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起效?原料巨头Q1赚了近19亿
上个月,赢创开始实施“赢创定制”(Evonik Tailor Made)后,由原本的四个业务部门合并为 “定制解决方案” 和 “先进技术” 两个部门,而业务部门的整合同时带来岗位的调整与优化。关于此事件,聚美丽在《7000人?又有国际原料巨头大裁员》一文中曾进行过相关报道。
2024年3月,赢创官宣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000人,占雇员总数的6%,其中约1500人位于德国。这一举措预计在2026年完成后,每年将减少约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42亿元)的成本,且约八成成本节约来自雇员减少。
那么,赢创重组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是否起效?
大增49.36%,净收入达18.87亿
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一计划似乎已初显成效。
财报披露,在销售价格下降了2%情况下,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基本保持稳定,为37.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6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36亿元),较去年增长7%。财报指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动物营养业务较高的销量和高于预期的销售价格,以及增效措施持续的成本控制。
此外,净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64亿元)大幅增长49.36%至2.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8.87亿元),且自由现金流更是增长53%,达1.9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80亿元)。
除了裁员举措,赢创推行全新的业务板块结构,采用更精简管理模式,通过特种添加剂、营养与消费化学品和智能材料三大增长型业务部门管理化学品业务。
财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营养与消费化学品、特种添加剂部门销售额均呈增长,智能材料则与去年同期业绩持平。
其中,营养与消费化学品业务板块销售额增长12%,调整后EBITDA增长35%;特种添加剂业务板块销售额增长1%,调整后的EBITDA增长1%。关于此块业务的增长,赢创在财报中表示,销售量的小幅增长以及汇率的积极影响有所助力,像应用于油漆和涂料行业的产品、交联剂、油品添加剂等表现良好。
不过,用于聚氨酯泡沫和耐用消费品的添加剂销售额下降。另外,智能材料业务板块销售额同比虽几乎不变,但调整后的EBITDA受贵金属价格影响下降7%。
由此可见,精简的管理模式使得战略重点和资源分配更加明确,资源能够更加集中地投入到核心业务中。其中,与化妆品相关的营养与消费化学品部门不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最强,在近三年来也呈现出最猛的势头。
+12%,化妆品相关部门增势最猛
回看2023年-2025年Q1营养与消费化学品业务部门业绩,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表现亮眼。
财报显示,2023年Q1营养与消费化学品业务部门销售额为8.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01亿元),同比降低15%,而2024年Q1销售额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同比增长2%至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2.09亿元)。
尤其是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大增12%,达到10.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1.63亿元),调整后的EBITDA增长35%,利润率从16.2%大幅提升至19.6%,这一增长离不开“重组计划”业务架构的调整。
赢创表示,为了使战略重点和资源分配更明确,将原本的四个业务部门合并为两个部门,营养与消费化学品业务部分被整合进新部门后,从而也获得了更多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源倾斜。
其中,在生产方面,动物营养的必需氨基酸业务销售额增长显著,这主要得益于销量的提升。
而研发方面,动物营养业务的良好发展不仅为赢创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为其在美妆原料研发上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
此外,市场拓展方面,原料药业务的强劲表现带动了医药健康业务销售额的增长,相关研发经验可迁移至功效型护肤品领域。不过,其中护理产品销售额因销量因素同比下降。
由此可见,业务聚焦于细分市场、加强定制化解决方案开发以及提高运营效率等重组举措,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
针对本季度业绩情况,赢创工业集团首席财务官Maike Schuh表示:“我们的增效措施正在奏效。鉴于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此类举措尤显紧迫。环境越难以预测,我们的方向就必须越清晰:兑现承诺、改善业绩。”
面对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环境,赢创明确的战略方向和积极有效的举措,使得该年度的第一季度得到了改善。那么在未来,赢创能否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还待时间检验。
注:以上数据根据2025年5月12日,1欧元可兑换8.1074元人民币汇率换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粒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