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琼瑶到古龙,“经典IP短剧化”的路走通了?

文娱商业观察·2025年11月26日 11:46
如何使经典IP焕新出深度“沉浸感”,是重点课题。

观众尚未从短剧《还珠》中缓过神,又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另一波认知冲击。

11月21日,由爱奇艺、工夫文化、慈文传媒等共同出品,改编自古龙同名经典IP的武侠短剧《武林外史》正式登陆爱奇艺独播。比短剧《还珠》的“颠覆性创新”有过之而无不及,短剧《武林外史》不仅完全重构了原著的角色关系,将故事主角从沈浪换成白飞飞,更把整个原著故事彻底改编成了白飞飞的高燃“复仇秀”。

于是乎,争议再起。

有人直言“魔改毁经典”,也有人反驳“经典改编本就需要新意”,认为白飞飞的复仇线更具戏剧张力,暗黑女主的设定也打破了传统武侠的固有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短剧《武林外史》曾与短剧《还珠》以及《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等共同出现在芒果2025微剧“经典剧场”的片单中,该剧场以经典IP的创新改编与短剧化开发为核心定位,首部作品为6月上线的《橘祥如意》(《橘子红了》短剧版)。

与这一变化呼应,爱奇艺联合欢乐时光影业、星空华文等合作伙伴在“荧光之夜—2025微短剧盛典”上发布的“百部港片微剧计划”,于近期接连落地了《天若有情》《瘦身男女之重量级恋爱》《钟无艳之倾世无双》等多部经典IP改编短剧,由刘萧旭、甄子琦两大短剧头部演员主演的短剧《新英雄本色》也已开启上线预约。

平台对“经典IP短剧化”的布局与竞速呈现肉眼可见的升温态势,但问题是,短剧《还珠》与短剧《武林外史》的接踵而至,是否意味着这条路已经走通?

“大考”开卷,芒果、爱奇艺跑入“捷径”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长视频用户群体呈显著“年轻化”与“高知化”特质,20-29岁年轻群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的使用率达到86%左右。但另一边,据QuestMobile数据,短剧正在加速打破圈层壁垒,30岁以下年轻用户及一二线城市高价值群体对其兴趣持续攀升。

核心受众的分流风险已然显现,与此呼应,继优酷之后,红果免费短剧又以2.363亿月活超越B站,跻身在线视频APP行业TOP4,而同在牌桌上的河马剧场也成为了一颗不可预测的棋子。

截至今年9月,河马剧场月活已成功突破5000万,且同比增长率反超红果免费短剧,高达99.4%。

长 视频正集体迎来一场更为艰巨的“大考”,雪上加霜的是,字节系仍在步步紧逼,甚至公开挖角其核心资源与创作力量。

近日,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宣布,由于活动火爆程度超出预期,决定将吸纳影视(长剧+中剧)机构入局竖屏微短剧的专项成长计划,变更为长期有效。参与计划的影视(长剧+中剧)机构要与版权中心合作至少3部短剧,而版权中心不仅会根据成片定级提供30-200万/部的保底金和超保底分成,还会针对爆款额外追加20-150万/部宣发预算。

这一背景下,“先跑起来”响应市场需求,无疑是长视频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而芒果TV、爱奇艺不约而同将“经典IP短剧化”作为竞争突破口,关键显然是看中了这一模式的“捷径”基因,即经典IP自带的国民级知名度与丰厚情怀流量。

事实也证明,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的。

短剧《还珠》首播当天,话题#湖南卫视接还珠回宫#登顶微博双榜第一,CSM全国网00后、80后观众份额均居同时段所有频道第一。之后随着热度持续发酵,该剧不仅连续多天蝉联云合短剧全网榜冠军、 Vlinkage 微短剧播放指数冠军,更以盘踞之姿锁定猫眼短剧有效播放榜榜首,甚至还打破了短剧与长剧的播放量壁垒,跻身灯塔全网电视剧正片播放量TOP4。

