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全面对标 iPhone,“加量不加价” 硬刚到底
雷军一年一度的年度演讲再次上演,本次演讲依然是分为上下半场,其中上半场是演讲环节,下半场是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
看似熟悉的环节设置,但依然还是能发现不同之处:①小米新机发布时间较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②去年小米 15 发布的内容是卢总主讲,本次由雷军亲自来介绍。
雷军本次年度演讲的录播视频,可以在长桥App中观看(添加小助手微信dolphinR124了解如何查看),也涵盖了前半部分的演讲环节。海豚君将主要关注于后半部分的小米新机等发布会内容。
一、小米秋季发布会核心内容
总体来看,小米本次秋季发布会主要围绕于小米手机、IoT 产品和汽车业务三个方面:
1.1 小米手机:是本次发布会的焦点。
小米手机数字系列,一直是小米高端旗舰机型的代表。在国补助力影响减弱,iPhone17 基本版 “性价比” 打法的影响下,本次小米 17 系列的发布环节直接由雷军来主讲。
从本次小米 17 系列新品的发布会中,可以看出:将苹果定为主要对手,新品直接对标。小米手机旗舰新品直接跳过 16,用 17 系列来命名(去年是小米 15),是基于 iPhone17 进行的 “改数”,更有针对性。
一方面,小米将手机发布会时间大幅提前,跟进于 iPhone 新机的发布时间。要知道,小米 11-13 的发布时间都在 12 月,小米 14-15 发布时间在 10 月末,本次发布会更是提前至了 9 月末(逼近于 iPhone 新机的 9 月中上旬);
另一方面,小米 17 系列也将分为基础版、pro 版和 pro max 版本,三个版本的命名也完全对标于 iPhone17 系列。此外,在发布会上的性能对标,也是各种拿 iPhone 的数据来对比(处理器性能、充电速度等)。
在本次发布会前,雷军已经在微博上预热 “小米 17 标准版,在大幅升级的同时,加量不加价;小米 17 Pro 和小米 17 Pro Max,定位会继续上探”。从本次发布会的情况来看,也符合这样的描述。
如果我们将小米 17 系列、小米 15 系列和 iPhone17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①小米 17 基础版:确实是 “加量不加价”。产品在处理器、屏幕质量、影像系统、电池容量等方面都有升级,但起售价仍保持 4499 元;
②小米 17 Pro 版:主要变化是增加了一个 “妙享背屏”,可以作为第二屏幕。此外,处理器、影像系统和电池也有所升级。价格相比于去年 15 Pro 系列,起售价还下降了 300 元;
③小米 17 Pro Max 版:新增的一款型号。屏幕尺寸再次加大至 6.9 英寸,是 17 系列里的顶配机型,屏幕大小和 iPhone 17 Pro Max 相同。起售价格为 5999 元(iPhone 17 Pro Max 9999 元),与 iPhone17 基础版的价格一致。
本次 Pro Max 机型的加入,将小米数字系列的价格区间从 4499-5299 元,提升至 4499-5999 元。
1.2 IoT 产品:“全家桶” 上新
除了小米手机的焦点以外,小米本次发布会还带来了 IoT“全家桶”,其中包括小米平板 8 系列、小米电视 S Pro Mini LED2026、米家冰箱 Pro 微冰鲜 法式 560L、米家三区洗衣机 Pro、Xiaomi 路由器 BE10000 Pro、Xiaomi Sound 2 Max、Xiaomi 随身蓝牙音箱等。
受国补政策的带动,小米 IoT 业务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迎来快速增长。而近期部分地区的国补收紧或退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IoT 市场的需求。IoT 新品的发布,也是希望能再次助力 IoT 业务的高增长。
1.3 汽车业务:个性化定制
此前在 YU7 发布前后,小米已经陆续举办过多场交流会,而本次秋季发布会的焦点是手机新品。对于汽车业务,本次并未发布新品,只是推出了一项小米定制服务。
定制颜色:小米 YU7 除了首发的 9 款颜色外,本次额外新增了 5 款颜色,紫水晶、竞速红、暮光玫瑰、哑光流金粉和嫩芽黄。公司还联合了巴斯夫、PPG 两家全球顶级车漆供应商,目标 3 年内设计 100 款颜色;
定制内饰:小米定制服务还将带来两款定制的内饰,分别是龙胆蓝 + 黑蓝、极夜黑 + 荧光黄的双色内饰。还有各种定制细节,比如定制缝线、定制的迎宾灯、定制彩色安全带等。以及工艺细节,比如刺绣 Logo、门板的专属铭牌等;
其他定制: 21 英寸的五辐双层锻造轮毂、卡钳、陶瓷车标等。
定制服务试运营一年,每个月最多定制 40 辆,从小米 YU7 Max 和小米 SU7 Ultra 开始,
二、发布会后,对小米公司的看法
2.1 当前小米手机业务表现如何?
