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阿婆们的原宿”,这个日本案例能否照搬到中国? 这条街名叫巢鸭街,位于日本东京核心区,距地铁战只有百米。巢鸭街是典型的传统商业街,街道只有五六米宽,店铺多为3层房屋,在大型购物中心尚未出现的时代,是人们购物休闲的主流场所。从明治时代一直到二战前,这条街都是以日用品零售为主,成为几代日本人的时代记忆。 而在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宽敞明亮、品牌丰富的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潮流街区出现之后,年轻人逐渐从传统商业街流失,巢鸭街生意大受影响,转型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占日本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的老人,继续保持着对传统商业街的留恋,老人慢慢成为巢鸭街的主力客户群,巢鸭街的转型便围绕着老人的各种需求展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将巢鸭街的主营方向转变为出售老人用品和服务的银发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在业态上注重商品和服务、购物和社交的搭配组合。 第二,在设计和管理上全面贯彻适老化。 巢鸭街由此成为当地老年人的社交胜地,被称为“阿婆们的原宿”,许多老年人结伴来购物、吃饭、聊天、唱歌。据统计,巢鸭街每年吸引800万游客到访,老人是其中的主力。 而且在经济上,巢鸭街的转型也十分成功。1979年巢鸭街一年的营业额是85亿日元,到1994年达到188亿日元,增长121%。 不过2000年之后,巢鸭街开始走向衰落,背后原因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