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防御心很强的人沟通?

开智学堂·2025年11月27日 08:26
越过防御,看见更深层的关系

没有什么比对话一方摆出防御姿态更能迅速破坏沟通,甚至毁掉一段关系的了。这种问题在私人生活和职业场景中都屡见不鲜:

家庭聚会时,你和亲戚聊起最近的政治新闻,对方语气突然变得生硬尖刻,一分钟内翻了两次白眼,明显不耐烦。你问他是不是有问题,他立刻反驳:「没有。我只是觉得这个话题没意义。」

你给同事提了些负面反馈,对方一开始热情友好,听到批评后变得冷漠疏离:回避眼神交流,频频看表,对你的问题只用单字回答。之后在办公室刻意躲避你,发信息也不回复。

你终于鼓起勇气和丈夫谈孩子转学的事,他立刻指责你「自私」,说孩子会「痛苦,还会失去所有朋友」。你试图解释,每次开口都被打断。

处理这类情况之所以棘手,是因为我们的本能反应往往会让事情更糟:假如你建议恼火的亲戚换话题,反而被指责居高临下;约下属开会澄清,只会让气氛更尴尬;第二天再提「学校的事」,又引发一场争吵。

但我们发现,只要策略得当,就能有效应对防御心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揭开防御心理的神秘面纱,分享一些经实践验证的应对策略,助你像专业人士一样有效应对。无论你想改善婚姻关系、更有效地管理团队,还是只是想就政治问题进行更文明的对话,这份指南都能帮到你。

理解防御:它到底在保护什么?

人们说「感到防御」时,通常指的是受到批评后产生的复杂情绪——悲伤、羞愧、愤怒交织的感受。而「采取防御行动」,则是指受到批评后采取的行为:讽刺挖苦、反击批评、冷眼相待或沉默以对。

思考防御的情绪或行为表现很有帮助,但我们发现另一种思考方式特别有用:一个人的防御心很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从功能角度看,防御性可定义为:防御是人们用来避免批评带来的痛苦感受的应对策略,这种策略会将责任推卸给批评者。

以之前妻子建议孩子转学的例子为例:丈夫知道妻子的想法有道理,但可能担心孩子转学带来的挑战。如果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就会试图完全逃避,把责任推给妻子,让她显得才是犯错的一方。这种防御心理实际上帮他逃避了焦虑。

对防御心理的功能性理解,能帮你更有同理心地看待他人的防御,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反应,这正是我们方法的核心。

应对防御的关键:先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有人表现出防御姿态时,我们很容易想让他们停止这种行为。但人们很难直接控制自己的感受——建议别人「别防御」既不现实也无济于事。如果你不断告诉别人应该改变感受,他们只会越来越沮丧,越来越抗拒你的建议,无论你的出发点多么好。

更具策略性的方法是:控制你对他们防御心理的反应。这未必容易或符合直觉,但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如果不加以控制,你自身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在无意中使情况变得更糟。

例如,如果你经常和容易防御的同事打交道,可能会因为对方的防御而感到焦虑,「如履薄冰」就是这种感觉的写照。

你的焦虑可能会以不良方式表现出来:语速过快(被解读为不耐烦),或脑海中充斥着各种担忧(显得心不在焉),这些都会进一步加深同事的防御和不安全感。你甚至可能会因为对方的防御而自己也变得防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反防御」。

更广泛地说,在这些情况下,你对自己情绪的意识越强,在与防御型人互动时就越能巧妙控制自己,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这构成了我们方法的核心:应对他人防御的最佳方法是更好地管理自己。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分享一些行动方法,帮助你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从而减少他人的防御心理,增强彼此的信任。

如何做?三大实用策略

策略一:用AVA方法管理自己的情绪

应对防御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会引发你内心的不适情绪,焦虑、沮丧或内疚。如果对这些情绪做出冲动反应(比如脱口而出不体贴的话,或忘记同理心),往往只会加剧对方和你自身的防御。

当你在谈话中感受到强烈情绪时,需要迅速有效地处理,以免它们破坏你的努力。这里有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技巧:AVA 方法,即承认(Acknowledge)、确认(Validate)、行动(Act)。

AVA 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妥善应对情绪不需要太多时间。只要你简单地承认自己的感受,确认这些感受是正常的,然后行动起来,按照你的价值观行事,就能应对自如。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我们在帮助人们应对情绪困扰时采用的精简版,可以在几秒钟内自行运用,为负面情绪腾出空间,以免它们干扰你与防御型人沟通的良好意图。

举两个例子:

和家人聊政治新闻,对方突然打断你,态度越来越敌对。你可以在脑海里运用 AVA 方法:「好吧,我现在确实感到很生气,还有点内疚(承认)。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但考虑到谈话的走向,这种感觉也合情合理(确认)。说到底,我在意的不是辩论的输赢,而是和这个人的关系。所以我要承认自己之前的言论不够得体,努力让谈话回到正轨(行动)。」

同事对你冷战,你可以先把感受写下来,再和他们沟通:「我感到很困惑,也有点失望,甚至可能有点羞愧(承认)。这种感觉虽然不舒服,但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确认)。我想以坚定和同理心来处理这件事,所以我会给他们一两天时间,然后再发信息约见面(行动)。」

