于启源Q05,代号为B216的一款紧凑型SUV,也会有纯电版与增程版。按照长安给出的23万辆的年销目标,完成难度不大。

而奇瑞风云除了刚上市的风云A9L,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中型插混SUV风云T8L,大型SUV风云T11,另外还有一款紧凑型SUV风云E06,该车也有插混和纯电两种选择。至于全年的目标,应该来说不会太高,主要还是以品牌独立之后的产品和渠道梳理方面。

所以不难发现,目前吉利、奇瑞、长安三强的新能源布局,吉利银河走在了最前列,且为奇瑞和长安打了个样,目前长安应该是全面摸着吉利过河,全面升级之后的启源应该会有更快速的市场表现。而奇瑞由于多品牌的原因,还有很多难以割舍和统一的地方,有可能会走出自己独特发展的道路。

至于吉利是不是摸着比亚迪过河,可以说是,但也不全是,对标是为了更好地锚定,减少消费者认知成本。而双渠道双车战略也不是比亚迪的专利,之前大众、丰田、本田在华双车战略玩得很溜,吉利也算是汲取了中国市场各大车企征战的统一策略,核心是怎样实现销量和市占率的最大化。

至于2025年或者2026年谁会超越和反超谁,笔者倒不是很担心,毕竟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相互之间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最多就是吉利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而“一超三强”的自主格局,如果每家都不犯大的错误,或将持续到2026年之后才会有所变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杜余鑫,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比亚迪
我要联系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