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三七互娱:AI现在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游氪哩哩·2025年11月10日 19:13
「最大的确定性,是所有东西都不确定」。

文丨果脯

目前,AI工作流是许多公司都重点关注的事情。直白来说,它指的是通过AI优化公司整体的管理、生产、沟通等多个流程,极大程度降低公司内部的成本,最终能够领先于传统企业,更快地取得跨时代的成绩。

而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许多公司都处于摸索阶段,甚至表现得相对谨慎。比如在项目管理问题上,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的成本,没有人敢盲目相信AI给出的判断,而在工作对接时,哪怕AI给出了统筹性的内容,也有许多人保留质疑的态度,甚至愿意花一定时间再次去对比原生内容。说白了,AI无法承担责任,所以在公司中,人们可能很难绝对相信AI。

但AI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它能够辅助会议、优化PPT,或者是生成各类低成本的内容。如果活用这些内容,公司往往能大量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成本,甚至瞬间赶超其他的同类公司。

因此,围绕AI工作流这一问题,诸多公司虽然知道它乃「必争之地」,却不知道以何种态度对待,也不知道具体该瞄准哪个方向。

关于这点,我们没有直接使用AI,但也接触了不少AI相关的从业者,听到了他们作为从业者的不同看法。

而关于公司管理问题,不久前我们也跟三七互娱的技术中心数据副总裁王传鹏有过一次深度讨论。作为游戏行业最早一批布局AI的公司之一,他们相当关注AI在创作与优化工作流方面的帮助,入局时间也更早。

三七互娱技术中心数据副总裁王传鹏

01

在AI辅助工作这事上,三七互娱目前已经走在国内游戏行业的前沿位置。

早在2018年,三七互娱就已经布局人工智能,投入研究相关领域内容。比如2022年他们专注研究自然语言领域和计算机视觉(CV)方向,加码算力投入;次年GPT爆火后,他们又加大了技术采购(算力、人力等成本)方面的比重。一路发展到现在,公司在AI领域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提升。

个中的收获也相当明显。当AI爆火,一部分人注意到AI可能带来的变化,后知后觉开始投入,三七互娱则已经落地了成熟的AI应用方案,并在公司内部推出自主研发的行业大模型「小七」。

换句话说,「小七」算是三七互娱思考AI的直观体现。它目前能应用到游戏研发、发行,以及诸多通用办公场景。

ChinaJoy现场拍摄

比如办公领域最常使用的会议纪要功能。「小七」中的AI会议纪要智能体能够精准记录会议内容并实现一键转写、智能分析等功能。一般会议结束后5分钟内,它基本就能给出完成度挺高的会议纪要,节省录音、上传、转译等一系列复杂操作需求。

当然,「小七」实际能做的还有更多。它目前已经构建了40多种AI能力,并将工作流优化应用到了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比如公司旗下所有游戏均已接入AI客服,包括前不久上线的《斗罗大陆:猎魂世界》。王传鹏表示,「AI客服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0%,相当于30人客服团队的工作效率」。

游戏出海也是三七互娱的一大业务重心。在这一领域,「小七」也能够提供大量的辅助,比如AI翻译,三七互娱内部超过85%的海外游戏都使用AI翻译,并且准确率高达95%。而AI素材侵权检测功能,则可以快速检测出市场上抄袭的广告素材,迅速同步投放人员和法务人员,优化广告投放的效率,对侵权素材进行维权。

这些都是目前AI应用到工作流中最明显、最常用的提升——它能大量优化诸多重复且无意义的操作流程,降本增效,解放人的工作负担。

关于AI取代工作的设想,互联网上其实早就有不少,「机器人洗衣做饭,人类诗和远方」的段子比比皆是。只不过一段时间中大家发现人力成本比机器人低太多,所以并没有涌现出实际的替代方案,甚至出现「人类继续洗衣做饭,机器人诗和远方」的调侃。

但目前AI的实际应用趋势否定了「相互代替」这一观点。

在创作领域,AI本质更像是一个创作者的「助手」。比如借助人工智能智能体,三七互娱的美术团队单季度能产出超过50万张2D图片素材,提效超过80%;同时他们还能产出300多个3D资产,占整体的30%。如此一来,美术团队就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设计中。

这点其实是诸多主流AI深度用户的共识。今年AI+娱乐科技大会上,珀乐互动CEO杨晟表示「技术服务于人,AI是创作伙伴」,知名编剧李半曲把AI比喻成创作者的「理想副驾」,以及无问芯穹CEO夏立雪主张「AI改变生产模式」,强调的无非都是这一观点。

