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钟睒睒杀入600亿冰杯赛道

铅笔道·2025年11月21日 08:54
中国冰杯市场规模冲刺630亿元。这不起眼的咖啡/饮料伴侣,凭啥如此赚钱?

一个盛满冰块的塑料杯正成为便利店冰柜里的“C位”商品:连续2年增速超过300%,一线城市消费者人均年消费量已达48杯。

最近,农夫山泉在这个赛道加码:在浙江建德投资2842万元,用于新建一条年产1.5万吨的食用冰生产线,重点押注160g规格的冰杯产品。

中国冰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630亿元。冰杯,这个不起眼的咖啡/饮料伴侣,为什么如此赚钱?

01

今年夏天,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中百罗森便利店,冰柜的C位陈列着农夫山泉、冰极限等多个品牌的冰杯产品。

短短2分钟内,就有3位顾客购买店内的冰杯产品。而在2024年欧洲杯期间,饿了么平台冰杯外卖量同比激增10倍。

供给端同样产销两旺,冰力达2025年上半年销量较去年同期翻三倍,坯料冰日产量达200吨,即便满负荷生产,部分热门单品仍供不应求。

冰杯生意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条分工明确、利润分配悬殊的产业链。当消费者花3-5元购买一杯冰时,这笔钱正在被上下游企业以不同比例瓜分。

上游制冰企业:薄利多销的辛苦钱。

冰力达、冰极限等是便利店、餐饮等B端市场的主要代工商。据《齐鲁晚报》采访业内人士得知,商店售卖的160克冰杯,出厂价确实在1元左右,其中水的成本占35%。带盖密封塑料杯、杯盖膜、箱子等包材约0.65元,占比高达65%。

江苏冰马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大进也算过一笔账,一个冰杯的包材成本约0.7元,其中杯子约0.4元,封膜和外箱约0.3元。

水的成本主要是水源需经特定消毒灭菌处理,确保纯净无异味;其次,采用流水缓冻技术,在-8℃至-10℃环境下冷冻48~72小时,使冰块结构更致密、融化更慢。

包材成本占比最高,主要由于冰杯对包装有着特殊要求:既要耐低温,便于冷冻保存和冷链运输;还要耐高温,保障高温条件下不会融化破裂。

普通的PET材料无法满足要求,所以耐热、韧性都比较好的PCTG、PETG塑料是制作冰杯的材料之一,但这些材料依赖国外进口,价格不便宜。

另外,摊到每个冰杯的运输成本0.2元-0.3元;再扣除工厂水电、人工和固定资产折旧等运营成本,制冰企业单杯利润仅剩0.1元甚至更低。

这意味着,制冰企业每销售一杯冰杯,利润率仅在5%-10% 之间,是一门典型的薄利多销生意。

下游渠道商:产业链最大赢家。

冰杯产业链的下游由各种销售渠道组成,包括便利店、商超、茶饮店等,这些渠道商实际上是冰杯产业链中利润最为稳定的环节。

根据调查,便利店和商超是冰杯销售的主要渠道,它们的拿货价格一般在每杯1.5-1.75元之间。

这些渠道商随后以3-6元/杯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毛利率高达40%-70%。

与便利店和商超不同,茶饮店采取了不同的冰杯策略。蜜雪冰城、古茗、书亦烧仙草等品牌推出了1元冰杯,基本是成本价甚至略微亏本销售。

那么茶饮店为何要做这种看似亏本的买卖?实际数据表明,冰杯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古茗内部数据显示,购买1元冰水的顾客中约35%会加购其他产品,最终客单价平均突破20元。

一位茶饮店人士透露,他们的冰杯多使用门店制冰机制作,减少了冷链、渠道等方面的相关费用。而预包装冰杯则需要承担更高的生产和物流成本。

对于制冰厂商来说,虽然价格高得多,其市场策略和定位跟茶饮品牌存在本质不同。

“比如蜜雪冰城的1元冰杯,更多是基于现制茶饮场景的配套需求,一般消费者单独购买冰杯的比例比较低,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冰力达市场部负责人梁主管表示。

02

食品行业巨头蒙牛、伊利、农夫山泉齐聚这个赛道。

2024年,农夫山泉首次推出食用冰产品,最近,农夫山泉拟投资2842万元,扩建杭州建德新安江年产7000吨食用冰项目基地。

如果按照农夫山泉为山姆渠道提供的冰块规格(2000克)计,将为农夫山泉新增350万袋冰块产品。如果按照其冰杯的规格计,则新增4375万杯。

结合食用冰超60%的毛利率,通过产品组合,该笔投入每年或将为农夫山泉带来近亿元的收入。

而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今年农夫山泉在部分零售渠道,冰杯是以搭售的形式售卖,比如买一瓶农夫山泉的果汁或水溶等饮料产品,加1元即可获得一个冰杯。

农夫山泉的强势入局,预示着冰杯行业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面对农夫山泉等巨头的产能扩张,冰杯行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权威数据显示,随着整个冰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入局的企业会越来越多,预计在2028年之后,冰杯的价格将有所下降。

面对可能到来的价格战,冰杯企业正在寻求差异化竞争。

口味创新最为直观。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风味冰杯,例如咖啡味冰杯、水果味冰杯、茶味冰杯等。

冰块形状也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冰力达首创的月球冰、去棱摇冰,凭借独特造型适配高端饮品。7-Eleven和罗森均推出了小熊冰杯,冰杯中棕色小熊形状的冰块自带焦糖味,引得网友纷纷测评。

包装也是重要的创新领域。

全家便利店推出的印有MBTI的冰杯包装,精准戳中年轻人热衷标签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4种不同瓶身上的“E人驾到”“I人勿cue”等人格专属标语,也引得消费者纷纷打卡。

03

冰杯市场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

中国冰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负责人张潇分析了日韩冰杯市场近三年的数据: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每年的单体冰杯消耗量都在二十亿杯左右,人均消费量超过一百杯。

可见,这种消费习惯在他们年轻人中已经非常普及。

国内方面,根据张潇掌握的近两年数据,2024年,中国冰杯消耗量约三亿多杯,和日韩市场差距明显。

据新闻新闻图数室报道,截至7月3日,我国现存制冰企业为10922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38家。据预测,中国冰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630亿元。

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共同撰写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将达到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

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规模将突破630亿元,冰品冰饮有望成为即时零售的标志性品类。

本文参考了中国企业家杂志、新浪新闻图数室等报道,一并致谢。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海有梦,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