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股价,能讲出“印度叙事”?

陈思竹·2025年10月09日 15:33
印度消费升级,支撑苹果产品快速渗透。

作者|陈思竹

编辑|黄绎达 张帆

iPhone 17系列在印度又卖爆了。

据印度媒体报道,9月19日,iPhone 17系列一经上市,便引发印度果粉的狂热抢购,现场不仅排队队伍长达数百米,孟买BKC Jio中心的苹果直营店外甚至因拥挤而发生过短暂的肢体冲突,最终闹事人员被警卫带离现场,秩序才逐渐恢复。

iPhone 17系列在印度引发的“全民狂欢”,绝非偶然。除了iPhone 17系列的配置大幅升级外,印度也已成为苹果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潜力市场之一。两年前,库克便曾多次强调,“印度市场十分让人兴奋,那里的市场活力令人难以置信。”

目前来看,印度市场对苹果的影响仍然较小,粗略估计下,印度所贡献的营收仅占苹果整体的2%,短期内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仍然有限,但有分析认为,印度市场的长期潜力值得期待。

那么,为何对价格更为敏感的印度会对苹果如此狂热?印度能撑起苹果下一步的发展吗?

印度,十五年前的中国?

时至今日,库克在印度市场的努力似乎终于得到了回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在印度的年销售额在2025财年(按印度市场惯例,截至2025年3月31日)创下近9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较一财上年的80亿美元增长了约13%,其中苹果iPhone占据了大部分销售额,MacBook电脑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在较为乐观的预期下,预计印度市场占苹果2025财年营收的占比约3%,尽管这与中国分部的16%(2025财年三季报)差距不小,但苹果在印度已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在边际上为苹果整体的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苹果近年来在印度市场实现高增的宏观原因之一,正是印度经济高速发展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Wind数据显示,2013-2023年,印度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从68572.48卢比(约5514.60元人民币)增长至108786.18卢比(约8748.58元人民币),10年间增长约1.59倍,年复合增长率约4.72%。

当下印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07的中国相当,GDP增速水平则对标2013~2015年的中国。回顾苹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008-2016年间,是苹果在中国的快速扩张期,随着产业链向中国的深度迁移,产品销量增长明显。由此可见,苹果在印度的相关布局,意在复刻其在华的成功经验。

图: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资料来源:Wind,36氪

苹果在印度市场实现高增的另一大宏观原因是,印度当下的人口结构以“年轻人”为主,经济增长又使得“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较为乐观,因此更愿意消费。

图:2024年印度人口结构;资料来源:Wind,36氪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高端电子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尤为显著,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虽然目前仍以中低端机型为主,但在今年二季度,超高端市场(>45000卢比,约合510美元)同比增长37%,成为所有价位中增速最快的区间。

在这一行情下,苹果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23Q3-2024Q4苹果出货量市场份额由6%提升至11%,并首次以单季度销量跻身印度市场前五名。到了2025Q2,iPhone 16更是成为单季度出货量最高的机型,并助力苹果实现其在印度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第二季度出货量。

图: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百分比;资料来源:Counterpoint咨询,36氪

“从前苹果在印度的能见度并不高,有钱买的人也很少,但是近十年,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品牌营销,苹果都加大了在印度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业内人士告诉36氪。

在iPhone 16、iPhone 17系列在今年卖爆的同时,主要竞品三星S25 Ultra系列也在今年也表现亮眼。然而,在S系列大卖的同时,三星在印度的出货量却出现了同比下滑,主要受到了旗下中端机的拖累,这也表明当下的印度市场对高端智能手机的需求增长强劲。

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旗舰智能机在印度的“身份标签”功能非常突出。三星的智能手机由于中端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品牌调性;反观苹果,虽然在印度市场也有入门定位的iPhone 16e,但起售价高达60000卢比,定位依然属于超高端。所以,苹果高端的品牌调性在印度始终非常清晰。

“如果按照正常趋势发展,即苹果自身品牌力不变的前提下,苹果在印度会像在十几年前的中国一样,逐渐成为社会重要身份地位的象征,消费者们也会愿意存钱购买,以证明身份阶级。”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在渠道方面,苹果则逐步加快在印度的开店步伐:2023年苹果在印度新德里和孟买开设两家零售店。今年9月2日,苹果又在印度班加罗尔开设全新Apple Store。据报道,晚些时候,苹果还计划继续在印度浦那的和诺伊达增设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针对印度市场,还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金融服务,如学生折扣、以旧换新、银行返现等,从而缓解了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压力、降低了购买门槛,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销量。

印度能撑起苹果供应吗?

