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宅冲击下,传统住宅更难卖了,怎么破?
“此后,一大批“老”房子,将会更难卖,或者直接卖不出去。”
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变革的当下,四代宅、五代宅乃至六代宅等新兴住宅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西安中海锦业拾光打出了五代宅旗号,西安中铁阅湖推出了第六代住宅,以及全国各地的四代宅,这些新产品的问世,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市场滞缓、营销乏力、客户观望等因素交织,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尤其是那些已批准未建、已建设未销售的传统房子,陷入了 “夹生饭” 的尴尬境地。
1
传统住宅的困境: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一大批已获批准但尚未建设完成、也未成功营销出去的传统房子,正逐渐沦为 “过时房”。
与新规后的四代宅相比,传统产品在得房率上的差距堪称悬殊,这成为制约传统住宅销售的核心痛点。
传统住宅的得房率计算方式相对严苛,通常是套内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其中建筑面积包含了公摊面积(如楼梯间、电梯井、公共门厅等)和墙体占地面积。
在常规设计中,多层住宅得房率约为80%-85%,高层住宅受电梯数量、公摊面积增大影响,得房率多在70%-80%,能达到85%已属行业佼佼者。
这意味着购房者花100平米的钱,实际能使用的面积可能只有70-85平米。
而四代宅凭借政策红利与设计创新,在得房率上实现了颠覆性突破。
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空间赠送” 规避传统计价规则——根据多地建筑规范,高度不足2.2米的夹层、开敞式阳台(未封闭部分)、设备平台等空间可不计入或半计入建筑面积。
四代宅通过挑高露台、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设计,将大量实用空间转化为 “赠送面积”。
例如某项目120平米户型,通过6米挑高露台(可隔成两层)、20平米半封闭阳台(按一半面积计价)、8平米设备平台改造,实际使用面积可达130平方米以上,得房率轻松突破100%。
在单价相同的情况下,购房者花120平米的钱能获得130平米的使用空间,这种 “买一得一还多” 的性价比优势,精准击中了客户 “占便宜” 的消费心理。
对客户而言,在相同预算下能获得更大居住空间,自然会优先选择四代宅,传统住宅 “花更多钱买更少面积” 的劣势被无限放大,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 “前有群山阻挡” 的艰难处境。
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对于居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居住功能,而是对住宅的空间设计、配套设施、绿色环保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期望。
四代宅等新产品恰好迎合了这些需求,进一步压缩了传统住宅的市场空间。传统住宅可谓 “后有猛虎追来”,腹背受敌的局面愈发严峻。
2
四代宅的剖析:优势与隐忧并存
从优势看,对于四代宅,部分开发商认为,其本质是通过增加建安成本,来换取客户在心理上的满足感,但不可否认其在产品竞争力上的显著优势。
从居住空间拓展来看,高得房率带来的空间红利最为直观。
除了直接增加使用面积外,空中庭院、挑高露台等设计打破了传统住宅封闭的空间格局,让室内外空间实现自然过渡,业主可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灵活调整空间功能。
从新婚家庭的阳光花房到三口之家的儿童活动区,再到老年家庭的休憩菜园,空间适应性远超传统住宅。
在居住体验升级方面,四代宅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了建筑设计。
空中花园的绿植不仅能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还能为业主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缓解城市生活的焦虑感。一些项目通过垂直绿化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等设计,打造低碳环保的居住环境,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此外,四代宅在户型通透性上表现更优,大面宽、短进深的设计搭配开敞式阳台,能引入更多自然光和新鲜空气,提升居住舒适度。
从市场价值来看,四代宅凭借差异化产品力更具溢价空间。
在同等区位条件下,拥有空中花园、高赠送面积的四代宅二手房报价普遍高于传统住宅,且成交周期更短。对于投资型客户而言,这种产品稀缺性带来的增值潜力具有较强吸引力。
然而,四代宅也并非完美无缺,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警惕。
在政策层面,标准不统一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不同城市对四代宅的认定标准差异显著,如阳台进深限制从1.8米到3米不等,空中花园是否计入容积率的规定也各不相同。
这种政策模糊性导致开发商在设计时需频繁调整方案,增加了开发周期和成本风险,也让消费者对产品价值产生疑虑。
建造成本的攀升直接影响购房门槛,为实现空中花园的荷载要求,四代宅需采用更高强度的建筑材料,楼板厚度比传统住宅增加20%-30%;空中绿化灌溉系统、防水系统的特殊设计也推高了建安成本。
也有机构测算过,四代宅单平米成本比传统住宅增加650-800元,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这一差距甚至超过1000元/平米。虽然得房率提升,但总价门槛的提高可能将部分刚需客户挡在门外。
长期居住的维护成本同样不容忽视。
空中花园的绿植需要专业团队定期养护,物业费通常比传统住宅高出30%-50%;挑高露台的防水系统每3-5年需翻新一次,单次维修成本可达数千元;部分赠送空间因结构限制无法安装空调,夏季闷热、冬季寒冷的问题可能降低居住体验。
这些隐性成本在购房时容易被忽视,却会长期影响居住满意度。
实际居住中的功能性缺陷也逐渐显现。
隐私保护问题尤为突出,6米挑高的阳台设计使上下层住户视线交汇,日常生活易受干扰;部分项目为追求赠送面积,压缩了公共电梯厅和消防通道的空间,存在安全隐患;极端天气下,开敞式阳台易积水、漏雨,高空坠物风险也比传统住宅更高。
这些问题在交付使用后逐渐暴露,自然会引发不少业主的投诉。
3
传统住宅营销该怎么破?
