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北上广深,杭州打造中国机器人母港

未来城不落·2025年09月27日 10:48
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之间的“死亡之谷”。

当我们谈论杭州的时候,在谈论什么?

互联网、电商、MCN……这些都对,它们也确实为杭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但杭州如果只有这些,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有人说,杭州各方面是不错,但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似乎还缺点高端制造与硬科技——这个观点一度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但今年年初,风向悄然改变。“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宇树科技席卷全国,deepseek火爆全球,大家猛然发现,杭州进化速度太快了,连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都支棱起来了。

就连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都忍不住称赞杭州是“中国的硅谷”。

杭州,果然是一个无法被定义的城市。

01

杭州打造“机器人母港”

填平科产之间的“死亡之谷”

大模型和机器人等领域的杭州企业一炮而红,让杭州的产业结构开始变“硬”,呈现出追赶一线城市的可能。

技术奇点临近,杭州已经在行动

前阵子,北京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睛无数,众多机器人企业出圈爆火,其中也不乏杭州的企业。

最近,杭州也终于出招了!就在昨天(9月25日),全球数贸会在杭州召开,这场世界级盛会的首场首发首秀,开启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启航仪式,并宣布了两件大事:

第一,明年一季度在西湖区举办首届国际机器人场景应用大赛,将打造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

第二,在西湖区打造一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超级生态平台——“机器人母港”。

两件事情均在西湖区打响第一枪,也都升格为省市层面关注和推进的大件事,这是为什么?

人形机器人现在确实很火,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与成熟的产业化产品之间,横亘着一道巨大的“死亡之谷”:中小企业自建中试体系成本高昂、风险巨大,且对核心数据安全心存顾虑。

为了填平这道“死亡之谷”,浙江正在推进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杭州也明确提出要在西湖区,打造华东地区功能最齐全的人形机器人训练中试基地。

于是,西湖区在离浙江大学不远的区域,布局了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并率先打响“机器人母港”这个IP。

什么是“母港”?顾名思义,它是舰队的家园,是远航的起点,不仅提供停泊的港湾,更提供补给、维修、认证、升级的全方位保障,让每一艘舰船都能自信地驶向全球。

回到机器人的赛道,“母港”的内涵有三个:

一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让最好的创意在这里落地生根;二是成为准生标准的制定地,让中国的机器人规则拥有世界级的话语权;三是实景训练的首选地,让机器人在千锤百炼中从容应对真实世界。

五八智能训练师正运用动捕技术训练人形机器人。曹坚摄

众所周知,西湖区是中国科创版图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存在,这里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等院校,同时还是阿里云、蚂蚁集团、云深处等知名科技公司的总部,许多头部企业的产品也在“机器人母港”接受实景训练。

所以,西湖区的牛人特别多、实景训练场地多。在这里建设“机器人母港”,既有顶层设计的加持,又有深厚的产业底蕴和人才基础,众望所归。

02

这是杭州对北上广深的一次“产业偷袭”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机器人这个赛道现在可谓“群狼环伺”,杭州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机器人产业目前的大致分布情况:

从机器人企业数量和总体产值来看,广东是最强的,其中深圳有超过7万家机器人集群企业,广州有超过5万家,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是国内第一个将机器人产值干到千亿级的城市。

相比广东侧重于终端应用,上海的优势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上海拥有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与高端制造产业链,可为机器人产业提供芯片、轴承、丝杠、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

北京在制造环节不如广东和上海,但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在人才储备、基础科研、核心技术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北京的创投资本集中,非常适合初创公司的发展。

相比京沪穗深,杭州在机器人赛道的产业积累不算太深厚,但随着deepseek与宇树科技的爆火,让业界突然看到杭州无限的潜力,有网友甚至将其调侃为:这是杭州对北上广深的一次“产业偷袭”。

03

相比北上广深,杭州的优势是什么?

