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开卖啤酒了
一笔收购,让蜜雪冰城的老板娘——蜜雪集团CEO张红甫的妻子,浮出水面。
近期,蜜雪冰城发布公告,宣布以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正式进军现打鲜啤赛道。这是蜜雪冰城在今年3月上市后的首次重大收购,消息一出,“蜜雪冰城要卖啤酒了”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
这笔交易背后,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背后的关联——福鹿家实际控制人田海霞是张红甫妻子的身份。收购前,田海霞通过直接和间接控股福鹿家超过80%。
蜜雪冰城入股后,田海霞直接持股降至29.43%,成为福鹿家二股东。按照蜜雪冰城入股时的估值,这部分股份价值为1.6亿元,再加上间接所持的10.41%股份,其总估值约2.2亿元,整体投资回报大约在8.2倍。
蜜雪老板娘拿下2.2亿元
先交代一下蜜雪冰城此次收购福鹿家股权的交易细节:主要采取了增资+股权转让的形式。
首先,蜜雪集团以2.856亿元现金向福鹿家注资,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的51%,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蜜雪再以1120万元从独立第三方股东赵杰手中受让其持有的福鹿家2%股权。
交易完成后,蜜雪冰城以合计2.97亿元获得福鹿家53%股权,实现对后者的绝对控股,福鹿家正式成为蜜雪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其财务业绩将并入集团合并报表。
此次交易定价参考了福鹿家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股权市场价值评估结果,评估区间为2.447亿元至2.766亿元,支付价略高于该估值的上限。
也因此,市场对此次交易的估值有些疑虑。根据测算,蜜雪冰城此次收购的市盈率约523倍,市净率约29倍,而A/H股啤酒板块平均市盈率不足30倍、市净率约2.5倍。这一估值水平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收购公告中也提到了,这一估值区间是蜜雪冰城委托独立第三方对福鹿家做出的估值。考虑到福鹿家盈利不稳定且无法反映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等,独立估值师最终选取了企业价值╱LTM(最近12个月)收入倍数作为估值的主要估值倍数进行估值。过程中,独立估值师还选取了包括蜜雪冰城在内的7家公司进行了对比。在董事会决策时,CEO张红甫也回避了表决。
最终结果是,老板娘田海霞作为控股股东,在收购完成后大赚了一笔。
交易完成前,田海霞直接持有福鹿家60.05%股权,并通过郑州麦浪同舟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下称麦浪同舟)间接持股20.41%,合计控股超80%。
按照田海霞及麦浪同舟原始投资成本分别约2548万元和135万元计,交易完成后,田海霞直接持股降至29.43%,仍保留第二大股东地位,对应估值约1.6亿元;若叠加麦浪同舟所持10.41%股份,其总估值约2.2亿元,整体投资回报大约在8.2倍。
而第三方股东赵杰,在蜜雪冰城入股前持有福鹿家15.01%的股份,转让股份后,其持股降至5.36%,从第三大股东降至第四大股东。启信宝显示,赵杰是一个多月前才入股福鹿家。此次股权转让,让赵杰落袋1120万元。按照蜜雪冰城入股时的估值,其剩余5.36%的股份价值约3002万元。
创业者田海霞,张红甫的“左右手”
田海霞在蜜雪冰城发展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正是在她的鼓励下,张红甫辍学正式成为蜜雪冰城第一代加盟商。
当时正值2005年,他的哥哥张红超研发出仅卖1元的爆款冰淇淋,成为蜜雪冰城首款标志性产品。2年后,蜜雪冰城第一家新鲜冰淇淋专卖店应运而生。亲戚们见状也凑钱加入,成为了蜜雪冰城加盟模式的雏形。张红甫便在此时加入。
在兄弟两人的联手下,蜜雪冰城在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以4.5万家的门店排名第一,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门店数计,蜜雪冰城蜜雪冰城已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及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根据2025年6月发布的《新财富》500创富榜,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的身价为1179.4亿元人民币,并凭借此财富晋升为河南新首富。
作为妻子的田海霞,确实推了张红甫一把。有此胆识的田海霞自己也不一般,她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
早在2018年,田海霞开始入局便利店赛道。次年5月,“芙鹿家便利店”首店开业,选址和蜜雪冰城发家地一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所学校正是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的母校。
2020年,该便利店启动加盟模式。2022年成为福鹿家业务转折点,战略重心从便利店转向精酿啤酒,推出“福鹿家啤酒厂”。到今年1月,品牌正式更名为“鲜啤福鹿家”,加速全国化布局。
从品牌视觉到定价策略,鲜啤福鹿家与蜜雪冰城的相似度极高:红底白字招牌,门头的“外带鲜啤,免费试喝,2公里内免配送费”醒目。定价上,其国标鲜啤“福鹿鲜啤”为5.9元/斤(500ml),果啤、茶啤等风味款多在6.9-9.9元之间。
目前,该店鲜打啤酒SKU约16个,包括提供了国标鲜啤、茶啤、奶啤、果啤四大系列。此外,还有福鹿家罐装啤酒,以及解酒糖、扑克牌和十余款小食,价格在1-15元之间。
主攻社区与大学城,福鹿家采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8月31日,已在全国28个省市布局约1200家门店。其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出售门店物料和设备。以郑州为例,加盟一家店的总投资在20万元左右。
很多人认为,福鹿家的快速成长其实搭上了蜜雪冰城的便车。
从股权关系看,蜜雪冰城虽然与福鹿家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两家公司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一,二者在同一办公地址。福鹿家官网显示,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蜜雪冰城全球总部基地D座3层。
其二,在仓储物流上,福鹿家使用蜜雪冰城联合供应链冷链配送。在小红书上宣传招商时,福鹿家官方也表示,蜜雪冰城贡献供应链系统。不仅如此,根据公开信息,在诸多线下门店中,出现过不少“蜜雪冰城旗下精酿品牌”的宣传标语。
当有人咨询招牌上能否写蜜雪冰城旗下时,福鹿家官方小红书账号甚至直接表示,公司与蜜雪冰城是兄弟品牌,“一个老板投资的为什么不能呢”?