在零售端高歌猛进的苹果,出于成本与优化产业链布局的考虑,正逐步扩大在印度的产能。如今的印度,不仅承担着iPhone的制造任务,还逐步参与到设计、研发与测试等环节。苹果近年来的产能扩张,主要包括塔塔集团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霍苏尔的工厂,以及富士康在班加罗尔机场附近新建的生产基地。

其中,塔塔集团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承接印度iPhone总产量的一半。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四款iPhone 17机型,将在印度完成生产,并直接供应美国。这也是苹果公司史上首次,在印度生产iPhone的所有全新机型。事实上,“印度制造”早已不是一句玩笑。

彭博社数据显示,随着印度的制造能力正在逐步提升,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末),印度制造的iPhone总价值达到220亿美元,生产量同比增长了近60%;2025年4-7月印度iPhone出口额达75亿美元。这些数据变化均表明,印度制造在苹果供应链的比重在显著提高。

对比中国来看,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承接全球制造业的转换,苹果产业链也在那时候开始逐步向中国迁移。经济学家邢予青指出,2009年的国产iPhone,几乎所有组件都来自于海外,只是最终组装在中国完成。在未来的十余年中,随着供应链的持续迁移,中国在苹果产业链的占比一度超过了70%,iPhone的大量组件也早已实现了本地化。

目前,印度已经承接了一部分苹果产品的组装工作。公开资料显示,从2018年起,苹果开始着手在华供应链外迁,印度和东南亚因此而直接受益,这也导致目前参与苹果产品组装的17家企业中,只有两家是来自中国。尽管最后的组装工作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不高,但以目前印度积极承接苹果产业链的态势来看,与2008年苹果产业链成规模涌入中国的情况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

图:各国电子制造厂分布;资料来源:《苹果的供应链:经济与地缘政治影响》,36氪

说到印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策扶持与人工成本两个方面。目前,印度为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企业提供直接的补贴奖励;在成本端,印度苹果组装产线工人的工资比国内低7-8倍,优势非常明显。

不过,印度人工素质偏低,技术水平较弱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苹果在印度的进一步发展。“印度工厂的良品率目前在93%,据郑州的97%还相差4个百分点点。”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卢克林认为,目前印度工人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并不能撑起整体制造,“仍需要依赖中国工程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苹果及其合作伙伴针对组装操作员、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开展了广泛的培训,以帮助印度工人更熟练地掌握整体制造流程,从而提升整体良品率,达到合格标准。

如果说劳动力素质问题可以依靠培训与技术引入得到缓解,那么摆在印度工厂面前,更严峻的问题在于供应链本地化不足,关键件仍需要空运。在卢克林的观察中,如芯片、OLED、摄像头模组仍需要依靠中国-韩国-日本三角航线,平均库存天数高于郑州工厂。那么,随着运距拉长和运费增加,导致短期内综合成本的上涨。

图:iPhone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36氪

而且,印度自身的基础建设也还跟不上产能的需要。富士康一位高管曾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印度的公路、港口和基础设施远落后于中国。印度工人也还没准备好生产高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型。”

此外,关税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在苹果2025财年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库克对“印度制造”问题表示,苹果绝大多数产品都在232条款(即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调查范围内。虽然今年4月,特朗普已对包括苹果iPhone、Mac等产品暂时免除部分关税,但未来是否能一直得到豁免,答案并不一定。

印度市场如何影响苹果估值?

虽然苹果正在将一部分供应链迁往印度,但印度现在还无法摆脱与东亚、东南亚的联系而独立实现生产。从发展趋势来看,苹果产业链目前在印度的发展阶段,与2008年前后的中国类似。

展望未来,随着印度消费市场的潜力释放,苹果产业链有望更深度的向印度迁移,从而能够发挥出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但是考虑到供应链的惯性、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国内的基建水平等问题,与目前的中国相比,印度要做的还有很多。

短期来看,“只要印度补贴不踩急刹,苹果或许会把印度做成具备‘整机+配件+出口’全功能的第二中枢。”卢克林解释道。

考虑到印度是苹果在销售端全球增速最快的单体国家,所以将一部分供应链向印度迁移,其更大的目的是实现拳头产品的本地化,配合苹果在印度国内正在扩大的销售网络,以便在印度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吃到消费升级的红利,从而助力公司长期的业绩增长。

在销售端,当下的印度之于苹果,好似2012年左右中国市场的“镜像”,对高端电子消费品的需求旺盛,苹果的产品正顺着消费升级的东风在加速渗透,同时核心用户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大。苹果的强品牌力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渗透效果:凭借其产品调性与生态体验,苹果正在抢占印度年轻人的消费心智。

特别是目前在印度销售的iPhone 16、iPhone 17,亦如当年的iPhone4、iPhone 5在中国市场一样,苹果产品在印度年轻人心目中已然成为一种“潮流符号”。这种心智占领下的产品渗透,正是苹果在印度引发“全民狂欢”的关键因素之一。

估值方面,印度的资本市场长期火爆,本质上折射出印度经济相对强劲的增长势能与市场信心。因此,随着苹果资产构成与收入结构中印度成分的占比逐渐上升,印度市场的好预期将逐步渗透进苹果的估值逻辑中:在印度市场的高增长不仅在边际上影响公司业绩,也可以在投资者情绪上为苹果股价起到正向牵引。

对此,卢克林的观点进一步印证了这一逻辑,在他看来“二级市场目前把印度作为估值‘缓冲垫’,只要印度增速大于25%,某种程度上能抵消部分地区下滑带来的PE下杀,给股价20-25倍区间托底。”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1
5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一个中产品牌的自我救赎。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