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立智能IPO过会:专注光伏支架的国家级小巨人
犀牛之星讯,5月16日消息,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2025年第6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酉立智能(874325)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犀牛之星APP显示,酉立智能自设立以来深耕光伏支架领域,聚焦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光伏支架主体支撑扭矩管(TTU)、光伏支架轴承组件(BHA)、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件(URA)、檩条(RAIL)等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产品。公司主营产品经组装后,可形成光伏电站之“骨骼”——光伏支架,包括跟踪支架及固定支架,其中跟踪支架与配套的电控设计、驱动设计共同构成光伏跟踪支架系统。
光伏支架是光伏电站中用于安装、摆放、承载、固定及调整光伏组件的特殊支架,其与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等核心设备共同构成光伏发电系统。固定支架指光伏阵列不会跟随太阳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动,仅以固定的角度来接受太阳辐射,是目前中国最主流的光伏支架形式;跟踪支架指能够根据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而对光伏组件的空间角度进行调整,进而增加太阳光照射到组件上的辐射量以提高发电量的光伏支架。
公司是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7月,公司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12月,公司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54项专利授权,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欧盟钢结构产品EN109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的认证。
一、场景复杂化时代,光伏支架重要性凸显
光伏支架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到支撑光伏发电组件的作用,其稳定性与否是决定光伏电站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并且光伏电站整体收益的实现依靠结构设计,而结构设计核心就是光伏支架机械设计,科学合理的机械结构不仅能够延长电站整体寿命,还能够提高发电效益,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1.不同地形地貌对光伏支架的适应性要求
现代光伏电站建设已突破传统平坦地形限制,逐步向山地、水面等复杂地理环境扩展。不同地形地貌对光伏支架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光伏支架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同时还要能够适应地形的变化,确保光伏组件的安装角度和稳定性。这就要求光伏支架在设计上采用更加灵活的结构形式,如可调节支架、柔性支架等,以满足不同地形的安装需求。
在水面光伏电站中,光伏支架需要承受水流的冲击、波浪的起伏以及水体的腐蚀等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水面光伏支架需要具备更高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通常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不锈钢材料、浮体支架等,以确保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
2.气候条件对光伏支架性能的影响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光伏支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高温、低温、强风、暴雨、沙尘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对光伏支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在高温地区,光伏支架需要具备良好的耐高温性能,防止因温度升高导致材料变形、强度下降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光伏组件的散热问题,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发电效率。在低温地区,光伏支架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冻性能,防止因低温导致材料脆化、开裂等问题。
强风天气对光伏支架的抗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支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强风的冲击,防止光伏组件被吹倒或损坏。暴雨和沙尘天气则会对光伏支架的表面造成腐蚀和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光伏支架需要具备良好的防腐、防尘性能,采用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和材料,以提高其耐候性。
3.光伏电站智能化发展对光伏支架的新要求
光伏电站的智能化发展正在重塑光伏支架的技术架构,推动其从被动支撑结构向主动调节系统转变。智能化光伏支架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光伏组件角度的自动调节、故障监测和预警等功能,从而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
智能化光伏支架可以根据实时的光照强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自动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使其始终保持最佳的光照角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测光伏支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光伏电站的可靠性。
二、光伏产业乘风而起,光伏支架需求水涨船高
在全球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光伏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力量,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这为光伏支架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
1. 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容
近年来,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光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欧洲光伏协会(SolarPowerEurope)在《2025—2029全球太阳能市场展望》报告中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在中性预测下将同比增长10%,达到655GW。尽管增速较2024年的33%有所放缓,但绝对增长值依然可观。过去一年,光伏技术持续进步以及产业链产能过剩带来的组件价格历史低位,推动了光伏装机规模的高增长。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97GW,中国以329GW的新增装机位居全球首位,同比增长30%,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比例高达55%;美国紧随其后,新增装机创纪录地达到50GW,同比增长54%;印度则以145%的涨幅达到30.7GW。
亚太地区依旧是全球光伏装机的主要增长区域,预计2025年将占据全球市场的60%以上。其中,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约140GW,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欧洲和北美洲的市场规模也稳步增长,分别达到75GW和40GW左右。新兴光伏市场如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因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短缺,光伏需求逐步释放,市场潜力巨大。
2.光伏支架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容直接拉动了光伏支架的需求增长。光伏支架作为光伏电站的基础设施,其需求量与光伏装机容量密切相关。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光伏支架市场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全球光伏支架市场规模约为964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跟踪支架市场规模约为501亿元,固定支架为463亿元。从2018至2023年,光伏支架总规模复合年化增长率达23.32%,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3.跟踪支架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
在国内光伏支架市场,固定支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固定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地形平坦、光照条件相对稳定的地区。固定支架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国内量产支架企业达到上千家。
跟踪支架通过自动跟踪太阳的运动轨迹,使光伏组件始终保持最佳的光照角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与固定支架相比,跟踪支架可使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提高 15% - 30%。而跟踪支架作为高度定制化产品,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形、位置计算最优控制方案,业主对支架供应商的资质、产品稳定性及项目经验审核极为严格,能够量产性能优异的跟踪支架且具备丰富项目经验厂商较少。
目前,国内跟踪支架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较低。目前跟踪支架全球市场渗透率基本在47%左右,在优势国家可达到80%以上。反观国内市场,跟踪支架渗透率一直维持在7%-8%的水平。未来地面电站全面步入市场化交易,跟踪支架配合储能在调峰辅助侧将起到重大意义,其中搭配特高压建设的大基地项目将会是跟踪支架增量的主力军,同时伴随国内光伏电站对发电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跟踪支架技术的不断进步,跟踪支架参透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三、公司业绩增速较快
2021-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84亿元、4.33亿元、6.58亿元和7.29亿元,CAGR为23.82%。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6.32%、97.24%及98.23%。近年来,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加,NEXTracker等下游光伏支架客户的出货量快速增加带动了公司收入规模的持续增长。
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1477.68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9004.78万元,CAGR达82.65%。
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制管类产品和冲压类产品等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产品产量及销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度海运集装箱数量有限且海运成本上涨,单个集装箱可承载制管类产品数量远少于冲压类产品数量,公司主要客户NEXTracker出于成本因素考虑,更倾向使用项目所在地制管类产品,导致当期制管类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冲压类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主要是随着NEXTracker光伏项目建设增加而订单量持续增长,上述产品的制作工艺复杂、生产设备与模具难度大、人员操作要求高,公司冲压类产品具备市场竞争优势。2023年,随着2022年海运费大幅上涨等外部因素消除,同时国内客户开拓取得成效,当期制管类产品订单恢复增长较多,制管类产品销售占比有所回升。随着公司与NEXTracker合作加深,2024年,公司新增销售casting等其他光伏支架零部件。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四、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选取意华股份(002897)、振江股份(603507)、中信博(688408)、清源股份(603628)为可比公司。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2.70亿元用于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化改造及扩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20万件TTU、180万件RAIL的生产能力。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犀牛之星”(ID:ipo3ipo3),作者:犀牛之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