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储户跨城探索理财“更优解”5月以来,多家银行的活期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均出现下调,有部分银行对通知存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在此背景下,储户对更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更加强烈。记者调研了解到,有部分储户仍然钟情存款,甚至跨城存款以寻求更高利率,还有部分储户选择调整资产结构,拟加大对保险、理财等产品的配置。(中证网)
2023-05-12
提升兑付效率,银行花式解锁零钱理财让理财有收益的同时满足日常消费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日前,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零钱理财类产品正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不少银行探索让投资者的钱袋子“活起来”,致力于提升理财产品兑付效率,满足客户活钱理财需求。(中证网)
2023-05-08
银保监会:银行存款增加与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有关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数量有所增加,对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存款增加是市场化行为,消费者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的匹配性,一部分理财产品转移到了存款上来。(证券时报)
2023-04-26
净值走势恢复常态,银行理财市场暖风频吹今年以来,整体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走势恢复了“向上走”的常态。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主动调整投资策略,推出低波稳健产品。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加大权益投资、另类投资是大趋势,银行理财公司需不断修炼内功,深耕投研能力建设。(中证网)
2023-04-21
理财行业头部座次大洗牌,股份行理财公司包揽前三一季度的存款与理财,继续上演冰火两重天。近日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住户存款增量达到9.9万亿元,增量大于去年全年数值(17.84万亿元)的一半,而银行理财仍未迎来规模净流入的拐点。记者获取并汇总的12家银行旗下理财公司(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存续余额数据显示:前述公司一季末管理规模为16.02万亿元,即今年一季度减少了1.9万亿元。在行业缩水阵痛中,理财公司头部座次出现洗牌,在今年3月末这个时点,前三名均暂时变成股份行旗下理财公司。(证券时报)
2023-04-19
瑞银据悉考虑保留瑞信印度理财子公司瑞银集团上月紧急救助瑞信集团后,正在考虑保留后者的印度私人银行子公司,为后期可能重回该市场铺平道路。知情人士称,这并非最终决定。(财联社)
2023-04-12
光大理财调整高管分工,启用“投资老将”分管投研等核心业务近日,光大理财对高管分工进行了重新调整。保持现有组织架构未变后,光大理财高管经过调整后的分工为:唐勇分管股票、非标投资业务,郦明分管固收投资、研究、交易业务,李永锋分管产品市场板块,杨宇分管运营科技板块。据知情人士透露,此番调整意在启用投资经验丰富的“老将”,以更好应对净值化转型及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并加强内外部的协调联动。(上证报)
2023-04-11
美元存款利率突破5%,汇率风险不可忽视“这段时间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能到5.2%,目前基本在4.7%左右,稍微有所回调,2000美元就可购买。”农业银行北京地区某理财经理表示。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持续走高,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上调至5%以上。虽近期受硅谷银行等风险因素影响美元存款利率有所回落,但也稳居4%以上。在高收益的背后,专家提示,虽然定期产品可提前锁定收益,但投资者仍需充分考虑汇率波动和换汇成本带来的收益折损。(中证网)
2023-04-10
今年300款理财提前终止,业内称影响不大,市场已回暖普益标准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业内普遍分析称,这一方面与前期“赎回潮”“破净潮”后遗症有关,投资者信心不足、规模缩水导致触发提前终止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当前市场环境有关,部分产品投资难度增加。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理财市场整体回暖,部分产品提前终止的影响并不大。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信息披露有待进一步透明化和标准化,以免引起投资者信任度下降。(第一财经)
2023-04-06
遭遇36年来最大单月跌幅 嘉信理财或卷入流动性危机当地时间3月30日,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称,由于嘉信理财客户资金流出速度是该行预期的两倍,大摩七年来首次下调后者评级,由超配(overweight)下调至平配(equal-weight),并大砍其目标价,预计该股明年目标价为68美元,较此前预期值99美元下调31%。(第一财经)
2023-04-01
招行行长谈理财赎回潮:理财子公司不宜贪大要稳规模,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在3月27日举行的招商银行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招行行长王良表示,针对由于净值波动导致客户赎回引起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招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他表示,理财子公司在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中是一个新生事物,成立只有三年多,所以现在从经营策略上来讲,对招银理财子公司要求就是要稳定规模,不追求规模做得多大。第二是要优化结构。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第三是要提升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系统科技支持能力。(澎湃)
2023-03-27
三方导流政策或即将重启,腾讯理财通、支付宝加入股票开户流量争夺战从多家券商数字金融部获悉,自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以来,时隔3年,证券行业三方导流新规或即将重启,目前券商数字金融部等部门已开始向蚂蚁财富、腾讯自选股、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平台询价,但具体还在等待证监会出台相关细则。记者注意到,目前支付宝“股票”模块已上线“券商直达”功能、腾讯自选股APP上线“交易”板块、京东金融也可为券商提供开户导流服务。(21财经)
2023-03-27
多家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业内称提升机构投研能力是关键近期,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引起市场的关注。业内专家认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未来如何提升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资产投资能力,减少产品净值波动,并引导投资者真正理解和接受“真净值”时代下收益风险共担的本质,是银行理财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证券日报)
2023-03-23