那么,杭州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首先,杭州有着一流的城市魅力,江南自古是中国的膏腴之地,而杭州又是江南文化的集大成者,这座城市在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方面独具一格,对很多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而且杭州的城市建设也搞得好,西湖区更是典型的代表。西湖和群山的美,自不必说,关键是干净、整洁,在街区营造上注重空间美学,脏乱差的地方极少。有人说,杭州处处是美景,随手一拍,就能发到小红书。

西溪湿地(蒋忠来/摄)

 

不仅如此,杭州的城市魅力还体现在一流的营商环境与创业氛围,“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保姆式服务”等早已成为杭州营商环境的标签,这让杭州的城市美誉度爆棚。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与产业链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最近几年我有好几个朋友从北京、广东迁居杭州,他们都被杭州的环境所吸引,对杭州的共同感受是:美丽、干净、公共服务好。

这是大的层面,从小的层面来看,杭州在产业结构上也有自己的优势,机器人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点产业,而与很多产业都有联系,尤其是需要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技术底座与生态协同。

这方面正好是杭州的强项,例如杭州尤其是西湖区的云计算很强,可以为机器人产业提供算力护航;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还非常依赖大模型的支持,而杭州有deepseek和千问,可以为机器人提供精准的算法支持;杭州还有蚂蚁集团,可在机器人数字安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所以,对机器人产业来说,哪怕就单拎一个西湖区,提供的都不只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从底层的算力支撑、中层的算法优化,到上层的场景数据、终端的安全保障,杭州数字经济的门类很齐全,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之江机器人产业服务港 双浦机器人测试训练场

 

这种 “产业间的化学反应”,为“机器人母港”提供了生态协同的优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机器人这个赛道足够的宽、足够的大,是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容得下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既容得下北上广深的厚积薄发,也容得下杭州的异军突起。

04

杭州不是港口城市,但可以做全球“数字母港”

在工业革命时代,港,是贸易与文明的连接点

到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杭州有可能重新定义“港口”这个在世界经济史上源远流长的概念。

在中国沿海大城市中,杭州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天然良港的一个,也错失了传统港口经济时代的“地理红利”。

但恰恰是这种“地理短板”,倒逼杭州在数字经济时代,开辟出一条全新赛道:它以数据为 “货轮”、以算力为 “航道”、以平台为 “枢纽”。

所以杭州不必建设庞大的仓储设施,却能通过数字化调度实现商品的高效流转;杭州更不用物理层面的港口,也能通过“数字港口”去做“买全球、卖全球”的生意,并打造一个连接本土与全球、人才与资本、科研成果与产业转化的生态网络。

可见,“数字港口”的能力边界,比传统港口更广、更深。

在杭州“数字港口”形成的过程中,西湖区一直都是关键角色。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最早萌发于西湖区的文教区,这是杭州高新区的原点,是杭州“政产学研”模式的先行区域,阿里巴巴、蚂蚁、阿里云等大一批企业,都从西湖区诞生,并在杭州发展壮大,最后走向了全球。

如今,西湖区又锚定了“机器人母港”的坐标,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资金、项目,到“机器人母港”中进行概念验证、技术孵化、中试熟化、产品评测、质量认证、场景验证,真正打造全球机器人创新网络的新锚点。

“机器人母港”的设想落地后,不少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企业,已经先行加入“母港”的建设行列。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成为了“机器人母港”的合作运营单位,将在这里建设国家级的认证平台,目前该机构占全国超六成的机器人认证市场份额。

另外,中国兵器集团旗下的五八智能,先期将投入1.6亿元,在这里建设中试平台,已成功获批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未来将进行饱和式投入。

在世界经济史上,有一条铁律,谁控制关键港口,谁就掌控了世界经济的阀门。

无论是打造“电商枢纽”、“跨境结算支点”,还是建设“机器人母港”,杭州正在用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叩响世界经济的大门,助力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制高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作者:孙不熟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