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集团“蛇吞象”

未来城不落·2025年11月06日 11:05
时代变迁,珠光集团从分拆到整合的故事,要如何讲述?

1980年,一家名为“珠光”的企业在澳门创立,寓意为“珠海之光”,成为珠海经济特区对外联系的早期“窗口”。

历经四十余年光景,这家曾经快速发展,又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历经债务重组、业务分拆的企业,如今以珠海市珠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身份,再度站上了时代风口。

2025年,随着珠海市国资委将大横琴集团90.21%股权无偿划转至珠光集团,这家老牌国企不仅资产规模显著提升,更通过间接控制三家上市公司,重塑业务的新格局。

时代变迁,珠光集团从分拆到整合的故事,要如何讲述?

从窗口企业到国资平台

珠光集团的发展历程,是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1980年,珠光公司在澳门创立,成为珠海驻港澳地区的“窗口企业”,这也是珠海最早走出境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

据了解,1984年,改革开放后国家第一次宏观经济调控期间,珠光公司就主持从澳门筹备8000万美元银行贷款,一举解决了珠海30个项目的资金问题。

1987年,珠光公司正式命名为珠光(集团)有限公司。

自此到90年代末期,珠光集团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集工程填海、金融投资、房地产、旅游、贸易、运输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下辖境内外200多家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

借助改革开放春风,珠光集团迅速壮大,并深度参与港澳地区建设。

1985年,澳门希望填海27公顷建设新口岸,珠光就成为在澳门参与此项工程的第一家企业。1999年,澳门当局留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多亿元土地储备金中,有17亿元就来自珠光新口岸的土地交易。

同时,珠光通过发债、上市等国际资本运作,参与珠海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珠海机场、铁路、电厂等特区重大基建,到处都有留下足迹。

珠光集团的代表作当属1996年以“珠海大道”项目在美国发行2亿美元债券,开创了在海外发行无担保债券等多个“中国第一”的先例。

两年后,珠光集团旗下“珠光发展”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珠海市第一支在港交所上市的红筹股。

截至2000年,珠光集团总资产已达到143.53亿元港币,成为特区建设的关键推手。

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也令珠海这家最早走出境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卷进了债务危机的漩涡。2001年,珠光集团承担起大量、复杂的债权债务,进入债务重组阶段。

经过9年时间,历经初始重组失利-清盘-再重组的一波三折,最终通过剥离华发集团、公共汽车公司集团及九州港务集团3家公司、上市公司股权等优质资产,退出土地,加上政府帮扶,于2009年9月迎来了债务重组的完结。

就结果而言,该公司成功削债55亿港元,削债率63%,同时成功保存了国有资产124亿元。然而债务重组后,珠光集团还是进入了很长的一段沉寂期。

直至2015年,珠光集团开始恢复元气,并利用自身优势,将工程建设、地产综合开发、人资教育和现代服务等“4+X”战略板块业务作为核心抓手,谋求新的发展。

在房地产板块,珠光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具有鲜明的国企特色和区域风格。

虽然建设有琴湖学苑、珠光前程华园、珠光新城等楼盘,但不单纯追求纯粹的物业开发,而是更侧重于打造产业生态、服务人才安居、升级跨境商业,项目深度融入到珠海经济特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蓝图之中。

例如珠光的代表性项目横琴科学城(一期),直接服务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人才安居工程”与产业发展,旨在为高层次人才和琴澳青年在横琴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支撑。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16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房建类EPC项目。以29栋不同功能的建筑,打造了一个住宅、集中商业、商业街、教育、酒店、配套设施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生活圈。

同时,项目内含大量人才住房,首批3109套人才住房已于2025年7月竣工交付。当中,由珠光集团运营的2200套公寓被打造成“琴澳青年城”品牌。

在商业地产领域,珠光集团重点打造了两个地标性项目。

首先是位于拱北口岸的珠光国际大厦,总建面约17.5万平方米,功能涵盖集潮流商业、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及轻奢公寓,是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口岸商业综合体。其中,商业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以“珠港澳年轻力中心”为定位,6层商业空间汇聚日咖夜酒、美妆潮牌等业态,致力于成为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的首站和时尚社交中心。