AVA 方法不是要消除情绪,而是短暂地觉察并接纳它们,减轻情绪强度,帮助你做出符合价值观的明智决定,而非冲动行事,这能让你更好地应对对方的防御。

策略二:反向同理心,对他人的不安全感保持好奇

防御之所以棘手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人倾向于用「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应对。然而,立即试图解决他人的防御问题往往无济于事,这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问题」,从而加剧防御!更好的方法是:摆脱「解决问题」的心态,转而采取好奇的态度。

当你真正对一个人及其防御心理感到好奇时,往往会起到化解戒备的作用。这可能让你提出后续问题,而非立刻展开新的批评;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假设,放慢思考速度;甚至让你更好地理解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培养好奇心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是记住:防御通常是人们应对恐惧或不安全感的方式。

对别人的不安全感感到好奇有帮助,不是因为它能「解决」防御问题,而是因为它能提醒你:防御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你自己也曾多次有过同样的经历。

我们用来了解他人不安全感的小技巧叫做反向同理心。传统同理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们的感受。但问题是,我们往往并不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而我们几乎总能做的是:想象自己身处类似境地时的感受。

这就是反向同理心,通过建立联系和理解来化解防御的有效方法。

以妻子提议孩子转学,丈夫表现出抵触情绪的例子为例:妻子第二次尝试讨论失败后,花时间反思并运用反向同理心。她意识到丈夫主要担心孩子难以适应转学过渡。于是,她想起孩子开学第一天自己的紧张:害怕女儿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因没人玩而感到孤独和羞愧。当她回想起这段记忆时,开始理解丈夫的担忧。虽然她仍然对丈夫粗鲁的表达方式感到愤怒,但确实感受到了一丝联结,并开始思考如何重新开启对话。

当一个人的防御表现得非常强烈,与实际情况不成比例时,试着运用反向同理心,去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感到不安全。

策略三:用策略性弱点建立联结

如果一个人的防御不是源于一次尴尬的对话,而是长期存在,总是对某个具体问题或普遍问题表现出防御,该怎么办?

我们的经验是:持续或长期的防御,往往是缺乏联结和亲密感的表现。当一些人持续感到疏离和孤独(尤其是在他们认为应该更亲近的人身边时),长期的防御就成为他们应对这种疏离感的方式,通过将责任和过错推卸给他人。

如果防御源于疏离感和孤独感,那么找到与他们建立真诚联结和亲密感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是策略性脆弱,以深思熟虑、循序渐进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恐惧、痛苦或不安,促进联结、信任和亲密感。

很多人一听到「脆弱」就会联想到过度分享,但策略性脆弱远没有听起来那么可怕。它指的是有策略地运用脆弱,来增进与他人的联结。

以同事的例子为例:同事收到负面反馈后表现出防御。你反思后意识到,同事的不安全感和防御可能源于权力关系的不平衡。虽然这种失衡在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策略性脆弱来减轻影响:

在团队会议上主动分享自己最近犯的一个错误,表明在这个文化中,只要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不完美是正常且不可耻的。

与下属进行后续谈话,首先为自己因时间紧迫而反馈过于生硬道歉,并承诺今后会预留充足时间提供反馈。

策略性脆弱并非万能灵药,不太可能立即解决问题。但当你将其作为一种虽小但持续的练习坚持下去时,它会真正发挥威力。因为当对方看到你长期坚持这样做时,会对你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减少防御心理。

进阶策略:提前预判,制定防御计划

到目前为止,我们分享了一些应对他人情绪激动时产生防御的方法。但有时,你需要向可能表现出防御的人提出建议或请求。如果对方之前有过防御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提前预判并制定计划

以两个例子为例:

亲戚之前因为新闻政治问题表现出防御,你需要再次确认家庭聚会地点。

同事之前因为负面反馈表现出防御,你需要修改工作内容。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知道对方很可能会表现出防御。以下是如何准备:

1. 写好并练习你的请求:把请求清晰简洁地写下来,反复练习。读完后,想象对方的反应。有没有哪个词或短语可能引起抵触?能不能在保留要点的前提下修改?直到你的请求尽可能不会引起抵触。

2. 真诚赞美:在提出请求前,先真诚地赞美他们。比如指出同事在最近会议上提出的及时且富有洞见的评论,或称赞亲戚家整洁的客厅。认可他人的优点或贡献是化解防御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赞美必须真诚。

3. 提出好奇的开放式问题:问一个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关于一支运动队、一只宠物、一位作家,甚至是他们办公桌上的一盆植物。问题不必宏大,只需聚焦于他们关心的事情。在聆听回答时,提出额外的问题,寻找新的兴趣点。

4. 提出请求:简明扼要地说明你的需求,真诚感谢。

我们不可能总是预判到防御心理,但根据经验,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高。当我们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看待防御,寻找机会妥善应对,而非本能回避的时候,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

越过防御,看见更深层的关系

在实施这些技巧时,不要忘记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我们之所以要以深思熟虑的方式应对他人的防御,是因为更深层次、更令人满意的关系就在前方。我们见过许多例子:

一位「愤世嫉俗、心怀怨恨」的叔叔,在克服了观点防御后,成为值得信赖的知己。

一位「不友善同事」,在一次关于防御心理的艰难对话后,从「不合作」变成友好合作伙伴。

一段「死气沉沉」的婚姻,因为双方克服了彼此的防御,重建了信任,而重获活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Adar Cohen,36氪经授权发布。

+1
2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内容将回归重点,带货会更加巧妙。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