毕竟人的价值观才是AI真正无法取代的东西。

02

当然,定位其实不难找,更关键的是「具体如何使用AI」这一问题——它也是大多数人更为关注的核心。

而三七互娱就逐步搭建一整套对应的AI工作流。

「小七」所解决的是内部办公场景的问题,比如会议纪要,或是生成某个Word文档、PPT以及海报等,也是涉及AI与生产管线的结合问题。

在AI爆火之前,三七互娱其实就已经构建了成熟的信息化、数字化产品体系。比如「量子」负责投放,「天机」负责运营数据。如今随着AI成熟,智能化技术也随之引入各个分工明显的产品之中,重塑其核心,并针对性地强化它的功能。

具体到每个产品,AI提供的是精度和高标准,以及一整套与其对应的大数据模型。他们所能解决的具体问题都不相同,因此员工必须结合需求,才能找到最理想化的产品,最终保证提高内容的完成度。

当然,使用者并不需要考虑使用AI时具体调用的是哪个模型,这部分由原本设置的算法自动做调度和选择。AI研发部门的任务,就是通过预训练和后训练,尽可能保证使用模型足够具有针对性。

王传鹏强调,这些东西做到极致的表现,就是「让用户对AI没有感知」。

他把AI的应用定位分成了3个阶段,而「感知」正是领域发展成熟度的核心判定标准。第一个阶段是全栈AI应用,全员有使用AI的意识;第二个则是像三七互娱这样,将AI作为辅助的伙伴及工具渗透到工作流;第三个则是AI原生应用产品,比如AI驱动游戏。

目前,第一个阶段就像现在入门AI一样,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AI工具,最终由人来决定一些关键的选择。第二个阶段就是AI可以完全颠覆产品以往的生产线,比如三七互娱基于AI能力底座、打造涵盖智能化产品层与业务应用层的AI架构,自主研发了游戏领域行业大模型「小七」,构建「小七」智能体平台,覆盖市场分析/产品立项/美术设计/开发辅助/广告投放/运营分析/智能客服/通用办公等各业务领域。

三七互娱AI布局全链路

而第三个阶段则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蔡浩宇推出《星之呢喃》,马斯克也有了Ani。这些产品的限制都比较明显,在一些缺乏设定的情况下,AI仍旧无法跟人一样随机应变——这点本质放在任何领域都一样,游戏、电商、社交遵循的都是相同的逻辑。说白了,AI目前扮演的依旧是「生产力工具」这一角色,仍旧无法突破自身的瓶颈。

03

不得不承认,一方面AI目前不论对公司,还是对项目,都可能带来许多颠覆性的变化,甚至完全改变生产模式和产品线构成。但另一方面,现在乃至近未来的AI都离不开人,人仍旧是生产工具的管理者。

三七互娱

针对这点,王传鹏提出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视角——「让思考者做选择,让梦想家去创造」。

他表示,任何东西都具有自己的「终极价值」。比如当AI颠覆生产力之后,创作者比起「创作」,更多时候反而是在做「选择」,即当AI提供足够多、足够高完成度的作品给你之后,创作者该怎么样才能选择出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的产品。

放在过去,创作者可能可以凭借自身感觉去创作,最终产出相对理想化的作品,甚至创作者自己都说不出所以然。使用AI之后,这种情况就不成立了。比如如果创作者能够单凭自己的「感觉」选择合适的AI作品,管理者为什么就不能做同样的事情?所以,AI作品会倒逼创作者进行思考,思考自己因为什么在诸多作品中作出的选择,「他得把经验沉淀下来,才能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不仅仅是说服老板、说服leader,更是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

后半句话就更好理解了,它明显是更加针对AI的功能本身。在使用时,开发者最容易直观感受到AI工具哪里好用,哪里不好用,也更明白AI工具的理想化表现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为此,它才能更好地帮助AI工具进行迭代,从而做出更好用的产品——这也是三七互娱一以贯之的思路。

而这句话的本质,其实就是开发者不断「反求诸己」的过程。

只有创作者的水平足够高,AI才能真的做到一些比较理想化的事情,而不是有了AI之后,创作者反而能够处于比较怠惰的环境。就像王传鹏也强调,不论是三七互娱还是整个行业,只有自己的工业化建设水平足够高了,AI最终的表现才会足够好。期望未来完全寄托于AI,反而并不利于AI本身的发展。

回归产品本身,王传鹏也不断强调,三七互娱如今也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现在没有人敢说自己围绕AI找到了绝对正确的答案。「只能说有一定的成果,但未来肯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早在AI出来之前,王传鹏他们就围绕信息化、数字化有了一定的见解与想法,即通过技术颠覆现有的公司结构和生产模式,把目光放到更长远的未来。

至于对于AI本身来说,现在「最大的确定性,是所有东西都不确定」。因为AI可能有极限,但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本文首发自“36氪游戏”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超节点推动东数西算2.0,提升算力效能。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