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业务”与百亿基本盘:三花智控的机器人故事能否撑起千亿市值?

鳌头财经·2025年11月12日 19:10
在机器人业务转化为实际营收之前,三花智控当下的高估值,或许只是市场预期下的泡影。
三花智控
已上市浙江省1994-09
制冷空调控件元件及零部件制造商
我要联系

财报的发布为三花智控一路飙升的股价带来了降温效果。

自今年9月份起,三花智控的股价呈现出强劲的上涨态势。特别是在10月中旬,市场上关于其获得特斯拉订单的传闻不胫而走,使得三花智控的股价犹如火箭般蹿升。10月15日开盘后,股价直线拉升并封死涨停板,最终报收于44.18元/股,市值也一度飙升至1859.5亿元。

尽管随后三花智控对这一传闻进行了辟谣,但市场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到了10月29日,其股价更是报收于52.99元/股,刷新了历史新高。

然而,10月30日,三花智控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财报公布后,三花智控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截至11月11日,股价报收于43.90元/股。

事实上,三花智控所披露的三季报表现并不逊色,甚至可以用亮眼来形容,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双增长。在外界看来,尽管交出了一份出色的财报,但股价连续阴跌,反映出市场对其高昂估值的担忧情绪。

01 机构目标价已触顶?三花智控高估值陷分歧

三花智控此前的估值是否真的偏高呢?

以财报发布后一天的10月31日其在A股市场的收盘价来计算,其动态市盈率高达52.02倍,静态市盈率为67.81倍,市净率也达到了6.64倍。这一估值水平显著高于其所处板块的市场平均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类企业盾安环境当日的动态市盈率仅为12.62倍,静态市盈率为14.06倍,市净率为2.32倍。

鳌头财经在梳理相关研报时发现,三花智控当前的股价已经超出了多家机构的预期。例如,9月2日,建银国际将三花智控的港股目标价从26.8港元上调至37.5港元,并给予“跑赢大市”的评级;9月12日,摩根大通研报对三花智控A股的目标价为43元,并维持“增持”评级;10月31日,国盛证券对三花智控维持“买入”评级,并给出了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预期分别为51倍、42倍和36倍;11月5日,中泰证券出具的研报则显示,预计2025年至2027年的市盈率预期分别为50倍、43倍和37倍。

显而易见,三花智控目前的估值和市盈率均已超越了上述机构所给出的指引目标。

当然,市场声音也存在分歧。10月31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不仅继续维持“跑赢行业”的评级,还上调了对三花智控的盈利预期。

“我们上调A股目标价38%至59.5元,上调目标价19%至50.00港元,A股对应59.0倍/52倍2026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6.2%的上行空间,H股对应45.4倍2025年市盈率和39.5倍2026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9.9%的上行空间。”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这样写道。

中金公司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考虑到机器人板块估值中枢的提升。

鳌头财经统计了今年6月份至今的21家机构预测信息发现,仅有中金一家给出了“跑赢行业”评级,14家机构认为“买入”,3家机构认为“推荐”,3家机构认为“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发稿时,三花智控股价为43.97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45.81倍,基本已回归大部分机构预测的区间。

“‘强劲业绩’和‘高昂估值’并存的现象,让三花智控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特斯拉订单传闻的澄清以及财报的发布,外界对于三花智控的估值也逐渐冷静。”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02 传统业务仍是基本盘,机器人业务尚未贡献营收

事实上,高估值本身不是问题,市场存在分歧也属正常。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前的高估值是反映了其未来的增长潜力,还是已经透支了市场的预期? 

市场对三花智控的高预期,大多来源于其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前景,然而该业务目前仍处于“PPT”阶段,尚未对营收形成实质性影响。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三花智控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18.91%,其中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产品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25.49%,占总营收比重为63.88%;汽车零部件产品营收58.7亿元,同比增长8.83%,占总营收比重为36.12%。

对于外界高预期的机器人业务,则尚未对三花智控业绩做出实际贡献。“2025 年上半年,公司聚焦多款关键型号产品开展技术改进,配合客户进行全系列产品研发、试制、迭代、送样,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并取得了一系列围绕现有产品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产品力的整体提升。”三花智控在财报中表示。

换言之,三花智控当下的基础盘仍是空调家电核心零部件业务和依托于新能源的汽车热管理业务,当前的高估值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机器人风口的推动。

将三花智控吹上风口的是特斯拉“天价订单”传闻,10月15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达了价值6.85亿美元的Optimus线性执行器订单。

当日晚间,三花智控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关注到网络媒体上有大量关于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以上关于三花智控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传言不属实,公司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2025年10月15日公司亦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在此之前,三花智控为特斯拉新能源车Tier1供应商,主要负责热管理等部件供应。

“这一传闻也符合资本预期的逻辑,作为早已加入特斯拉供应链的三花智控,对于进入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具有先天性优势。”前述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但这种优势最终是否能转化为实际订单,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答案呼之欲出,在机器人业务转化为实际营收之前,三花智控当下的高估值,或许只是市场预期下的泡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鳌头财经”(ID:theSankei),作者:新财媒引领者,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三花智控
我要联系
制冷空调控件元件及零部件制造商

下一篇

马斯克获万亿薪酬方案,与特斯拉未来十年业绩对赌。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