综合本次小米发布会的内容,小米本次发布会的重心是小米手机。而从小米 17 系列新品的发布情况来看:
a)小米在国内市场有所压力:从小米手机市占率变化来看,市场份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提升。由于小米手机的价格基本都落在国补价格带内,受国补政策带动的效果明显。而随着国补效果减弱,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又有回落;
b)iPhone17“加量不加价” 取得不错的效果:本次苹果发布的 iPhone17 基础版将存储提升至 256G 价格的情况下,价格维持在 5999 元(去年 iPhone16 256G 发布价格 6999 元,直降 1000 元)。如果再叠加国补政策,iPhone17 基础版的到手价格将达到 5499 元,这已经接近于安卓手机中高端机型的价格带。
iPhone 新品通过 “让利” 行为,期待挖掘小米等安卓厂商中相对高价值客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小米新品发布的再次提前。
c)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的成功经验:特斯拉曾是新能源车市场的主导者,小米将 SU7 对标 Model 3 和 YU7 对标 Model Y,相继获得了成功。与此相似的是,苹果公司的 iPhone 也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品牌。
参考汽车业务的成功经验,小米手机本次也发布了基础版、Pro 版和 Pro Max 版三款产品对标 iPhone,并将其中最高的旗舰 Pro Max 定价与 iPhone 基础版持平。在相同的价格下,小米 17 Pro Max 给予更高的配置,来直面苹果 iPhone17 基础版的向下 “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小米 17 系列的价格全部定在 6000 元以内,都是符合国补政策要求的。
d)自研芯片:小米曾发布过玄戒 O1 芯片,搭载在小米 15SP。原本在发布会前,市场也期待着小米推出芯片新品,但并未发布。本次小米 17 系列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依然使用高通的处理器,这也表明小米自研芯片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综合小米手机新品的情况来看,赶在双十一之前发布,将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促销季的带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17 系列新品的亮点并不多,价格端的 “让利” 也不太明显。
2.2 小米汽车及产能进展情况
小米公司的另一大关注点是,汽车业务。虽然本次发布会并未有新品,只是推出了定制业务,但结合近期的月度交付量来看,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爬坡还是比较顺利的。
随着 YU7 的发布和二期工厂的量产,8 月份小米 YU7 的销量达到了 1.65 万辆,逐渐接近于 SU7 的月销量,两者合计的月度总销量已经达到 3.64 万辆。
根据此前 SU7 和一期工厂的月销量爬坡情况,海豚君预估小米汽车二期工厂 7 月、8 月的月产能分别达到 2000 辆及 8000 辆以上。而 7 月-8 月的月爬坡增量达到 5000 辆以上,这个爬坡速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二期顺利爬坡的基础上,海豚君预期小米汽车在 2025 的交付量有望达到 40 万辆以上,全年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至于后续三期工厂的启用情况,主要关注于公司下一辆车的具体进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海豚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