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到尽头的杭州叠墅,市中心卖疯了
01
没想到,今年杭州从头到尾惊喜不断的,竟然是叠墅。
年初,全杭州地产人都在惊叹,不限价后主城区首个低密咏湖云庐,中叠竟然做出了独门独院入户,还带小花园。同时竟然还配地下室。虽说不大吧,但做个影音室倒也不成问题。惊喜到这,原以为就此止步。没想到,上下叠又进化了。
钱二东的越秀如玺华院上叠,竟然做出了空中花园;星桥的保亿云隐星润府,运用退台式的设计手法,电梯直通露台层,再不用为走楼梯发愁了。
而本就“有地”的下叠,专研深度,将它做高做透。
安琪儿的华润元起观潮叠墅,不仅室内层高突破性达到3.9米,地下室层高更是飙到了7.1米,比大多数排屋还高出约1米。
拼不了高度的,那就疯狂卷产品。湘湖边鸣湖里的叠墅,上中下叠全做了四房朝南,阳光平权背后是对南向大开间的无尽延展,中上叠的南北还带双阳台。
运河边最新亮相的越秀运河樾,大幅升级装标之余,还做出了敞开式的电梯前室,无形间又多个“外挂”房间。
总之,看的人是心潮澎湃。
02
任何产品的飞速进化,本质上是被市场倒逼,杭州叠墅也一样。
这两年,叠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全面限价放开后,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暌违已久的高低配组合,重新返场。
毕竟,容积率没那么低的宅地,很难强排出排屋合院这类更高溢价的低密产品,叠墅却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排。
但在产品力全面回归的杭州,仅靠复制粘贴的叠墅,显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要想被市场认可,只能在产品上下功夫。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杭州叠墅此起彼伏,但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完全的脱胎换骨。就连前两年买了叠墅的地产业内人士,看到一个又一个创新型叠墅上市,深感被背刺了。
叠墅的创新,说到底跟高层、排屋合院一样,根源就在做大。今年上市的新叠墅,起步面积动辄200㎡,部分面积大的,接近300㎡。
只有足够大,才能做出创新的尺度感。螺蛳壳里能做道场,但一两百平的小排屋,做不出大独栋的feel,更卖不出大独栋的高溢价。
03
叠墅做大后,更现实的问题来了:大叠墅谁买?
产品上,叠墅做的再大也只有墅的feel,尺度、私密性依然不及排屋合院;客群上,叠墅的主力买家是杭州的中上产,他们对生活有一定追求,但轻易不乱挥霍。
市中心因为很难造出排屋合院(即便有,也是天价且数量稀少),大叠墅算是最优解,有钱人愿意为之买单。
元起观潮半个小目标的叠墅,根本不缺客户;刚亮相的运河樾,据悉已经有两个江南里的业主抢着要同一套。拱宸金茂府等,更是早早用数据佐证,市中心的叠墅不缺受众。
但非城市核心区的叠墅,处境就很尴尬:户型做大了,总价跟着涨,客户买不起;户型做小了,产品缺乏竞争力,客户更不买单。
但杭州的非核心区,又盛产低容积率宅地。开发商要想把容积率做足,终归绕不开叠墅。如何权衡叠墅的产品力与价格,成为时下开发商的一大重要课题。
纯低密里的叠墅还好,还有让利空间;高低配下的叠墅,定价几何直接关系最终销售数据。毕竟,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而二手叠墅房东们又在虎视眈眈。
早些年的叠墅,虽说户型、设计、尺度、装标无法与时新的竞争,但它们最大的优势是——面积小、总价可控。那时候,100多㎡也能做出叠墅。
04
当然,再激烈的市场,依然不乏破圈者。
比如良渚的建发建杭·云启玉渚,首开18套叠墅,开盘即售罄,二开刚刚取证;比如湘湖边的鸣湖里,有朋友想买沿河的上叠,拜托销售多留两天再来看下房子,却被告知无法保留,随时可能被卖掉。
良渚生活配套成熟,湘湖近距离奥体、滨江,又是杭州传说别墅区,墅区氛围养成多年,颇受富人认可。
这时候,来一个总价友好的叠墅,接受度自然高。云启玉渚的叠墅,精装均价不到3万3,七八百万就能拿下;湘湖里略贵些,但1000-1300万左右也能拿下。相比限价时代,叠墅的价格没涨多少,但产品力完全升级。
归根结底,再好的产品力,也需要价格来锦上添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层楼”,作者:江公子,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