银行理财资金连续七周增配债券,“赎回潮”后首周净买入银行资本债多家券商机构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3月13日至3月17日)银行理财资金净买入债券现券578亿元,这已是连续第七周净买入,七周合计净买入3447亿元。与此前持续增持同业存单和信用债不同的是,上周银行理财资金在“赎回潮”后首次单周净买入银行资本债。(证券日报)
2023-03-22
蚂蚁财富上线“理财分”36氪获悉,近日,蚂蚁财富平台改版“理财分”。据了解,理财分背后的“321”健康理财评估模型,引入了多家高校进行联合研究,将“选品、配置、持有”作为评估行为的三角理念,辅之以定性评估框架和数据智能校准二轮演算。“理财分”的数据显示,分数达600分以上的用户理财行为相较600分以下用户更为健康成熟,收益也相对更好。
2023-03-17
理财市场步入“正反馈”通道,银行理财资金连续6周净买入债券银行理财资金仍在持续增配债券资产。3月6日至3月10日,银行理财资金净买入债券现券493亿元,连续第6周净买入,信用债和同业存单等是主要增配对象,二级资本债等则是减配对象。在受访人士看来,银行理财资金增配债券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随着银行理财资金大比例配置的信用债估值修复,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收窄,收益率回升,此前赎回的理财资金“返流”债市。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主动调整负债端产品结构,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等新型产品的大量发行稳定了负债端。(证券日报)
2023-03-14
部分银行理财实现“T+0.5”赎回到账继部分理财产品“T+0”赎回受限后,为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不少银行理财公司优化了部分理财产品普通赎回流程,推出了“T+0.5”赎回到账服务,将到账时间提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部分理财产品大额赎回通过普通赎回T+1到账,使原有的流动性优势消失,投资者可能会将目光转移至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类活期产品上。同时会增大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理财系统的估值和清算效率等各项流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证券日报)
2023-03-03
个人养老金理财开启非母行代销:银行丰富产品留住投资者近日招商银行和工银理财通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成功实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跨行代销。这是行业内首例通过交换平台开展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跨行销售数据交换合作,也是行业内首对通过交换平台实现全量数据交换的代销合作机构。“这是两家理财市场头部机构为落实相关监管要求,规范理财产品数据交换、保护投资者信息安全而做出的积极探索。”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表示。(21财经)
2023-03-02
银行理财现“T+0.5”赎回,流动性风险亟待防范工银理财日前发布消息称,旗下明星产品兑付实现最快“T+0.5”到账,即投资者资金最早可在“T+1”日的中午到账。梳理发现,还有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将赎回到账时间缩短至“T+0.5”。业内人士解释称,这主要是为提升投资者体验,让投资者资金调配和管理更方便,有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不过,由于时间提前半日,有些机构需要母行或托管行日间垫付资金,暗藏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上证报)
2023-03-01
银保监会:目前市场已基本趋于稳定,一些理财产品净值已明显逐步回升去年11月以来,受债市震荡牵连,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明显波动,不少投资者选择赎回。对此,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市场自身调整的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从监测情况看,目前市场已基本趋于稳定,一些理财产品净值已明显逐步回升,理财业务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上证报)
2023-02-24
银保监会:稳步有序推进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稳步有序推进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健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引导理财公司坚持养老金融“稳健、长期、普惠”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名实相符、运作安全的养老金融产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证网)
2023-02-24
第二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公布,含4家公司11只产品2月24日,中国理财网发布截至2月24日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与2月10日发布的首批产品名单相比,此次名单新增了11只产品,涉及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四家理财公司。(中证金牛座)
2023-02-24
香港计划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2023-2024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时表示,未来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内地探讨各项扩容增量方案和优化安排,例如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债券通,以及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的范围。此外,特区政府也会研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管理产品,包括在港发行国债期货,为香港资本市场持续注入新动力。(大湾区之声)
2023-02-22
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银行活钱管理服务升温记者日前调研了解到,部分银行推出一键式购入多只产品的活钱管理服务,通过对接多只货币基金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来提高快赎额度。业内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流动性高、波动较小,未来仍会是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证网)
2023-02-22
银行理财产品“上新”,债市添源头活水新发理财产品增多、存量规模重新扩张、业绩比较基准波动回升……多个迹象表明,银行理财市场逐渐走出2022年两轮“破净潮”的阴影,但“破净潮”留下的深刻影响清晰可见。面对客户求稳的需求,最近,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曝光率渐增。专家表示,采用摊余成本法或混合估值法,能在一定程度平滑理财产品估值波动,提升其产品吸引力。随着银行理财市场转暖,以及更多长线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也有望迎来更多源头活水。(中证网)
2023-02-22
