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90后博导做机器人,一把融了10个亿

铅笔道·2025年11月24日 09:01
清华系公司星动纪元刚刚获得一轮近10亿元的融资。

人形机器人正处在热度最高的阶段。

清华系公司星动纪元刚刚获得一轮近10亿元的融资。吉利、北汽等车企加入,鼎晖 VGC 等机构跟进。对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来说,这是少见的规模。

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是星动纪元?

从投资方可以看出一些信号。机构在押技术路线;车企在押制造能力。两类资金同时出现,说明资本已经在寻找“能量产、能落地”的团队。

车企的加入并不偶然。机器人正进入汽车工厂,承担更多自动化任务。车企也希望在新终端上占据位置。反过来,它们的供应链、量产经验和验证场景,能帮助机器人公司更快推进产品落地。

如今产业资本最看重两点:

• 软硬一体的技术体系:从大模型到本体都自研,可控性强;

• 跨场景落地能力:既能进工厂,也能做服务,还能在科研实验室跑数据。

更关键的是,它的产品已经陆续开始量产。

- 01 -

2023年8月,31岁的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导)陈建宇离开学术圈,创立星动纪元。他在清华深耕具身智能十年,由姚期智院士亲自招募,研究方向始终围绕“让机器人理解世界、能自主行动”。

与许多只押模型或只押本体的团队不同,他坚持“软硬一体”。他常说一句话:机器人是深度耦合的软硬系统,靠任何单一突破都无法成立。

传统机器人长期有三个难点:

任务单一,跨场景能力弱;依赖人工编程,缺少自主理解;硬件不统一,难以承载通用智能。

他的判断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类人能力”。大模型提供“脑”,高自由度的本体提供“身体”。两者结合,才能做出真正的通用机器人。

这也是星动纪元与大多数竞争者的主要分歧点。

2024年,他们推出第一款产品——灵巧手 XHand 1。它能操作百余种工具,是当时国内少数能接近国际水平的执行器,很快被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和人形机器人公司用于数据采集。

2025年,双足人形机器人 L7 发布。业内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星动纪元进入“第一梯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L7 还打破了跳高、跳远等项目的记录。

更值得注意的是:星动纪元在短时间内交付了200多台机器人,其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以当前行业节奏来看,这是极为罕见的进度。

- 02 -

过去三年,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经历了明显的技术跃迁:深度学习带来更强的感知,大模型让通用性开始变得可行,硬件成本也在下降。

行业仍在早期。核心难点集中在两处:本体能力(运动、平衡、精细操作);数据获取(真实物理交互数据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传统专用机器人难以跨场景使用,只能在单点任务里发挥作用。行业普遍认为,“人形本体 + 端到端模型”是下一阶段的主路径。

星动纪元选择的路线是:软硬件一体、自研本体、端到端模型和数据闭环。这是它与其他团队的主要差异点。

竞争者方面,目前常被提及的头部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主攻通用人形路线,布局多场景产品;宇树科技:从四足切入,硬件能力强;优必选:商业化经验更成熟,供应链体系完备;傅利叶智能:长期深耕基础硬件与人形平台。

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虽有几家头部企业(智元、宇树、优必选等),但整体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格局尚未完全稳定。

- 03 -

具身智能的底层技术正在快速演进,推动机器人从“能动”走向“能理解”。

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成为当前的主流方向。星动纪元推出的 ERA-42 模型,将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和动作决策放在一个统一框架内,使机器人能够听指令、辨环境、做动作,减少了过去模块割裂带来的误差。

世界模型与大模型的结合也在改变行业。通过引入环境预测能力,机器人不再只执行任务,而是能够判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复杂场景中做出更合理的规划。陈建宇认为,这让机器人更贴近真实世界的规则,而不仅仅依赖数据驱动。

硬件成本也在下降。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伺服电机、直驱系统等关键部件开始进入量产,单价有望持续降低。陈建宇认为,目前的成本仍有优化空间,这会加速具身智能从试点应用走向大规模部署。

竞争重点正在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各家都在构建开发者平台、开放 SDK,鼓励第三方参与功能扩展。谁能形成更完整的生态,谁就更有可能确立行业标准。

在这些趋势推动下,具身智能正在进入更多场景:柔性制造、零售服务、养老辅助、科研教育、巡检安防等。它的角色也从“自动化工具”逐步转向“可协作的智能体”。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不说谎的,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七位投研人士看好A股港股中长期机遇,关注黄金、美债等配置机会。

24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