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手房成交“止跌”,合肥竟大涨18%
在一系列“止跌回稳”的政策作用下,一二手房成交总量释放出一个重要的“止跌”信号。
CRIC监测的30个重点城市前10月一二手房成交总量为2.74亿平方米,累计同比与2024年同期持平。其中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接近6%。
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行业住房需求规模总体稳定。
从城市角度来看,30城中有半数城市一二手房成交总量累计同比为正增长。
二手房成交占比持续上升
2025年前10月,30个重点城市一二手房成交面积27443万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持平。
从近五年一二手房成交总量变化趋势来看,2021年前10月一二手成交总量为近年最高水平,达到3.89亿平方米以上,2022年前10月滑落至2.73亿平方米,2024年和2025年前10月均维持在2.7亿平方米上下,总体需求持稳。
从新房和二手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洗牌。
近五年来重点30城新房成交占比逐年下滑,至2025年前10月重点30城新房成交不足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占一二手房成交总量的比重从2021年的六成以上降至不到四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二手房成交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前10月二手房成交占比为38%左右,至2025年前10月成交占比已接近65%。
二手房市场已经接替新房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战场,其成交数据能够直观的反映市场冷暖。2025年前10月30城二手房成交同比上涨6%。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市场需求仍在持续释放,不过二手房市场整体仍在“以价换量”。
合肥以18%增幅排30城首位
聚焦各线城市表现,一线城市韧性较强,前10月累计同比增长6%,显著好于二三线城市和30城平均,凸显其强大的市场基本面和抗跌韧性。
其中深圳涨幅明显,累计上涨12%领先一线城市。在经历深度调整后,深圳于9月5日跟进北京、上海发布调整政策,限购区域明显缩圈,政策效应逐渐释放,不过从10月单月数据来看,政策层面的刺激效应逐步消退,短期内预计仍将延续低位成交。
北京、上海和广州前10月一二手房成交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7%、6%和2%。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需求只会被暂时压制,但不会消失。
二线城市累计同比止跌,20个二线城市一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为18936万平方米,各城市间冷热不均。
其中合肥成为楼市“黑马”,前10月一二手房累计成交同比增长18%,增幅排在30城首位。
另外,成都成交规模在30城中排在首位,前10月一二手房成交面积为26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显示出强大的需求容量。
重庆、西安、武汉、杭州等核心二线城市成交量也突破1000万平方米,且累计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成为支撑二线城市市场止跌回稳的主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宁波、郑州、天津、大连、长春、长沙、济南等城市累计同比仍然为负,大连累计同比跌幅更是接近三成,市场下行压力较大。
三四线城市累计同比下降7%,仅东莞和烟台一二手房成交累计同比正增,佛山、无锡、常州和扬州累计同比暂未回正,整体成交规模延续筑底行情,楼市回暖仍有待核心一二线城市热度传导。
重点30城一二手房成交总量止跌,释放出市场触底回稳的积极信号,预计楼市将延续弱复苏走势。结构上看,新房市场不同城市、不同项目之间的分化仍将持续加剧;二手房市场则迎来新的博弈,整体延续“以价换量”。从规模来看,2025年全国30城市一二手房成交面积预计约3.5亿平方米左右,二手房交易规模将继续领先于新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