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6条新经济优势赛道解读
2020年7月15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举行,会上提出成都要构建以新经济为主动能的新优势。 如何做?成都提出未来将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供应链+、清洁能源+新经济产业发展,同时打造包括5G、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服务、新兴软件开发、区块链、网络与信息安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无人机、卫星及其应用、生物制药、高端医疗设备、清洁能源、网络游戏、供应链在内的16个新经济优势赛道。
行走的成都新经济
成都是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将新经济发展由概念转化为了实体,以创新和魄力为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建设性方案。成都市开创形成的新经济发展“成都路径”,具有国际性、长远性、前瞻性等特征,是助力于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综合发展模式。2018年,成都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百家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新经济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增长极。
服务世界 共创未来
在全国第一个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到首创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 现在,成都又有了新动作。 11月26日,一场旨在为新经济企业搭建推介、宣传、展示和交流平台的“成都市新经济新产品推介会——2019WISE峰会专场”将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会议由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和36氪联合主办,是继今年10月首场推介会在成都成功举办后,第一次站上全国舞台。
据高德地图消息,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出租汽车协会与高德打车就巡游出租汽车数字化转型升级达成战略合作。高德打车将帮助成都市巡游出租汽车进行巡网融合数字化升级,实现巡游车智能化、网约化运营。根据合作计划,高德打车将上线“成都出租”,接入成都市全部14000余辆巡游出租汽车。依托高德打车推出的“好的出租”解决方案,帮助管理部门提升智慧管理能力及出行企业数字运营能力,提高巡游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和司机收入。(川观新闻)
1月26日,阿坝州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开发、人才培养与交流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四川日报)
1月26日晚,NEW IN CITY 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在成都五粮液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召开。会议展示了成都新经济建设历程和美丽前景,发布了城市场景机会清单,邀约世界共享成都城市场景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自美国、欧盟、日韩、泰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行业协会、知名企业、投资机构、新媒体的嘉宾与主会场同时参加大会,让大家共享成都场景机会,搭建探讨城市发展、动能创新的舞台,架设新时期创新合作、互惠发展的桥梁,构建成都新经济链接的世界版图。
查看详情解读《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进入全球前10。
近年来,四川推动实施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成全国首个“全光网省”,实现全省行政村光纤、4G全覆盖以及县以上城市5G全覆盖,这些都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支撑。下一步,要加快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实现2022年底12万个基站的目标。还将积极探索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建设、跨区域数据中心共建共享机制等,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让更多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川观新闻)
1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解读《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表示,我省力争到2022年,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对我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贡献率大幅提升。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她指出,试验布局是根据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实际,以成都为核心区域,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基础较好的城市为重要区域,以国家、省级产业园区和平台等为重要载体开展先行先试,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锦观新闻)
1月25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和四川省委网信办表示,为建设四川数字经济云上服务平台,打造对外宣传的最佳窗口,由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和四川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综合信息平台(www.scde.cn)正式上线。 本次上线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综合信息平台立足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分为新闻资讯、试验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赋能、创新示范和营商环境七大版块。 据悉,区别于传统资讯类网站,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综合信息平台致力于打造云上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综合信息枢纽、智慧决策中心和产业融合转型平台。 聚焦政府、企业、个人、园区等多方需求,秉承多元共治,资源共享的理念,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综合信息平台可以满足数字经济各类用户的资讯需求,是用户了解四川数字经济的首选平台。同时,通过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为政府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川观新闻)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前11月四川省生产新能源汽车约2.92万辆,预计全年同比增长约10%。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国同期产量增速下降0.1%。“在抓复工复产方面,四川走在了全国前列。”上述负责人解释。 但若以发展眼光审视,结论却相反——2017至2020年,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国占比不升反降;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企业或出现“断链”……和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的快速成长相比,四川发展相对落后了。 就电机、电控系统而言,目前省内没有企业在规模化生产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和电控系统。东方电气在乐山生产的电机停产后,就再没有企业能生产了。就电池而言,去年四川只有两家企业(华鼎国联、银隆)进入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电池使用情况名单。据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所用“三电”均产自省外:电池来自福建和安徽,电机和电控均来自比亚迪。另一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不要说‘三电’,之前尝试在本地配套减震器,结果异响、漏油……成批量的出各种问题,(概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规模小,产能分散,龙头企业牵引力不足,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
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5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6.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571.1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5471.1亿元,增长3.4%
1月20日,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正式挂牌,将负责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等工作。 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以职责法定化、组织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和非营利化为方向,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交由法定机构承担,最大限度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实施“领导小组(决策委员会)+发展服务局(管理层)+专业公司(执行层)”的管理架构,整合规划管理、土地利用、项目管理、政务服务等职能。 成都芯谷以“央地合作”为主要特征,以“产业社区”为主要形态,以“片区开发”为主要模式,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核技术、空天技术“1+2”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芯、网、核、航”四大细分领域,规划布局“四谷·两湖”6大产城单元。 截至目前,已引进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瓴盛科技、云天励飞等产业化项目44个、协议总投资704.1亿元,已建成银河596科技园、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芯谷孵化器、芯谷展示中心等产业载体69.3万㎡,在建载体106.6万㎡、标准厂房1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