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互降,进口美妆终结连跌?

聚美丽·2025年05月13日 08:36
倒春寒结束?4月、1-4月数量、金额均增长。

“中国市场仍然低迷”、“亚太市场连续下滑”是不少国际美妆集团于一季报多次提及的共性挑战。加上中美关税战的持续,这样的压力也愈发强烈。

从一季度进口化妆品数据来看,进口美妆的确存在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局面,似乎在今年4月发生了变化。随着今天《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发布,进口数据也迎来好消息。

日前(5月9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4月份全国进出口的主要数据。其中,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以下简称:化妆品)4月进口数量为3.09万吨,同比增长11.8%;进口金额为121.9亿元,同比增长9%。

另外,2025年1-4月累计进口数量为11.09万吨,同比增长8.9%;累计进口金额为402亿元,同比增长1.2%。

图源:国家海关总署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之下,4月,我国对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1-4月金额同比下降3.7%)。而在全球贸易秩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之下,进口化妆品难免受到波及。

而据央视新闻5月12日报道,当地时间5月10日至11日,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这一举措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在此之下,国际美妆集团,尤其是美国化妆品企业的发展压力或会得到一定缓解。

双增,进口美妆终结三年连跌?

从进口化妆品在中国的发展境况来看,前文已提到,今年4月进口化妆品呈现数量、金额的双增态势。且从环比来看,4月的数据亦是双增。

上月,聚美丽在分析3月及一季度进口化妆品数据时提到,叠加国际美妆企业在华普遍遭遇共性挑战,以及关税等影响,进口美妆彼时在经历倒春寒。

这一点,从韩国化妆品出口中国的数据中亦能窥见。据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韩妆出口第一的国家虽仍为中国,占比20%,但却同比大跌15.3%。

如今,从4月进口化妆品整体表现来看,局势已经回暖,呈现双增态势。

再将时间线拉长,对比近5年同期进口化妆品数据,今年1-4月,进口数量同比为近5年最高;进口金额同比为近4年最高。

具体来看,今年双增是由于去年的较低基数引起的。在“比难更难”的2024年,1-4月,进口化妆品数量、金额为近5年最低值,分别为10.19万吨、397.6亿元。

而今年同期与去年相比虽呈增长,但从进口金额来看,仅微增1.2%,而进口数量则增长8.9%,但这两个数据与2021-2023的数据相比,仍存差距,均未回到近年巅峰值。

关税风波下,进出口美妆呈冰火之势?

与进口化妆品经历的寒意和波动不同的是,我国化妆品出口已经连续三年呈现数量、金额双增局面,另外,从2025年1月、2月、3月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出口数据来看,我国化妆品出口数量、金额在1月、3月呈双增;Q1累计数量、金额均为双位数增长。

图源:国家海关总署

此外,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显示,2025年4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东南亚出口化妆品呈两位数增长。”

要注意的是,前文提到,韩妆对华一季度出口下滑两位数,个中案例不难窥见,我国化妆品进口、出口面临不同的局面。

再结合海关总署局2025年4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来看,1至4月,我国对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累计进口额均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而国际美妆集团多数来自于这些国家,这也侧面反映了国际美妆集团在华面临一定的挑战。

图源:国家海关总署

从2025年Q1国际美妆TOP集团披露的财报内容来看,其中有绝大多数企业,在中国或中国所在市场业绩出现下滑。

而且今年国际美妆集团的闭店、渠道调整等仍在发生。

例如,3月31日,LVMH集团旗下高端香水品牌梵诗柯香关闭了位于南京德基广场的中国首店。

据Vogue Business Beauty报道,该品牌于2022年8月进入中国市场,曾同时开出线下首店和天猫官方旗舰店。

“尽管渠道调整、品牌策略焕新,甚至只是不受当地消费者待见,都能成为品牌们的闭店原因,但是在‘首店’方面,品牌们似乎也一直都有着雏鸟情节,通常会更用心的装点、打造差异化,非必要的情况下不会选择关闭。可见,进入中国市场快三年,梵诗柯香过得并不舒服。”ConCall(时尚产业信息传播平台)在公众号中如是写道。

无独有偶,5月6日,Aesop伊索在小红书上发布公告,其位于上海东平路的中国大陆首店于5月10日关闭。据官方称,原因系租约到期。

图源:小红书

不过,不少在华面临挑战的国际美妆企业对中国仍抱有期待。聚美丽不止一次在报道中提到,即便面临增长挑战,国际美妆企业们仍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但要注意的是,而2025年的中国市场,既是消费转型的“压力测试场”,也是本土化与全球化博弈的缩影。

短期来看,进口化妆品的信任危机、渠道变革阵痛仍将持续;长期而言,当前美妆行业正处于冰河期,国际美妆集团需要保存确定性的火种,应对各类不确定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马尔斯,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聚美丽JUMEILI.CN是中国领先的化妆品新商业媒体。

下一篇

2025综艺招商遇冷,头部综N代下滑,品牌转向拼单抄底。

2025-05-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