其次是位于横琴的天沐琴台,总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定位为“城市汇客厅、产业活力场、文旅新窗口、消费聚集地”,集规划展览馆、会议会展、办公、酒店、商业及水上运动中心等多元业态于一体。

整合时代

2025年,珠海国资改革步入深水区,珠光集团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事实上,2020-2025年六年间,珠海以已推进了三轮国企改革。

首先是2020年的首轮整合,珠海以“去同质化、优结构”为核心,将16家市属国企整合为12家。其中,格力集团转让格力电器股权后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华发集团吸纳城建、安居集团。

通过股权合并与资产置换,珠海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民生保障领域集中。改革当年,珠海国资总额突破万亿,同比增长31%。

2024年,珠海推动第二轮整合,聚焦“产业集聚”。最重要的动作为九洲控股并入华发集团;珠海交通集团牵头组建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整合珠海港控股集团、珠海航空城发展集团。同时组建国资数字科技、低空产业投资运营公司。

2025年这轮整合,则是2020年以来珠海国资开展的第三轮改革整合。

作为重点,格力地产连同控股股东珠海投控被并入华发集团;华发集团与格力集团的产业投资、产业园区、产业金融等业务整合,共同组建珠海科技产业集团。

而珠光集团则对大横琴集团进行吸收合并。

2025年9月,珠海市国资委正式宣布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大横琴集团90.21%股权注入珠光集团,作为二级公司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间接带动*ST宝鹰(宝鹰股份)、世荣兆业、世联行三家上市公司纳入整合体系,涉及宝鹰股份37.96%表决权股份、世荣兆业60.28%股份以及世联行30.58%股份。

资料显示,大横琴集团于2009年4月成立,是珠海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要综合性开发平台。截至2025年4月,大横琴集团总资产超过1600亿元,旗下控股上市公司3家,二级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企业26家。

截至2024年末,珠光集团资产规模仅为108.6亿元,远小于大横琴集团。

为配合这场“蛇吞象”的重组,珠光集团迎来重要人事变动与经营范围调整,包括曾任大横琴集团总经理的王宇声接任珠光集团董事长,为业务融合扫清障碍。

珠光控股经营范围同步发生变更,从原本的资产经营、实业投资与开发,变更为:企业总部管理;企业管理;工程管理服务;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品牌管理;融资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

珠海市国资委也明确珠光集团核心主业为:涉港澳项目建设、运营及相关服务;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业;涉港澳、粤澳合作区商业贸易,培育主业为涉港澳产业投资和运营管理。

这一主业定位,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高度契合。

以此来看,这场重组并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基于资源互补的战略设计。

细分观察,大横琴集团深耕横琴合作区建设,在产业园区运营、基础设施开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截至2025年4月,该公司累计开发项目490个,总投资额超2600亿元。

包括大横琴集团主导的横琴19.76平方公里土地一级开发,承担横琴约97%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交通网络、市政配套、公共服务)建设任务。

产业园方面,大横琴集团落地了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斗门大横琴5.0产业新空间等13个产业园区,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服务入园企业超1000家。

宝鹰股份作为综合性工程服务商,或将借助珠光集团和大横琴集团的资源优势,更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的机会,尤其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的重大项目。

作为珠海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世荣兆业,也可能在土地资源获取和项目开发方面获得更多协同效应;至于世联行,身为标杆型房地产服务商,可以在业务拓展和资源整合方面受益。

通过此次划转,珠光集团资产规模和重要性将显著提升。

完成大横琴和三家上市公司的整合后,珠光集团将可以利用自身作为“窗口企业”的资本运作优势,嫁接大横琴集团的区域开发能力,深度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速粤澳产业协同、资金流通与项目落地,有望成为珠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抓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点”,作者:观点新媒体,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见荨汉堡获3000万融资,主打东方食养健康快餐。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