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还有最后一招值得中国学习

汽车公社·2025年11月03日 13:16
把“人”放在最核心位置,甚至连自动化和智能化都不必忽略人的作用。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一千三百年前,吴兢在《贞观政要·择官》里写下如是箴言。

一百三十年前,一个新的物种诞生在地球上,汽车从此推动人类走向崭新的世界。而“造车历百年”,和“百年树人”,也以相似的时间尺度,暗示着两者先天密切的关联。

当我踏上前往日本的行程,走过九州福冈县宫若市的雷克萨斯宫田工厂,和本州爱知县渥美郡田原町的田原工厂及测试场,细细观摩之后,“中国汽车还能学习日本汽车什么?”如是问题跃入脑海。

最后的答案,直指向一个字:人。

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浪潮席卷了汽车产业,我们对高度自动化形成热切的追求。无论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高度自动化——黑灯工厂,还是汽车功能的高度自动化——智舱智驾,都成为如今“言必称希腊”的热词。

然而丰田组织的“雷克萨斯品质之旅”,所展示的内容却并未以“人被彻底取代”的高度自动化为特征。相反,精密的设备与人工协作,人员的福祉与关怀倒成为重头戏。

这是自曝其短吗?不。

日系车曾经是中国汽车的老师,诸多自主车型底盘平台来自于丰田本田的蓝本,一些动力总成亦参考过THS与i-MMD。当中国汽车通过新能源与智能化换道超车,那么日系车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新能源的软肋在续航里程和电池安全,智能化的瓶颈在通行效率和可靠安全。电驱动与智舱智驾赋能的中国汽车,实力俨然已经凌驾于昔日的老师之上,但是否能再一次借助日系车的诀窍,去解决两大转型方向的瓶颈?

宫田工厂的“凡事彻底”、“安全第一”的标语下,工人们正和机械臂密切配合;田原工厂以人工喷涂为机器人积累数据……当这一幕幕场景在回忆里掠过时,“以人为本”四个字幻化成一把钥匙,恰恰是打开新能源与智能化瓶颈枷锁的关键。

看来,将“人”放在最核心位置,这或许是日本汽车值得中国学习的最后一招。

01

“工匠之神”解释“工厂不黑灯”

“全球唯一雷克萨斯专属工厂”、“丰田日本第二大生产基地”……在行程开启之前,我就对九州宫田工厂大名有所耳闻。

在雷克萨斯上海工厂开张之前,这是雷克萨斯全球七大工厂里,唯一不与丰田车型共线生产的基地。雷克萨斯的3万个零部件里,有6,500个在这里组装。

众所周知,雷克萨斯全球年销量在70多万辆水平,而宫田工厂产能就达到43万辆,产品是最为热销的ES、RX等车型。

“不要指望会看到超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我们还是保留了比较多的人的因素。”雷克萨斯工作人员这样提前打招呼。但他们多虑了,我们从来不以单一自动化程度衡量工厂水平。

在年产能20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当我们从冲压车间、焊装车间,走过涂装车间,以及总装车间,可以看到机器臂无处不在,AGV小车高效运行,但工人的身影依然有条不紊。

“为什么不是黑灯工厂?”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升起。

前风挡玻璃的安装流程,引起了我的好奇。

首先由工人对要涂刷粘合剂的地方进行清洁处理。然后由机器人“在正确的位置涂刷正确量”的粘合剂后,工人两人一组把车窗玻璃安装到车上。在许多汽车工厂都能完全依赖机械臂完成安装的今天,雷克萨斯并不是缺乏资金打造自动化,为什么还要人与机器配合?

一位戴着“匠”字样的年长工人向我们解释:“在正确的位置涂刷正确量”的粘合剂是机器人十分擅长的领域。而把车窗玻璃组装到生产线上的车上这种需要感觉和技巧的作业,则是富有感性和灵活性的人所擅长的作业。

“即便在同一作业程序中,人和机器都能高度融合互补,这就是实现高品质的秘诀所在。”

很快,我也从旁边的展板上得知一条爆炸性的信息——原来这位老先生,堪称这座工厂的“工匠之神”。在丰田工厂员工等级里,按照匠——A——B——MAN排序,“匠”是最高的等级。整个大型工厂数千人员工,也就一名“匠”级员工。

“原本我以为工匠精神只是一种传播话术,没想到已经形成了价值观和制度,”参观的朋友们如是感慨。

但是,更引发我关注的是那句阐释——需要感觉和技巧的作业,居然是人工更为擅长。

“哪些工作是目前人依然胜过机器?”这几乎是一个颠覆性的认知。

02

“人”是一切的关键

其实,日本制造业为何不像中国那样最大限度实现生产自动化,存在着历史渊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短板性思维。但日本的这种“短板”,却有着“以人为本”的长处,恰恰能对如今我们中国再修正完善制造业存在补充作用。

在二战之后,日本原本可以大规模推动生产自动化,但出于三大考量而未能像中国那样做到革命性的普及:

一是成本控制与效率平衡,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精益生产模式‌,注重通过优化流程而非完全依赖自动化。例如日产横滨工厂的MR型发动机生产线自动化率仅40%,部分工序仍需人工协作,追求边际成本与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点。

