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咬牙发了笔美元债
6月12日,新城发了一笔3亿美元,11.88%票面利率的三年期美元债券。
今早,路数的前线小伙伴来报,这笔新债券的市场价比发行价跌了0.5-1pt,最终的认购量也从昨晚的8.8亿美元降到了6.12亿美元。
价格会跌,倒也不意外。因为这笔新债券是按照98.166的价格折价发行,而不是通常的100。对于新城来说,实际发行利率成本来到12.95%。
可能很多人要说,票息两位数,很高。但综合各方面客观点看待,不算高。
这笔债能发得出来,已经有跨越性意义。毕竟它是近三年来首笔民营地产美元债券,还是无抵押的信用债。
能够借新还旧,本身意义非同小可,这里就不展开了。至少,最基础的一点,可以缓解房企账上现金的大幅支出。
几个月前,市场曾对绿城的美元债发行有质疑,但后来也证明了一点,绿城踩准了窗口期。
新城这次其实也一样。
前方小伙伴对路数说,之前沟通时,新城给的信息是原定下周一发行。之所以提前到这周,原因无它,市场瞬息万变,早点发免得夜长梦多。
受国际环境影响,今天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不少地产美元债都有小幅走弱。昨天确实是不错的市场窗口期。新城踩准了。
新城这笔美元债能发行,路数在《终于春天到,有民营房企,能发美元债券了》就预告过。所以这次的看点就不是票息高不高,而是新城能不能跟之前绿城、首创、希慎置业等一样,首发认购火爆,隔几天后进行增发。
根据目前的情况,怕是要让一些期待值拉满的小伙伴们小小失望了:
很可能不增发了。
新城这次发债本就很谨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只发了3亿美元,而新城境外发债的额度有6亿美元。也就说,新城没用满。
这样做,可以缓解2-3年后的兑付压力。
举个例子,假设这次按照5亿美元发3年期。3年后,如果市场好无所谓,但如果市场不好,要再新发5亿美元,压力就有了。
二是,新城这次在新发和要约回购的间隔时间上,有个不同于别人家的小细节。
例如香港资本策略地产,从发行成功到再把钱用于要约回购其他债券,中间间隔了差不多一个星期。
而新城这次从新发3亿美元,到再把钱用于要约回购7月和10月到期美元债券(分别不超过3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中间基本没有间隔期。
换句话说,新城做了精打细算的准备,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新城能发行成功,已经是天选之子。毕竟卓越商业,想新发都没有机会。卓越商业今年7月到期的带SBLC的美元债券要跟银行贷款,通过标转非标来兑付。
别急着下定论说国际资本对内房信心回归,为时尚早呢。从这次认购新城债券的投资人结构里,就能看出端倪。
路数获取的一份信息显示:基金、资管公司占39%;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占55%;投行占6%
大金融机构占比相对偏少了点。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的个人订单占比偏高。
新城之后,下一个能发美元债券的内房,是金茂。
活下来的房企们,还在等待着融资端真正春天的到来。有位银行朋友就跟路数说:
现在给看上去还可以的房企做CMBS融资,都是要突破银行内部的授信政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路数”,作者:很勤奋的路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