受武侠类型的垂直受众圈层与IP自身的流量基本盘影响,短剧《武林外史》的整体播出表现虽不及短剧《还珠》般强势,但也仍为爱奇艺在短剧赛道带来了不俗的声量和势能。

“借壳”上市,流量与争议齐飞

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大树底下也存在阴影。

当下的短剧市场虽高举精品化旗帜,也制造出了一些品质标杆,但整体产出的还是“快思维”主导下的“情绪商品”,而用户对短剧的核心需求也普遍停留在即时满足层面。也就是说,平台想在“经典IP短剧化”上做出成绩,首要前提便是必须适配这一底层市场逻辑与用户需求。

于是,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短剧《还珠》直接嫁接短剧热门的“穿书”设定,将“穿书女”林岁岁与慎刑司郎中景渊两大新人物设为核心主角,小燕子、紫薇等一众经典角色变为NPC,着重讲述林岁岁在修复崩坏剧情线的过程中,与景渊的相识相恋故事。

比如短剧《武林外史》从大男主叙事转向大女主,将古龙原著中本是配角的幽灵宫主白飞飞塑造成性格强势果决的绝对女主角,并彻底剥离了浪子豪情的江湖韵味,转而把笔墨完全集中在“白飞飞复仇记”上。

再比如短剧《橘祥如意》把原著的悲剧性色彩彻底抹除,将故事重构为民国大女主高燃经商传奇,同时通过刻意放大秀禾和耀辉之间的“叔嫂禁忌恋”,给观众端上了一盘极具背德感与拉扯感的“大菜”。

除了保留核心角色名称与IP符号,这三部短剧的剧情走向、人物人设、价值内核皆与原著毫无关联,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借壳”。而这番“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虽刺痛了老粉的情怀记忆,却让经典IP与短剧市场对齐了“颗粒度”,进而推动平台实现内容效率和情绪刺激的双向胜利。

短剧《还珠》创下芒果TV短剧站内播放量、用户规模、会员拉新等多项历史新高;短剧《橘祥如意》上线46小时分账破100万、最新累计分账额破900万,并在全网斩获近8亿次累计有效播放。

所以,尽管争议不断,但对平台而言,“经典IP短剧化”仍是一笔物超所值的划算生意。我们也可以清晰预见,短剧《还珠》与短剧《武林外史》,都只是开始。

经典何以再造经典?

经典IP改编,向来是影视行业提高生产确定性的重要手段,关于究竟该如何改编,也始终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尽可能多的观众产生追下去的欲望。

从这一点出发,芒果TV和爱奇艺在“经典IP短剧化”上,显然都摸到了些许门道。

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电影、长剧还是短剧,本质都是面向C端的内容消费产品,而与短剧用户的核心需求不同,长视频平台自身累积的用户群体,更看重叙事的完整性、逻辑的严谨性与情感的深度沉淀,想要他们心甘情愿地买单,仅靠经典IP的情怀光环与表层情绪刺激远远不够,必须回归内容本身,提供足够的“质感”体验。

此外,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全网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虽呈明显稳态,但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速创下近一年峰值,达8.2%。也就是说,如何更高效地拉升用户黏性,已成为内容平台亟待共同攻克的核心命题。

两方结合,文娱君认为,在“经典IP短剧化”上,短剧《还珠》、短剧《武林外史》以及短剧《橘祥如意》都可以作为参考样本,但不能成为直接套用的标准范本,否则长视频很容易在受众面上“顾此失彼”。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大趋势是,观众对短剧已经开始“审美觉醒”,而短剧市场之所以能加速打破圈层壁垒,正得益于接连产出了《盛夏芬德拉》《幸得相遇离婚时》《一品布衣》等一批颇具“质感”的作品。

因此,相较于一味适配现有逻辑,尽可能地去生发引领创作风向的深远影响,更能让长视频跑得长远。

也就是说,如何在“壳”与“核”的改编呈现上找到平衡,使经典IP焕新出值得回味的深度“沉浸感”,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课题。而谁能更好地直面并找到破解之法,真正实现情怀价值与短剧传播优势的正向共振,谁才能真正走通这条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作者:矮子巨人,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