“蚂蚁理财金选”公布基金业绩:金选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行业基准6%36氪获悉,近日,由蚂蚁基金推出的“蚂蚁理财金选”发布了2022年度运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金选”共收录197只基金,主要为多元布局类基金而非单行业基金,偏股基金近4年业绩持续超过行业基准; “金选”用户平均持有时长增至488天,一年内31%的用户选择分散配置;近三年,“金选”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出行业平均水平6.05%。
2023-02-20
银行理财去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据上海证券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月17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证券时报)
2023-02-18
央行:将消费金融、理财和金融资产投资三类公司纳入金融统计36氪获悉,央行在《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表示,自2023年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2023年1月末,三类机构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存款余额222亿元,当月增加27亿元。
2023-02-10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3家机构7只产品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信息显示,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有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3家理财公司共计7只产品,其中工银理财4只、农银理财1只、中邮理财2只。工银理财4只产品均为新发,暂不涉及子份额;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均涉及子份额,并命名为“L份额”。(证券时报)
2023-02-10
权益类理财产品持仓路线图曝光日前,光大理财、宁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公司相继披露旗下权益类产品2022年四季度投资报告。从股票直投情况来看,新能源、医药板块为权益类产品的主要持仓方向,部分产品报告期内加仓了消费、银行等板块,涉及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兴业银行等个股。权益类FOF理财产品的持仓风格较为均衡,成长、价值风格兼具,易方达新经济、万家臻选等基金为前十大持仓资产的“常客”。(中证网)
2023-02-06
北京地区银行理财销售遇冷,存款类产品重获青睐“不保本保息”“已经打破刚兑”“净值会有波动”……近日走访北京十余家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时发现,各家理财经理销售时说的第一句话,都是对产品的风险提示。同时,相较理财产品,存款类产品重新获得银行销售人员和投资者的青睐。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银行理财应从客户角度出发,引导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此外,应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和投研能力,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中证网)
2023-02-04
通关带动香港居民人民币需求,跨境理财望升温自1月8日起,深港口岸分阶段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口岸恢复通关,不仅香港居民的人民币需求有所增加,也对金融行业尤其是深港跨境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金融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逾一年。在这一年中,跨境理财通的业务规模、参与人数、试点银行数量均稳步提升。(证券时报)
2023-01-19
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上新,低风险产品成主流春节前夕,银行、理财公司借势上架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也有部分银行主推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保本的存款产品,期限大多较短,以满足投资者年终奖或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春节理财时,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资金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需关注产品的起息日。(中证网)
2023-01-19
新发产品募集升温,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回血”“‘破净潮’逐渐退去,这段时间银行理财公司产品募集热度明显上升。”昨日,华东地区一位银行理财销售人士对记者说,临近春节,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逐步回升,投资者信心也在恢复,从咨询赎回转向认购。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公司也调整了产品策略,更注重稳健性。市场预计,净值持续修复将提振投资者信心,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回升。(上证报)
2023-01-11
年内已有87家A股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合计金额超百亿元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上市公司进行现金管理的一种常用手段。比如,1月9日,朗科科技、优彩资源、苏交科集团、威唐工业等多家公司均发布了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截至1月10日,已有87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合计持有153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达136.7亿元。从资金来源看,均是上市公司自有闲置资金。(证券日报)
2023-01-11
银行理财净值回升,机构看好后市机会2022年12月中旬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重回上升通道。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债券市场特别是高等级信用债具备投资价值,股票市场也有较大机会,银行理财当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其中混合类产品或占优势。(中证网)
2023-01-06
银行理财公司展望2023年:降息降准可期,债市风险可控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最新经济展望,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对于债市,银行理财公司普遍认为债市风险趋缓,有利因素不断出现,高票息的信用债拥有配置价值。在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降准成为各家机构预期选项。交银理财表示,货币政策在2023年有望打开宽松空间。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大致平稳的M2增长,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有0.5至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上证报)