虽然蜜雪冰城与福鹿家均曾对外否认“子品牌”传闻。但随着收购落地,两家公司还在走在了一起。
既然同根同源,何不干脆让蜜雪冰城直接孵化一个啤酒品牌?
背后真实原因应该只有话事人最清楚了。但从外部角度来看,就如不少分析师认为的,这次收购有点像是一次“体外培育”后的正式并入。先由关联方培育新业务,规避初期风险,待模式跑通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购,既能保证成功率,也能降低对上市公司利润的短期冲击。
既能在关键时候推张红甫一把,又能为蜜雪孵化一个黑马品牌打江山,不得不说,田海霞是张红甫名副其实的“左右手”。
啤酒,蜜雪冰城的下一个战场
近几年,蜜雪冰城的发展势如破竹,相继攻下了茶饮、咖啡赛道,并占据一席之地。此次收购后,啤酒将成为蜜雪的下一战场。
蜜雪冰城卖啤酒的逻辑很顺理成章。
从供应链方面看,蜜雪集团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依托集团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双方可充分发挥在采购、生产、物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协同优势。
具体而言,蜜雪冰城通过五大生产基地和覆盖全国的快速物流网络,可直接赋能福鹿家。通过集中采购方式,福鹿家的生产成本可大幅降低。依托智慧冷链系统,鲜啤运输损耗率有望从行业平均的8%降至3%以内。
另一方面也源于行业周期的转换。
茶饮赛道竞争激烈,而且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5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12.4%。
在增长焦虑下,公司迫切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以及利用现有商业基础设施进行全域流量变现,是所有公司的常规操作。
与此同时,精酿啤酒市场正展现出蓬勃生机。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将逼近千亿关口,年复合增长率超30%。另有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鲜啤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未来五年年复合成长率12%至15%。
而福鹿家的快速拓店,也证明了平价鲜啤品牌的增长潜力。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此次交易时间的节点正是福鹿家扭亏为盈之际。数据显示,2023年福鹿家亏损152.77万元,而2024年实现盈利107.09万元。
除了上面两点,蜜雪冰城跨界啤酒赛道的考量,应该还有国际市场的扩张需要。
从全球化战略看,啤酒业务可能成为蜜雪海外扩张的新抓手。蜜雪已在海外12个市场开设门店,而其中布局的东南亚区域啤酒消费基数尤为庞大。
现打鲜啤赛道看似前景广阔,但蜜雪的跨界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与茶饮“全时段消费”属性不同,鲜啤消费大多集中在17点至24点的夜间时段,且对餐饮、夜市等场景依赖性强。虽然蜜雪试图通过茶饮门店增设鲜啤区破解这一难题,但如何解决白天卖奶茶、晚上卖啤酒的运营切换成本,以及避免酒精饮品对家庭客群的潜在影响,仍是待解之题。
更关键的是,鲜啤的新鲜度认知依赖本地化运营,当门店规模从1000家向5000家甚至1万家扩张时,如何保证偏远县城门店的产品品质,均考验着蜜雪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竞争格局方面,现打鲜啤赛道已涌入泰山精酿、失眠企鹅等多个玩家,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传统巨头也在通过便利店小瓶装、商场鲜啤站等形式渗透市场。
不过,从奶茶、咖啡到如今的啤酒,蜜雪冰城去讲这个“构建一个覆盖消费者全时段需求的饮品帝国”的故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作者:黎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