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档酒店加盟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酒店观察网·2025年11月06日 10:1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酒店投资人,不敢加盟了?

2024年,中国酒店加盟市场迎来明显拐点。过去十年,资本、加盟商与品牌方共同推动了连锁化浪潮,中档酒店成为投资人资本避险与投资的主流方向。

然而,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结构变化、运营成本攀升,昔日的加盟神话正在褪色。

据浩华管理顾问公司《2024中国酒店投资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新开业酒店数量同比下降7.8%,其中中档酒店新签约项目减少近10%。

酒店行业进入“以存量换增长”的阶段——新增市场疲软,改造、托管与轻加盟成为主流。

一位来自华东地区的酒店投资人告诉《酒店观察网》:“2021年和2023年初那时候,大家一窝蜂签约,现在更多人开始观望。ROI(投资回报)回到五年以上,资金成本、人工成本都上去了。”

过去,加盟模式被视为轻资产拓张的快速通道;如今,它却成为众多投资人心中的不安来源。

1 回报周期、供需与信任

在疫情后复苏初期,不少投资人期待市场“V型反弹”,但2024年实际回报远低于预期。

STR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中档酒店平均RevPAR较2019年同期仅增长5%,而人力与综合运营成本却上涨超过15%。

以往3年回本的预期,如今普遍延长至5年以上。尤其在三、四线城市,部分品牌门店的盈亏平衡点被推迟了6—12个月。

加盟商普遍反映,品牌方招商时承诺的稳健回报模型在实际运营中难以兑现。

其次,中档酒店市场的“供给过剩”正在显现。根据迈点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中档及中高端酒店总量突破15万家,增速连续三年超过需求增长。

部分区域市场已出现严重内卷:房价同质化、装修标准趋同、品牌区隔度下降。

以长沙为例,这座被誉为全国中高端酒店最密集城市之一的市场中,2024年中档酒店平均入住率仅为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大量加盟商陷入低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最深层的焦虑,来自信任。

许多加盟商反映,品牌总部在签约阶段承诺的市场调研、开业支持、会员导流在实际落地中缩水。

一些连锁品牌以规模优先,不再关注单店盈利模型。

“加盟后发现,会员系统带来的订单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一,其他都是OTA的自然流量。”一位四川加盟商坦言。品牌方的招商故事与加盟商的经营现实之间,出现了结构性断层。

2 从样本看市场

2024年,华住集团迎来成立20周年。季琦在大会上提出“回归客户、回归效率、回归信任”的三重命题,这其实是对过去几年加盟体系的一次反思。

华住的中档主力品牌——全季酒店,过去三年保持年均约400家开业速度,但加盟商结构正在变化:新加盟商比例下降,复投比例上升。意味着新玩家在减少,而老业主在加码。

华住正在通过数字化系统优化运营效率。例如推出的华掌柜系统、AI选址模型与成本控制体系,试图让加盟商感知到技术带来的真实节流。

然而,全季品牌在部分三线城市也遭遇入住率波动与定价压力。华住的挑战在于:在保持标准化与规模优势的同时,如何重新定义与加盟商的利益共创关系

锦江集团目前拥有30余个品牌矩阵,从维也纳、白玉兰到凯里亚德、丽笙系列,几乎覆盖从经济到高端的全线价格区间。

但品牌数量过多,也让加盟商陷入选择焦虑。2024年,多位投资人向《酒店观察网》表示,他们在与锦江洽谈时,往往面对多个定位相近的品牌,价格、设计、客群差异模糊。

锦江的强项在规模与资源,但弱项在品牌差异化叙事。

品牌间的内部竞争让加盟收益模型更加复杂:同一集团内部品牌在同城竞争,削弱了加盟商信心。这也是大集团在品牌多元化之后必须面对的管理问题。

这种方式也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的近距离开店的问题,几乎头部所有的集团都面临这些问题,如亚朵、华住等。

在区域市场层面,焦虑表现出明显分化

长沙的中档酒店市场已趋于饱和。2024年全市中档酒店平均RevPAR约为270元,同比微降2%。

大量加盟品牌酒店陷入价格战,部分投资人选择转为长租或短租公寓。

而成都却是另一种局面。作为西部核心城市,成都的中高端酒店仍有增长空间,尤其在商旅复苏与会展经济带动下。

2024年成都中高端酒店平均入住率达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加盟门槛与改造成本也随之上升,一家加盟某头部中档品牌的成都业主透露,其开业成本比2019年高出近30%。这意味着市场有需求,但成本不便宜。

3 从规模时代走向经营时代

进入到今天,理性加盟正在成为主导,加盟商不再迷信品牌光环,而更关注盈利模型、现金流与总部品牌运营能力。部分投资人要求总部提供“第三方投资测算报告”,甚至联合多品牌比价。

其次,品牌服务化开始转型,过去品牌卖的是标识与系统,现在更要卖能力与结果。

越来越多品牌方开始成立加盟共创中心或业主委员会,强化品牌与业主的经营陪跑。

当下,品牌方在逐步减少重资产持有,但增加了技术、培训、收益管理服务投入。例如华住、东呈都推出数字化运营平台,让业主实时查看财务与会员数据。

而在部分三、四线市场,本地精品与区域小连锁迎来机会。它们以差异化的设计与成本优势,弥补头部品牌的加盟真空,因地制宜会更有结果。

4 加盟的下半场,是信任的竞争

加盟焦虑并非坏事。它意味着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过去的签约热建立在信任幻觉之上——投资人相信品牌故事,品牌方相信规模能解决一切。

但在2025年的现实中,双方都需要重建一种更稳固的合作逻辑。

品牌必须首先证明自身模式能持续盈利,让投资人对你的产品信任。在服务层面,品牌总部要兑现承诺,而不是招商时的口头支持,从服务角度建立信任。

真正的伙伴关系,是共同面对经营周期波动的共担机制,建立长期的信任,季琦在华住20周年上就强调,华住最重要的是一群加盟商伙伴。

未来五年,中国酒店业的竞争将不再只是招商能力的规模较量,而是经营效率与信任重建的博弈。

中档酒店的市场仍然广阔,但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新一轮增长属于那些能帮助业主赚钱、能共建品牌生态的集团。

加盟不再是买入一个牌子,而是进入一场长期合作。

焦虑的尽头,不是离场,而是回归经营本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酒店观察网”,作者:董布懂,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十五五”时期银发经济发展格局或被改写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