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王冲塔:6块9的幸运咖死磕上海滩

蓝媒汇·2025年08月15日 11:35
进军沪圈咖啡,绝非易事
幸运咖
未披露河南省2017-09
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运营商
我要联系

最近,蜜雪冰城和上海的梗被大家玩坏了。

"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防御塔攻击。"

"东方明珠塔尖突然开始闪烁红光——后来才知道,那是检测到雪王进入浦东的防空警报。"

蜜雪冰城也亲自下场玩梗,官方账号发布雪王和东方明珠的合影配文:上海,侬好~

不过,这次又来了个更狠的,蜜雪带着"幸运咖杀到上海了!"

而且不是开在偏僻之地,点开定位——长风公园店,上海中环内,开在星巴克和%Arabica的包围圈里,像个误入奢侈品店的县城青年。

魔都是出了名的咖啡之都,蜜雪祭出旗下咖啡品牌,展开一场"6块9"的尊严之战。

在上海喝幸运咖配东方明珠,算是“雪王冲塔”了。

此前,幸运咖一直围绕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线城市占比不足1%。

但最近,其推出了新的重磅加盟政策,针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天津等六座城市,单店免收两年的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总减免3.4万元的特定扶持。

俨然一副要进军一线城市,攻城略地的姿态。

但不少人也为幸运咖捏一把汗——毕竟这是在咖啡圈的“王者峡谷”里冲塔,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防御塔”打回三线。

拿下沪圈咖啡绝非易事

蜜雪与上海的爱恨情仇还未解开,幸运咖为何又要挤进这座咖啡修罗场,无惧群嘲的风险?

要知道,沪市是有咖啡鄙视链的,喝特调的看不起喝美式的,喝手冲的看不起喝奶咖的,喝独立馆子的看不起喝连锁的,更何况连锁中也不缺一家幸运咖。

但没办法,要想品牌升级,幸运咖只能硬着头皮上。

大城市本身就是品牌背书机器,尤其是上海这种“打卡经济”很盛的地方,本身自带流量。

对他来说,能在上海立足,形象便会从“蜜雪的咖啡版”升级为“有品质的平价咖啡”,本质上是采用一种“品牌价值放大器”的战略。

不过,幸运咖真想打入上海咖啡圈绝非易事。

在上海,咖啡不仅是饮品,更是圈层的入场券。魔都的咖啡馆像是分层俱乐部——20元是便利店美式的门槛,30元是连锁精品的起步,40元以上才能端着玻璃杯坐进黄浦江畔的落地窗。

据《中国城市咖啡消费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现磨咖啡均价约 27.5元,而幸运咖的均价只有 6.9元。这价格差距,就像穿着蜜雪冰城雪王T恤走进新天地独立咖啡馆——没被白眼已经算客气。

最近,上海咖啡圈还流行一个梗:“咖啡师自带滤镜”。意思是魔都咖啡馆的主理人,不光手冲讲究,还带着点文艺气场——你点单,他会先用眼神扫描你的穿着,再用耳朵捕捉你说的是“拿铁”还是“latte”,语气里自动分出你是路人还是圈内人。

在这样的环境里,幸运咖就算有蜜雪的供应链做后盾,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上海的咖啡圈不缺便宜的咖啡,缺的是能让人拍照、发朋友圈、附带一段“我今天在这里”的故事的咖啡品牌。

据公开资料,幸运咖在上海曾布局5家门店,但目前仅剩4家营业,其中3家位于外环外的郊区,唯一一家位于中环内的长风大悦城店,仍藏身B1层,与%Arabica、星巴克等品牌同场竞技,却难掩边缘感。

多年来,幸运咖始终未能真正打入上海核心商圈,其拓店逻辑明显偏向低成本、低竞争、低品牌风险的郊区策略,尚未实现破圈。

幸运咖进上海,就像一个擅长打县城篮球的队伍去打 CBA,全场的闪光灯都在拍它,但能不能赢,还得看技术而不是票价。

月开一千家,能成第二个蜜雪吗?

抢占一线,为何是现在?

