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落户西安
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上,西安又增加了一个新平台。
12月10日,西安市首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揭牌,将为西安人才建设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人才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安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持续加强对世界一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招才引智实现了从“区位吸引”“政策引才”向“创新吸引”“事业引才”的转变。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搭建,西安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不断升级,“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揭牌,将成为西安“双招双引”的又一个新阵地。
新平台,新载体
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由中国科协与35个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发起,旨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海外人才和智力优势,发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共同参与,为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搭建平台。
海智工作基地作为开展海智计划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承接海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引进、项目落地的实施载体。
中国科协在具备条件的各级科协、科技园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优先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12月初,《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同意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批复》文件下发,同意在西安经开区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几天后,西安经开区重点项目签约暨首批秦创原创新中心授牌仪式上,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也同步亮相。
作为西安首个国家级海智基地,为区域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招揽海外高端人才提供了平台。当然,对西安的带动也极为重要。
首先是以“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为依托,可以为西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海外智力资源优势,形成海外人才和技术与开发区企业、科研院所全面融合的新格局,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靶向招引、项目合作、引智推介等方式吸引海内外人才,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引入,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研发、咨询服务等,加速国际创新成果与西安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效对接;
再次是围绕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优势”,构建国际创新要素双向流动、集聚发展的有效机制。在承接海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方面助力整个西安市创新驱动发展。
“引才”驱动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西安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把人才招引与招商放在同等位置。
先是把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后又发布《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子女就学、安居保障、医疗健康、个税奖励等人才新政,探索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西安品牌”。
再有西安全力打造的“硬科技之都”,持续加强对世界一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招才引智实现了从“区位吸引”“政策引才”向“创新吸引”“事业引才”的转变。
西安始终坚持内培外引并重,放眼全球人才资源,培养卓越领军人才。
比如建立了44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设立“西安海外人才工作站”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和培育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西安也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提升海外人才的归属感。比如,通过设立“市本级+聚集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5+5”服务窗口,率先实行“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目前,是全国第一家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件延期、变更业务”一次都不用跑的城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西安拥有各类人才344万人,约1万名外国人工作生活在西安。
此次“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落地,为西安提供一个新的人才拓展引进渠道、招揽海外高端人才平台,也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化大都市提供更多的创新驱动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遇西安”(ID:xaic2018),作者:小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