二是技能传承与匠人文化,日本匠人文化强调依赖熟练工人的经验与智慧提升效率。我在《日系车神话该破灭了》一文中指出过,日本企业长于细节,短于集成,类似复杂零件加工和精密测量环节就是日本的长板,而这种细节,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水平面前,还不足以完全取代人工,恰恰需要人工“螺蛳壳里做道场”。

三是法规与历史因素,在昭和时期普及高中教育,建立了严格的职业培训体系(如学徒制),这种体系更注重经验积累,无法彻底淘汰人工。

而根本性的因素在于日本并不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正如雷克萨斯工厂未将自动化提升至极致,“现在工厂产能并不短缺”,工厂管理人员的这句话道破了天机。这也导致日本制造业在自动化应用上采取谨慎态度。

然而,正是这种对人工的保留,可以在诸多细节上达成更好的效果。要知道,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并不是一切领域,都是机器比人强。

如果你认识钢琴调音师,就知道理论上频率升高一倍,音高提升八度。但人的听觉比较复杂,需要比一倍多一点点才能提升八度。因此车厂里,车漆的颜色,和车辆音响效果等等,不能只靠机器去检查,一定要有人工把关。

为什么涂装喷漆一定要让人工参与?我们咨询了田原工厂的顶级匠人长井理,原来有一些形状复杂而且空间狭小的区域,大型机械臂喷涂很难做到人工喷涂水平。此外,机器的训练,离不开人工操作。如果机器出现操作错误,也需要人工兜底矫正。

而最后的检查工序,也是人工和机械的融合。据说出厂前有1,800个地方需要确认。

汽车领域,符合“人比机器强”的地方又何止制造?

经常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的朋友,都知道其实老司机和智驾系统各有所长,在城区领航辅助条件下,突发的陌生corner case,人工比智能驾驶能够更好地应对,整体驾驶效率更高,而高速领航辅助机器比人类更耐久。

现在智能驾驶推崇端到端,让系统自己形成规则,但这样存在不可预测性,和错误规则不可矫正性,在一定时期内也需要一定的人工规控标定托底,或者人类提供的世界模型托底。

把高水平的工匠能力,作为机器操作的底层指引,这始终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便是雷克萨斯工厂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03

汽车需要“大爱”

“以人为本”,体现在“重用人工”,也体现在“关爱人员”。

在访问雷克萨斯工厂的过程中,“对人的大爱”可以体现在至少三个维度。

首先是对工厂员工的关怀。

一方面,雷克萨斯工人自己发明了伸臂测量延展性柔韧性的工具,让上班前的工人自测状态,从而判定是否适合上工,关怀员工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出现错误和问题的员工,并不是批评惩罚为主,反而鼓励“拉线”。所谓“拉线”,就是生产线的每个工位,都设有一个安全拉绳或者按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人就可以立即拉动绳子来报警或者暂停生产线。

原本,“拉线”意味着生产某个环节的暂停,成本不低。但雷克萨斯工厂鼓励“拉线”,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最初。

其次是对员工发明创造的鼓励与嘉奖。

以九州工厂为代表,丰田工厂鼓励工人,无论什么岗位,均可以提出小发明改善生产效率。

比如有多种发明创造是利用肩膀高的水平空间,用小型发电机和传动皮带、传动轴,以最低能耗运输最高达200kg的零部件。

还有可折叠零部件装载箱的收拢工具。由于装载箱的搭扣需要压抠,人工手指操作时存在被压风险,而且由于会提膝兜底,有站不稳的风险。因此发明了用滑轮和杠杆组成的小推车,脚踩踏板可以用杠杆滑轮代替手指精确收拢盒子,每个盒子收拢时间从人工的9秒缩短为3秒,一年可以节约64万日元,大约3万人民币。

第三是从制造就开始为用户考虑。

在九州宫田工厂,到处可见三大标语:

·安全第一:每个人进入工厂前都会经过一道绿色的安全门,安全被视为所有工作的前提与基石;坚持在一切作业中,将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置于首位,通过持续的风险预防和严谨的规范操作,构建零事故的安心职场;

·凡事彻底:这里“凡事”是指“平凡的事情”,越平凡越不起眼儿的事情越需要做好,因而追求工作的闭环与完美,不放过任何细节,做到有始有终、精益求精,形成可靠的工作品质;

·良品良思:“良品”源于“良思”。唯有秉持诚实、专注、追求极致的匠心思维(良思),才能创造出真正值得信赖、能够打动客户的卓越产品与服务(良品)。

也正是因为这三种口号深入人心,才缔造了九州工厂的高质量。在2017年之前,拿过J.D.Power五年白金工厂,IQS新车质量冠军。2017年之后,由于美国工厂成立,主要出口中国,所以退出评选。

日系车确实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对中国汽车形成压倒性优势。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便有其特殊成因,但对中国汽车应对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短板,仍然具备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在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无人驾驶的炫酷,黑灯工厂的科技感,诚然是中国制造的心之所向,然而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托底的那点点星光,一定是人类自身的精神在闪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石劼,编辑:陈心南,36氪经授权发布。

+1
2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正与三星共同研发HBM4。

1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