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湘军:卖楼易,扭亏难
近日,老牌国资酒店集团华天酒店发布2025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同比减少1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降39.99%。
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下降2.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50.46万元,同比下降50.87%。
在披露三季报业绩的同时,华天酒店同步公告拟挂牌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回血”。
公告显示,华天酒店挂牌转让永州华天城置业70%股权,挂牌底价为5253.96万元。
据悉,本次交易完成后,永州置业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这家湖南老牌酒店集团再次对重资产包袱“割肉”减负。
然而,重资产包袱、股东内讧与外部竞争挤压下,这家湘军酒店龙头能否真正突围?
01
还在卖子求生?
“卖子”对华天酒店而言,已是“熟悉”的操作。回看其发展史,通过出售资产来弥补亏损,几乎是周期性上演的戏码。
那为何会选择此时卖子?这其实是华天在多重战略考量下的主动出击:
一方面在永州置业评估增值高点出售,实现了资产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又为公司聚焦酒店主业、推进轻资产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是财务压力倒逼华天酒店"卖子求生"。
2025年前三季度,华天营收同比下滑12.52%,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56亿元,第三季度单季亏损达4950.46万元。
图源:华天酒店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下滑与亏损扩大的双重压力下,华天亟需回笼资金以弥补短板,永州置业上半年盈利,恰好适合公司"回血",缓解现金流压力,优化财务结构。
其次,出售永州置业符合华天的轻资产转型战略方向。
一方面永州置业主营房地产开发和酒店建设投资,与华天酒店正全力发展的酒店服务业关联度低。
2025年华天酒店半年财报显示,酒店业占华天营收83.16%,房地产业仅占0.96%。
另一方面,永州置业作为重资产项目,与公司“盘活重资产”战略方向相悖,此时出售,符合公司发展方向。
最后,此时出售永州置业是处置低效资产的最佳时机。
据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州置业净资产账面价值5549.49 万元,评估高达7505.66万元,增值率超过35%,此时出售可获得较好溢价,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简单来说,就是卖掉不赚钱的资产,换取华天此时急需的现金。
若永州置业此次交易完成,非核心资产的剥离不仅能优化报表结构,还能为酒店主业争取喘息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华天酒店此时出售永州置业并非简单的"断臂求生",而是在为华天的酒店主业突围让路。
02
酒店湘军的重资产“包袱”
从省军区招待所变身湖南首家四星级酒店,华天酒店的发家史,几乎就是当时重资产扩张的现实演绎。
华天酒店的重资产基因,也早在创立之初就已埋下伏笔。
图源:企查查
1988年,长沙华天大酒店开业,作为湖南首家四星级酒店,凭借自营模式迅速打响名号,这种“自己建、自己管” 的重资产路径,在房地产红利期更是被奉为成功秘诀。
1999年通过托管模式拿下株洲、衡阳等五家酒店;2006年益阳首家产权式异地自营酒店开业后,华天彻底开启了重资产的“摊大饼”扩张模式。
仅是2007到2009年两年时间,就修建了潇湘华天、北京世纪城华天、长春华天3家高星酒店。
从株洲、衡阳到北京、上海,甚至2012年将版图扩张到了法国巴黎,其巅峰时期自营酒店数量一度突破30家。
可以说在2014年之前,华天酒店采取的是典型的重资产扩张模式,大量购入房地产项目,建设综合性酒店,将宝贵的现金流沉淀在固定资产上。
实际上,当时华天的重资产扩张模式并非个例,而是那个时代酒店业的缩影。
与华天同期,富力、恒大等房企纷纷涌入酒店业,靠着拿地配建的逻辑疯狂囤积酒店资产,比如富力最辉煌时,手握近90家酒店。
虽然这种扩张模式在行业上行期表面十分光鲜,华天2019年营收突破11亿元,其中,自营酒店就贡献了其中70%的收入。
但繁荣的泡沫下,危机早已潜伏。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重资产模式”逐渐成为华天酒店身上的枷锁。
图源:界面新闻
新酒店前期成本高企,利润贡献远跟不上投入节奏,高额财务费用直接吞噬了营收增长。
在华天曾经推崇的“酒店+旅游+地产”模式下,以“房地产开发销售”为主营业务的10个子公司中,仅有北京世纪华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其他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的子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华天酒店1.43亿元土地纠纷案二审败诉。
根据二审判决结果,华天酒店作为被告需支付剩余土地开发经营权转让款927.13万元及逾期利息。涉案总金额达1.43亿元,其中逾期利息642.3万元,逾期利息自2021年3月10日计算至付款日。
自2014年起,华天酒店扣非后净利润便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而此次转让永州置业70%股权这一动作看似寻常,实则是这家老牌酒店巨头在连亏11年后的断臂求生。
03
连亏11年,
华天还能突围吗?
作为酒店湘军龙头,华天酒店的酒店市场份额正在被不断挤压,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战略失误使得华天酒店亟需突围“求生”。
先从内部经营来看,截至2025年9月末,华天非流动资产合计35.26亿元,占资产总计的78.37%,非流动资产占比仍然超过七成。
图源:华天酒店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事实上,2022年以来,华天酒店一直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2年—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亿元、-1.22亿元、-1.81亿元,2025年三季报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步再度扩大近四成,仍未能走出亏损泥潭。
此外,据多家媒体报道,随着2024年年度财报的披露,华天酒店股东间的“内讧”被推至台前。
在审议2024年财报及公司多项议案时,华天酒店董事向军、邓永平以及监事江开发投出反对票,直指公司“十四五规划战略执行不力”“主业营收萎缩,轻资产拓展与增量无突破”“营收持续下滑”等问题。
接着再从外部市场来看,截至2024年底,湖南省酒店存量共计15794家,位列全国第八。
在华中崛起的战略背景下,湖南已经成为酒店集团们抢滩的必争之地。而华天酒店在高端市场上甚至在湖南市场的份额在被不断挤压。
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前10家酒店集团市场占有率达到60.48%。
2024年华天直营加托管酒店合计41家;同年,锦江新开1515家,华住新开2442家门店,首旅新开1353家门店,华天似乎开始掉队。
内忧外患之下,“掉队”的华天也一直寻求转变。截至2025年上半年,华天酒店在生活服务板块有一些亮眼表现,生活服务业营收规模占总营收的 15.88%,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1.73%。
不过规模占总营收的12.82%,规模还是相对较小,对于其整体营收和扭亏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看看华天酒店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34%,酒店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9.25%,客房收入下滑超两成。已经持续亏损11年的华天,还能转过身吗?
“去重转轻”不能只通过出售资产来摆脱亏损,如果单纯依赖对原来重资产的处置和盘活,也还是难以扭转华天的亏损局面,即使短期内实现扭亏,也并非长久之计。
因此,华天酒店在推进轻资产战略的同时,也在逐步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寻求更稳健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计划新增10-15家托管酒店,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打造"华天+阳光"双品牌矩阵,扩大品牌授权范围;加速出售永州置业等低效资产,改善现金流和资产质量;激活370万会员资源,发展会员专属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轻装上阵在行业调整期显然更具抗风险能力,华天酒店若想突围,需要先通过盘活高非流动资产,获取现金流同时加速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卖楼求生是华天酒店断臂求生的缩影,但重资产转型绝非一卖了之。
在行业洗牌加速的当下,尽管华天酒店在逐步探索轻资产模式的“新路”,但去债减重、资产优化、品牌重塑与内部治理或许更是需要其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酒管财经”,作者:林筑,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