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BC阵营再扩容,业绩反转率先而至?

预见能源·2025年08月05日 08:16
虽然技术博弈依旧激烈,但BC阵营正在逐步壮大。

BC技术是光伏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陈志敏在8月2日2025 BC生态创新峰会期间举办的全球BC生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致辞道。

据悉,上述会议期间,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星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约加入隆基“众行者计划”,成为BC生态的重要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7月21日,全球硅片出货量第三的高景太阳能,宣布正式进入BC组件的大规模量产阶段。而除了高景,TCL中环、协鑫、正泰此前也高调入局BC技术,BC阵营正在逐步壮大。

虽然围绕TOPCon、BC等技术的博弈还在持续,但预见能源观察到,一方面,在光伏制造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主要厂商均已基本暂停国内OPCon路线的扩产规划,当前仍在进行的产能建设项目主要聚焦于BC技术路线。当前新增/改造XBC产能规划近90GW。

另一方面,尽管TOPCon技术仍占据行业主流,但BC阵营正在逐步起势,从最新公布的业绩来看,以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为代表的企业,市场表现优于TOPCon阵营。

01

BC电池(Back Contact Cell)全称为背接触电池,其基型是IBC电池,即叉指式背接触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Cell)。

IBC电池最早由Schwartz和Lammert于1975年提出,是一种将电池的发射区电极和基区电极均设计于电池背面的硅太阳电池。其发射极和背表面场以交叉的形式排布在电池背面,发射极和基极金属接触电极也呈交叉状,正背面采用氧化层钝化,减少载流子复合。电池正面无栅线遮挡,外观精美。

BC技术与TOPCon、HJT、PERC等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主要通过背面图形化工艺将p+发射极、n+背场区以及栅线放置于电池背面,是电池背面图形结构的变化。而其他三种电池技术路线则主要是通过改变电池钝化的膜层结构,实现效率以及其他特性的改变。 

另外,BC电池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电极工程平台,可与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有机结合,兼收其他技术优点并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统称为XBC电池(X Back Contact Cell),即各类背接触电池。目前常见的有TBC电池、ABC电池、HPBC电池、HBC电池等。

目前,隆基二代HPBC、爱旭ABC等主流电池产品均以TBC为主要结构。TBC电池和HBC电池分别将BC电池高的短路电流与TOPCon电池优异的钝化接触特性以及HJT电池高的开路电压相结合,从而获得更高的电池效率。当前TBC技术已经全面量产,HBC技术还在推动量产过程中。

虽然目前BC组件出货规模较小,但其相较TOPCon组件的高溢价具有确定性。 

根据Infolink的数据,截至7月23日国内BC组件均价为0.76元/W,相较TOPCon组件高0.08元/W,欧洲户用和工商业项目的BC组件均价达0.182美元/W和0.115美元/W,高于TOPCon均价0.085美元/W。

另外,根据爱旭股份在5月29日披露的业绩说明会记录表,ABC组件凭借功率高、收益多、超安全的产品优势,通过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外市场相较TOPCon竞品有较显著的销售溢价。其中国内分布式市场产品溢价约在10%左右,海外分布式工商业市场溢价10%-20%左右,欧洲等高价值户用市场溢价可达30%-40%左右,其中高功率、全黑美学的双玻 ABC 组件在欧洲户用市场渠道售价可达1.2 元/W 以上。在集中式市场,凭借双面率的提升和阴影遮挡优化、低隐裂风险、热斑温度低等综合优势,ABC组件也获得客户在溢价上的认可。

国内方面,自去年8月华能集团15GW框架协议采购招标中单独设立了1GW的BC标段以来,多家大型电力投资集团均已在光伏组件招标中为 BC技术单独设立标段。

这意味,BC组件在国内集中式市场也得到市场认可。

根据公开资料,2025年以来央国企组件集采中,BC组件相较TOPCon组件仍保持0.04-0.06 元/W的溢价。3月大唐集团和4月南水北调中线新能源集采中,BC技术设有单独标段,并分别取得0.046元/W和0.06元/W的平均溢价。2月内蒙古能源集团集采中并未单设BC标段,隆基的二代HPBC与TOPCon直接大类集中竞标,仍取得0.056元/W的平均溢价。

“BC电池大有作为,不过,BC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BC电池并非那么容易。”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在前述揭牌仪式上也坦言。

事实上,虽然当前随着BC电池组件的产能扩张与出货量提升,规模效应加速释放,其生产成本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然而在部分核心成本维度上,包括设备初始投资额、量产良率水平、银浆单位耗量等环节,BC技术尚存优化空间,需通过技术升级持续降本。

02

除了产能扩张和“阵营”扩大外,由于差异化技术带来的溢价,BC企业目前的市场表现优于TOPCon阵营。

爱旭股份成为光伏主产业链第一家单季扭亏为盈的企业,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在0.2-1.3亿元。根据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亿元至-2.8亿元。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至-5.2亿元。今年一季度,爱旭股份净亏损约3亿元。

这也就是说,其第二季度环比实现了0.2亿至1.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单季度扭亏为盈。

而隆基绿能也出现大规模减亏。公司7月14日发布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4-28亿元,同比减亏24.43-28.43亿元。报告期内,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影响,公司经营仍为亏损、增量不增收。同比减亏的主要原因来自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快速下降。

报告期内,隆基股份HPBC 2.0组件产品逐步投入市场,以其高转换效率、高颜值、高安全性等特点迅速赢得市场认可,签单量及出货量快速增长。

实际上,BC技术的市场表现强于预期,在2025年的SNEC期间也得到体现,除隆基、爱旭两家领军企业外,已有多家企业加入BC阵营。根据行业媒体整理,SNEC期间包括通威股份、TCL中环、腾晖光伏、中来股份等22家企业均展出了BC产品。

不过,BC和TOPCon的技术博弈依旧激烈。

2024年8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 TOPCon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研讨会上,天合、晶澳、通威、一道都曾和晶科一起,作为TOPCon电池组件龙头参与这场会议,隆基缺席。会上的意见表示,未来五年内TOPCon技术将保持主流地位。

而在上述2025年SNEC展出BC产品的列表中,也仅晶科缺席。

晶科能源是业内最早从事TOPCon技术研究并量产的企业,该公司CTO金浩在高管对话中表示,TOPCon理论上可以达到29%的效率极限,其所选用的技术设备以及装备与PERC比较相似,且在国内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供应链。2025年4月27日,《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显示,“TOPCon电池在2024年成为主流产品,到2030年后BC技术或成主导”的阶段性判断,认可了未来5年TOPCon技术仍为主流。

但天风证券研报曾指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TOPCon技术发展缓慢。虽然TOPCon未来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效率,但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和改造成本。

另外,TOPCon与BC技术产品不同的是,TOPCon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过于严重,过剩产能太多,2025年全球TOPCon产能预计将达到900GW,远超实际需求。

“随着规模效应的日益显著以及贱金属化的深入推进, 其单位生产成本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带动盈利水平稳步提升。”开源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测称,预计未来五年,BC组件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的近5%提升至25%以上,“依托更为良性的供需格局和坚实的技术护城河,深耕BC技术路线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迎来业绩拐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预见能源,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从“薪酬第一”到“年入十亿”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