事实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幸运咖急需让已经焦灼的市场知道他的存在。

近几个月,外卖大战正在让各大茶饮咖啡品牌,历经一场供应链、经营管理、资金链上的极限压力测试。

当竞争对手在商战中打得热火朝天,高举旗帜、你来我往时,幸运咖却像个迟到的士兵,既没有抓住流量入口,也没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

蜜雪集团可以给幸运咖试错的机会和时间,但市场不会,也并不缺一个新品牌。

2020年,蜜雪冰城总经理张红甫提出“五年内复制出一个蜜雪冰城”的目标,希望幸运咖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距离五年之期已不足一年。

幸运咖高速扩店的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当年,其门店数量不增反减,缩至1317家。

那一年,咖啡界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刚满周岁的库迪率先发起"9.9元咖啡"促销活动,在行业内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也是在那一年,瑞幸创新推出"带店加盟"计划,允许现有商铺经营者无需重新选址,即可直接升级为瑞幸门店,该计划首批开放加盟的城市几乎都聚焦三线及以下市场。

“低价+下沉”不再是幸运咖的独特优势,面对彼时的激战,他选择了沉淀。

如今,外卖大战之下,咖啡市场厮杀的号角再次吹响,若再选择沉寂,恐怕连参与终局角逐的入场券都将失去。

最近,幸运咖终于喊出年底万店口号。

但其角色似乎切换过于猛烈,近乎疯狂。据大象财经报道,截至7月30日,幸运咖门店数量已突破7100家。从6月26日突破6000家店到7月28日突破7000家店,仅用时一个月,可见其急迫之心。

本质上,其是想复制蜜雪模式,毕竟大家都难逃路径依赖,但其能沿着老路复制第二个蜜雪吗?

从模式上,蜜雪是靠一套“极致供应链 + 全民参与感 + 情绪记忆点”的组合打法,其通过玩梗、造IP绑定大众情绪,没有走“小资”“精品”的路线,而是选择快乐、接地气、全民洗脑。

这套模式在茶饮赛道极其成功,但在咖啡赛道恐会水土不服。

若幸运咖延续蜜雪接地气模式,很可能在咖啡圈显得廉价,其要做社交化营销,不能硬抄蜜雪的那套“IP+洗脑歌”,必须结合咖啡调性,去找新的社交触发点。

在营销上,幸运咖的加盟商表示,“成也蜜雪、败也蜜雪”,营销少是他们共同的苦恼,他们甚至很羡慕蜜雪一直在搞联名。

有加盟商表示,“感觉今年的营销效果不太符合预期,去年还有全场6.6,前几年还送过9号电动车呢。”

还有加盟商苦笑的说,“感觉幸运咖更像是蜜雪的试验品,卖的好的产品都被蜜雪收编了。”

AI蓝媒汇在小程序上查询到,蜜雪的新品中茉莉拿铁、拿铁咖啡,均是此前幸运咖的招牌饮品。

蜜雪与幸运咖,一时分不清是敌是友。

低价是入场券,但绝非终局

以低价咖啡教育市场的这条路,幸运咖成了后来者。

当年,蜜雪作为低价奶茶的引领者,靠4块钱柠檬水、2块钱的冰淇淋杀出重围,对手是均价35元的喜茶、奈雪的茶。

而今天,幸运咖作为后来者,以6块6的咖啡价格,与9块9的库迪、瑞幸比拼,局势俨然完全不同。

幸运咖靠单纯卷低价成功难度加大了。

瑞幸、库迪虽然价格低,但在品牌包装上坚持“专业、现代、都市化”,不让自己掉到“廉价咖啡”的心智里。

瑞幸广告里都是干净利落的职场场景,强调“咖啡师专业、原料优质”。库迪虽然猛打 9.9 元,但用的是瑞幸出来的团队,视觉、店面、菜单都保持了精品咖啡的调性。

幸运咖背靠蜜雪冰城,消费者对它的第一印象天然是“平价茶饮的延伸版”,而不是正统咖啡品牌。这意味着它要想用低价建立“专业咖啡心智”,需要跨过一个额外的信任门槛。

咖啡是高频功能性消费,瑞幸、库迪的低价战,不是单纯降价,而是通过高上新频率来培养粘性。

多位加盟商表示幸运咖新品上新速度慢,一位加盟商提到,“过完年两个月不出新品,之后返场个草莓和荔枝,然后又出了一大波新品,现在又有些沉寂了。”

因此,幸运咖更需要补足的是产品创新和品牌调性的短板,而不是仅靠卷低价。

即便打低价战,瑞幸有自己的烘焙工厂、供应链和研发能力,可以长时间承受低价战,还能维持毛利率。库迪通过万店规模,能扛住短期亏损换市场份额。幸运咖虽然背靠蜜雪体系供应链强,但咖啡豆的全球采购、烘焙能力、饮品研发积累还不及瑞幸,门店铺设规模赶不上库迪。

长此以往,幸运咖是否会陷入成本-品质平衡的死胡同,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蓝媒汇”,作者:刘杰,编辑:魏晓,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AI、互联网产业报道新媒体

报道的项目

幸运咖
我要联系
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运营商

下一篇

2025自助餐规模破1300亿,平价细分下沉,供应链优化降本。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