面对四代宅的冲击,传统住宅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1)在项目前期,精准市场定位,细分客户需求,明确目标客户。
四代宅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客户。
对于预算有限的刚需客户来说,他们可能更注重房屋的价格和基本居住功能,传统住宅在价格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
开发商可以针对这部分客户,推出一些小户型、低总价的产品,并在装修、物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吸引他们的关注。
对于一些对居住环境有特殊需求,如喜欢安静、不追求过多创新设计的客户,传统住宅也可以通过突出自身的优势,如成熟的社区配套、稳定的居住氛围等,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去年,手哥跟金茂西安设计负责人交流时,对方表示,高端客户对四代宅的高赠送敏感度不高,他们更重视舒适度。所以,金茂在四代宅这样的探索方面并没有太激进,反而更重视把握舒适与赠送的尺度。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需求的客户,都被四代宅所俘获。
2)在产品设计阶段,精雕细琢做产品创新升级,弥补自身在得房率等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可以借鉴四代宅的设计理念,如合理利用空间,通过优化户型结构,增加赠送面积,提高得房率。
例如,将一些原本计入建筑面积的空间,如设备平台、阳台等,进行合理改造,使其成为可利用的室内空间。
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居住品质,加强对房屋质量的把控,采用更环保、耐用的建筑材料;优化小区的景观设计,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如增加停车位、建设健身休闲场所、引入智能安防系统等,满足客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这些产品创新,未必成为四代宅,只要企业与设计方用心
3)在营销阶段,用超级转化率思维来把案场说辞,价值体系,现场包装,线上推广等重新做一遍,精益营销。
品牌建设,社群运营,公域获客,私域转化……手哥提出战略脑,内容心,场景脸,见识眼,社群情感,强销四肢的新操盘方向,具体到落地方法有各种各样。
营销是系统战,不再是依赖过去的传统三板斧。
4)优质贴心的物业服务,也是营销助力和提升产品溢价的重要组成。
龙湖的独门兵器 中,手哥曾经提出过龙湖服务的三重境界:满意,惊喜,感动。
在龙湖智慧服务白皮书中,许多服务细则,都超乎了日常想象。
垃圾桶顶部烟灰缸里的烟灰不能超过5个,不能存在超过5分钟;
在见过业主三次面后,必须认识其车辆及业主本人甚至宠物的名字,更是对业主的高度尊重与细致呵护;
清晨,龙湖保洁员在做园区清洁时,会在水桶中放一块抹布后再开水龙头,为的是避免接水时所发出的噪音影响业主;
为了让每位业主享受宁静的美梦,夜间巡逻的保安会专门配备一副耳机、一双软底皮鞋,以降低对话、脚步声对业主休息的干扰。
如果做到这样,业主自然有口皆碑。好服务,是好房子的好搭档。
4
新的春天
房地产市场的变革给传统住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机遇。
通过产品创新升级、精准市场定位、超级转化率思维和提升服务品质等措施,传统住宅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在这个过程中,房企需要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产品竞争激烈的当下,更容易出好产品,也会激发市场活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在这样的丛林法则里,自然优胜劣汰。
不过,对于专业笃行者,这是新的机会,新的春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产操盘手”,作者:手哥+,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