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认定的“鬼畜大乱斗”终于要来了

ACGx·2025年11月26日 12:19
你才是哪吒!你全家都是哪吒!

小时候翻看地摊读物时,“张飞杀岳飞”“孙悟空三打哥斯拉”“葫芦娃大战圣斗士”的情节令我大受震撼,没曾想成年以后还会看到离谱程度不相上下的故事,这便是最近官宣定档 12 月 6 日开播的中外合拍动画《我的哪吒与变形金刚》。

有些资深动画观众或多或少曾听说过,这部动画由央视和孩之宝共同打造,早在2017年就已经立项。从宣布立项到眼下定档,无论何时的网友反应都如出一辙——话到嘴边全变成了吐槽。

搞创新,还是毁童年?

哪吒和变形金刚,一个是中国神话人物,一个是美国经典IP,二者相结合的确很有噱头和看点,自2017年公布项目至今,每每放出一个预告片,都有几十万播放量和大量讨论。

在动画预告里,擎天柱和哪吒共同出镜就带给大家不小的冲击。片中哪吒、石矶娘娘等形象都出自2003年央视播出的国产动画《哪吒传奇》,一众汽车人沿用美国动画《变形金刚之赛博志》的形象,这熟悉又陌生的观感仿佛AI合成一样怪异。直到看到画面中的哪吒变成了机甲形态,满屏弹幕只剩下“?”,粉丝的沉默震耳欲聋。

更让网友难以接受的是,该作只是借小学生主角构建了一个架空世界,强行融合两个IP的世界观:正义一方是哪吒和变形金刚所组建的联盟,对抗的反派自然是威震天和石矶娘娘。在看过“伏地魔和林黛玉”“斯内普和安陵容”之后,若非海报封面上几家出品方Logo,任谁都以为这又是哪位网友脑洞大开的整活二创。

《哪吒传奇》作为一代中国年轻人的童年记忆,其经典又不失深度的剧情深入人心;《变形金刚》则是运营数十年,粉丝遍布全球的科幻IP。像《我的哪吒与变形金刚》这样胡乱混搭,极易打破大众对经典作品和角色的认知打破,引起“毁童年”“辣眼睛”的抗拒心理,进而衍生出负面舆论。

行业视角下,央视和孩之宝为项目牵头则让这部作品的诞生显得“合理”。其中,央视动画负责制作,孩之宝负责衍生开发,这个项目对于孩之宝而言,除了符合公司全球化策略和深入中国市场的大方向,也能借高知名度的本土IP进一步推广自有IP,改善变形金刚在国内受众断层、年轻一代认知度下滑的问题。不过,同系列玩具在2019年就已经开售,只可惜动画并未跟上。

图源水印

海外IP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碰撞

《我的哪吒与变形金刚》如今所面临的争议,本质上是海外IP承载的文化符号与不同本土文化产生碰撞的体现,这在IP运营环节极其常见。

在动漫文化极其发达的日本,海外IP来了都得“入乡随俗”,比如在昭和年代的特摄片里,蜘蛛侠坐上巨大机器人战斗;华纳日本出品的《忍者蝙蝠侠》沿用那套主角穿越回古代日本对抗反派的经典剧本,演员全都来自《蝙蝠侠》剧组;华纳日本投资的TV动画《异世界自杀小队》里,则是由小丑女等反派角色顶替高中生和社畜闯荡异世界。

顺便一提,《忍者蝙蝠侠》还有续作《忍者蝙蝠侠大战极道联盟》,这次是蝙蝠侠家族去异世界收拾日本黑帮化的正义联盟。更有节目效果的是《奶爸JOKER》,蝙蝠侠变成小baby,小丑是他的贴身奶爸。

漫威和奥特曼也在2024年进行了一场双向联动,各自推出联动漫画《奥特曼x复仇者联盟》和《奥特曼:蜘蛛侠来了》,一个是奥特曼和复仇者联盟共同对抗行星吞噬者,一个是蜘蛛侠和奥特曼联手面对毁灭博士。

对于这些把次元壁拆得连渣都不剩的作品,IP粉丝并非全盘接受,但这些跨文化混搭的内容形式却是推动海外IP本土化中绝大部分版权方的共同选择。

回到中国市场,类似《我的哪吒与变形金刚》这种海外IP与中国文化进行融合的内容创作形式,在七八年前其实并不少见。比如基于迪士尼《星际宝贝》IP,面向中国少儿观众推出的电视动画《安玲与史迪奇》,故事背景设置在黄山,在故事情节里融入古诗词、传统戏曲等诸多文化元素,讲述黄山女孩安玲与史迪奇的一段奇遇。

再比如动画公司蓝弧在动画电影《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里加入了奥特曼,但也因此陷入到奥特曼IP的版权纠纷中。

这些动画作品之所以会出现,与那几年国外IP想要打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缺乏优质IP,需要借海外IP在内容影响力和商业收益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不无关系。

而今,近几年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少儿类动画IP被孵化出来,并且出海到国外平台,类似《我的哪吒与变形金刚》这类合作案例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中国需要什么样少儿动画?

虽然以后这类合作影片可能会很少见了,但是对于市场来说,少儿动画依然是一个值得追逐的香饽饽。

在今年9月的北京动画周主旨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发布《中国动画发展报告(2025)》,针对少儿动画方面,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共有31个以“少儿、青少、儿童、动画、卡通”等关键词命名的专业电视频道。

如今国内少儿动画的几大领军企业包括奥飞娱乐、华强方特、原创动力、咏声动漫、河北精英文化等等,在他们手里诞生了如《超级飞侠》、《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精灵梦叶罗丽》等优秀少儿动画,央视也有《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作品作为台柱。从电视端来看,中国少儿动画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除去电视端外,优爱腾等视频平台这几年也加大了在国产少儿类动画上的布局,越来越多的优质少儿类动画IP被孵化出来。比如优酷联合法国Xilam制作《小狼乐宾》陆续登陆了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全国电视台黄金时段;爱奇艺原创的《冰雪守护者》也已经出到了第三季;腾讯视频在《米小圈上学记2》等知名IP上持续发力,形成自己的打法。

总体来说,当前的少儿动画市场,已经摆脱了单纯追求产量的粗放阶段,转向了以高质量IP为核心、产业链多元变现的精细化运营时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但这份前景的确需要行业用心、用诚意去耕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llan203”(ID:acgxclub),作者:ACGx,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近半年累计套现约2.3346亿元,获利约8636万元。

34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