2023-01-04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正逐步回升,有望进入有吸引力区间自12月份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债券市场走势后,债市及理财市场逐步回稳。虽然目前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状态,但绝大部分产品净值已经开始回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面对理财赎回压力,一方面央行通过降准、超额续作MLF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稳定信心,另一方面银行自营资金等也开始入场配置,部分理财机构自购旗下产品,预计理财产品收益率将逐步进入相对有吸引力的区间内。(证券日报)
2022-12-28
银行理财抛债背后:产品设计亟须持续改进12月以来,银行理财抛债应对持续的赎回压力。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之初就与存款有着强互动,产品到期或开放日多在季末、年末等表内流动性考核时点,这一特点延续至今。但在净值化时代,这种特点易在极端情况下强化流动性压力,放大市场波动。因此,如何完善产品设计的丰富度,让理财产品不论是在申购赎回的交易设计上,还是所投资产种类的选择上更加差异化,避免“扎堆”和高度同质化,是理财公司需要持续改进的方向。(证券时报)
2022-12-16
理财千亿赎回再度施压债市,保险资金称目前适合出手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召集开会,建议为应对银行理财赎回导致的债市压力,由保险公司承接,此外亦有银行提议可由自营资金承接理财赎回卖出的债券。目前仅有个别机构人士确认有相关建议,但“非强制性”。多位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接到指示,但亦有个别机构人士称确有相关讨论。一位保险资管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我们会按照基本的市场规律着眼长远来履行机构责任,但单纯从价格上来说,现在确实已经是适合投资的了。”(21财经)
2022-12-09
银行理财公司抢占投资风口,ESG主题产品发行升温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公司正在积极布局ESG领域并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既契合当下的整体市场环境,也能够探索多元化的理财业务创新,为满足市场需求、吸引客户以及打造优质理财产品奠定基础。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有望在产品类型、投资者门槛和市场培育上进一步完善。(中证网)
2022-12-08
养老理财产品面世一周年,实现年化收益率在2%至4%区间首批参与试点的养老理财产品面世一周年之际,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2月6日,已有9家理财公司共计发行50只养老理财产品,其中40只产品的最新净值超过“1”。今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波动较大,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试点中的养老理财产品在过去一年实现的年化收益率在2%至4%的区间实属不易,这初步体现了养老理财产品稳健性和收益性的平衡。(上证报)
2022-12-07
中银协秘书长刘峰:正研究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指引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刘峰在“2022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中银协正研究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指引,旨在完善并统一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和标准,减少存在于理财产品发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产品和市场的透明度,使消费者更好地做出知情决策,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近期,“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自律规范”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两项自律文件将正式发布。(上证报)
2022-11-29
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调整申赎规则临近年末,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近日,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调整旗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申赎规则、估值方法、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业内人士指出,申赎规则变动主要影响资金的流动性,估值规则变动主要影响产品的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比例变动则将影响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收益表现。(经济参考报)
2022-11-28
郭树清:最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总体风险完全可控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最近由于市场看好经济恢复前景,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另一方面,我们也持续关注到,现在个人投资者可选择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很好地把握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宣扬“保本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肯定都是金融诈骗。(证券时报)
2022-11-21
有头部理财子下场买债,称“当前利率水平有吸引力”随着近几日债券市场的回调,部分一直持币观望的机构开始陆续下场买债。一家头部理财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其自营盘从本周二开始已经陆续建仓,虽然这两天净值有点回调,但“当前利率水平有吸引力”。不过据了解,这并非当前机构的一致看法,从盘面来看,当前债市分歧仍然存在。今日早盘,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230亿元,接近前日630亿元净投放量的两倍。(财联社)
2022-11-17
债市遇调整,理财产品净值受影响截至11月16日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跌0.27%,延续偏弱走势。本周债市遭遇调整,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4%,信用债单日跌幅24个基点。随着债市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银行下调了短期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货币政策尚未明确转向时,投资者在对预期变化保持谨慎的同时,需关注经济基本面这一根本因素,注重保持投资组合的流动性。(中证网)
2022-11-17
10月理财产品发行量回落从普益标准获悉,2022年10月全市场共新发了1705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24.05%,理财公司共新发了51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32.55%,均仅次于今年2月份的环比降幅。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产品、开放式固收类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和封闭式固收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环比下跌0.10个百分点、0.44个百分点和0.49个百分点。(上证报)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