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卖33亿,上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卖VCD芯片起家,全球第二

铅笔道·2025年09月28日 20:00
上海崛起一个半导体超级隐形冠军——晶晨半导体。

近日,上海崛起一个半导体超级隐形冠军——晶晨半导体。继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后,它又将目光投向香港联交所。

它从90年代的VCD芯片起家,直至后续的电视、机顶盒等,再到未来的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其业务持续聚焦“智能终端芯片”。

在智能家庭SoC(系统级芯片)领域,晶晨半导体排名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二。

其创始人钟培峰出生于1963年,美国国籍,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智能终端芯片,未来的机会主要集中在3点。

1、教育和办公设备。

无论是智慧课堂的教育大屏,还是企业会议平板,都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的SoC芯片。

2、智能汽车市场刚刚启航。

随着车载娱乐、座舱智能化升级,汽车将成为下一块“大屏”。

3、IoT与智能家居。

万物物联将对通信与连接芯片提出更高要求。从Wi-Fi 6到Wi-Fi 7,再到未来的物联网低功耗,都是较大的市场空白。

- 01 -

1995 年,晶晨半导体的前身在美国硅谷成立,创始人是钟培峰与陈奕冰夫妇。

钟培峰出生于 1963 年,美国国籍,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在佐治亚理工大学期间,钟培峰结识了妻子陈奕冰,两人均为美国国籍。

公司最初专注于音视频解码业务,1996 年,研发出全球首款基于 MPEG1 的 VCD 芯片。

2003 年,钟培峰回到上海,成立晶晨半导体,注册资本 3.7 亿元,将业务重心转向智能终端芯片设计。

2005 年,晶晨股份推出流媒体电视解决方案,与创维、海尔、海信、TCL 等国内电视厂商合作,为日后开拓电视芯片奠定基础。

如今的晶晨半导体,主攻无晶圆半导体设计——即只设计、不制造,不自建晶圆厂(生产芯片的核心工厂)。

其芯片功能多包含积累:1、运算控制;2、数据处理;3、连接交互等。它们多用于智能终端上,比如智能电视、IPTV 机顶盒、智能音箱、服务机器人、智能健身设备、智能汽车等。

截至6月30日,芯片累计出货量10亿颗,覆盖全球运营商250余家等。

2022 - 2025年上半年,晶晨半导体营收分别约为55.45亿、53.71亿、59.26亿和33.3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7.32亿、4.99亿、8.19亿和4.93亿元。

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智能多媒体与显示SoC(系统级芯片)贡献23.6亿元,占比超过七成。AIoT SoC成为新增长引擎,半年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33.3%;通信与连接芯片收入7,880万元,同比增长83.2%——算是增长较快的新兴业务。

在晶晨出现之前,中国电视厂商大多依赖海外芯片,晶晨半导体以更快的迭代、更高的性价比和本地化支持切入市场,成为替代方案。

- 02 -

晶晨半导体所处的赛道是:智能设备SoC行业,过去20年几乎每五年一次技术换代。早期以视频解码为核心,中期进入操作系统普及阶段,如今已进入AI驱动与全场景互联阶段。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设备SoC市场规模为657亿美元,2029年预计将达到13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9%。驱动这一增速的,是用户对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慧出行的持续需求。

在政策层面,晶晨半导体的业务方向与国产替代、自主可控、AIoT芯片爆发需求高度契合,是“国家战略”明确支持的产业之一。

行业的新爆发点在于两方面:一是端侧AI芯片,推动智能电视、机器人、汽车等设备“开口能说、开眼能看”;二是高速通信芯片,如Wi-Fi 6/7,满足低延时和大带宽的物联网应用。

这些新技术能效比更高,对玩家的挑战是:标准更新快、研发投入大。

从国际对比来看,全球SoC巨头依然掌握着高端技术话语权,但在电视、机顶盒、AIoT等消费电子芯片,中国企业的水平已逐步接近甚至赶超海外厂商。

在竞争格局上,国内市场尚未形成绝对寡头,虽然头部几家企业掌握主要份额,但市场集中度还未固化。晶晨半导体在智能家庭SoC领域排名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二。

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大厂和国内其他Fabless芯片(只设计不生产)企业。但晶晨的差异化在于“平台+生态”:不仅卖芯片,还和客户一起做场景化方案,从电视生态、教育大屏,到家居互联,帮助客户占领终端用户。

- 03 -

未来的行业机会,远不止在电视或机顶盒。

首先,教育和办公设备的智能化需求正在快速上升。无论是智慧课堂的教育大屏,还是企业会议平板,都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的SoC芯片。晶晨半导体在这一市场已开始布局。

其次,智能汽车SoC市场刚刚启航。随着车载娱乐、座舱智能化升级,汽车将成为下一块“大屏”。晶晨已经在开发相关产品,并有望凭借视频和AI能力快速切入。

第三,IoT与智能家居的爆发式增长,将对通信与连接芯片提出更高要求。从Wi-Fi 6到Wi-Fi 7,再到未来的物联网低功耗标准,都是巨大的市场空白。

对于新玩家而言,行业依然留有机会:例如车载AI芯片、机器人端侧AI处理器、面向智能家居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方案,都可能成为新的风口。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松格,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