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两种人:为什么说这对领导力很重要?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强硬型领导与仁慈型领导并非对立,最优秀的领导者兼具两者。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Crown Currency]
我上课时总爱抛出一个有点扎心的说法:这世上的领导,分成两种——走心的,和没心的。 学生们和公司高管们一听这话,通常都尴尬地笑笑,摸不着头脑。这时候我就解释:很多老板看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心里都清楚,未来几年公司里肯定有不少岗位要消失,哪些职位会没,其实也不难猜。真正的区别在于,老板们怎么面对这个事。
那些“走心”的领导,会真心替那些干着“快消失的活儿”的员工着想。 他们脑子里会冒出这些同事的脸和名字。他们把员工当活生生的人看,担心员工没了工作,不光养不了家、付不起账单、没了医保,更丢了那份(希望是)能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的工作。
另一类领导呢,看裁员这事儿就冷静得多,甚至有点冷淡,不太关心被波及的人。 他们觉得“新东西淘汰旧东西”(创造性破坏)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就像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的:新技术和进步,注定要把老一套冲垮。
举个例子,以前很吃香的熟练电报员、能飞快手算一长串数字的人,后来都被更划算的新技术顶替了,这些本事也就不值钱了。 持有这种观点(只看重创造性破坏)的领导者,不怎么关心失业的人有多难,他们更看重新冒出来的一大堆工作机会。 他们认为,员工得自己跟上变化,不然就会被淘汰,没啥好唉声叹气的,个人要为自己的饭碗负责。 在他们眼里,眼下这场技术革命,跟咱们老祖宗从打猎摘果子变成种地养牲口,本质上没啥两样,都是老早就这样变过来的。 当然,也有些老板,可能只盯着裁员能省多少钱,压根儿不管“新东西淘汰旧东西”的另一面——创造新机会。
但就当领导而言,不管你属于上面哪种(我承认这分法有点简单粗暴),也不管你心肠软不软,你都得在员工身上投资。 这至少有三个硬道理:
1. 重新培训比换人更便宜,也更容易
研究表明,重新培训现有员工的成本往往低于招聘、雇佣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数据,寻找和培训一名新员工的成本可能高达该岗位6到9个月的工资。例如,如果一名员工的收入为6万美元,公司最终可能会额外花费3万至4.5万美元来替换他们。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估计,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成本可能更高。这意味着对现有员工进行再培训不仅是正确的做法,往往也是更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2. 投资于员工可提升士气和主动性
当企业投资于员工再培训时,会传递出一种强有力的信号。想象一下,当员工得知公司足够重视自己,把自己送去接受人工智能专业培训时,士气会受到多大的鼓舞。再对比一下,如果听到公司正在外聘人工智能专家,且裁员在即时,员工的热情和参与度会受到多大的影响。持续教育和技能提升对培养忠诚度、热情以及积极的工作场所文化至关重要。
3. 组织知识是无价的资产
许多领导者重视新想法、新人才和创新。但系统领导者理解组织知识的独特价值,而这些见解和视角只能通过经验获得。虽然硬数据通常驱动决策,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那些曾经帮助公司应对过复杂挑战的人的巨大价值,他们的见解可能是解决未来问题的关键。
无论领导者是否“富有同情心”,都必须将员工视为需要投资的资源,以推动公司发展的需求。系统型领导者会想到降本增效,但不会将员工视为机器中可替换的零件。然而,他们同时也坚信,必须对员工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他们会说,将强硬的管理与仁慈的管理(硬头脑与软心肠)视为对立面,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伟大的领导者追求两者兼顾。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