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安庆产业的「转型」逻辑
文 | 王顺
校对 | 叶雯倩
最近,A股又迎来了安徽企业的闯关,2024年12月27日,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曙光集团”)上交所主板IPO获受理,2025年1月25日,状态更新为“已问询”。
本次闯关,曙光集团拟募资15亿元投BDO、PBAT、PTMEG项目等,并补充流动资金。
曙光集团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一家综合性化工企业,在长期的发展经营中,曙光集团的氰化物、丁辛醇、煤制氢三大业务板块较为成熟。根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曙光集团的氰化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4%,排名第二;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排名第五,由此可见曙光集团的化工实力。
不过,曙光集团能否闯关成功,还是要细看它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等核心指标,能否成功IPO所言尚早,但翻看招股书,36氪安徽以为曙光集团是观察安庆产业转型一面很好的镜子。
本篇文章将简要剖析曙光集团的基本面,并结合曙光集团的发展历史,看安庆市化工产业的发展,试图透视安庆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努力。
曙光集团的IPO“隐忧”
曙光集团的发展与安庆市化工产业相伴相生,其IPO隐忧正植根于此。
曙光集团系2000年由安庆市曙光化工厂改制设立的,其前身安庆市曙光化工厂成立于1969年,其业务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安庆市纽扣厂。招股书显示,曙光集团于2002年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2005年完成全部国有股权退出;2023年12月,曙光集团以发起设立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在招股书中,曙光集团提及的一个风险是报告期内(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下同)存在“客户、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情形。
梳理企业历史可以发现,曙光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与中国石化合作设立安庆曙光,以消化安庆石化副产氢氰酸;随后在2009年,为解决安庆石化备用氢源问题,上马煤制氢项目及丁辛醇项目。
基于上述的合作背景,曙光集团向安庆石化采购氢氰酸用于生产氰化钠,向其销售氢气,由其供应丙烯以生产丁辛醇,并将丁辛醇通过中国石化下属化销江苏公司代理销售,此外还通过化销华东公司向市场采购丙烯,由此导致关联交易占比较大且客户集中度较高。
因此,曙光集团的主营业务与安庆化工产业特别是安庆石化有深度捆绑,利弊效应均有。一方面,与大型企业的长期合作为曙光集团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较高的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以及关联交易占比,可能使曙光集团在市场波动或合作伙伴经营变化时面临较大风险,如原材料供应中断、产品销售受限等。
业绩的数据也为这种风险提供了注脚。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曙光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7.8亿元、36.58亿元、35.47亿元以及15.0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约为3.1亿元、1.6亿元、1.92亿元和6713.1万元。业绩的波动不仅折射出了化工产业的周期性,也体现出了依赖单一生态圈的企业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
曙光集团缘何在安庆?
化工企业的业务看似离普通民众很遥远,实际却很近。比如曙光集团生产的氰化钠产品,其可以被用来提取金、银金属,也能被用于制造维生素、咖啡因等,亦是草铵膦、百草枯的主要原料,可谓用途广泛。
仔细考察安庆市的化工产业发展,即可理解,为何会诞生曙光集团这样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建国以来,安庆市的化工产业一直是国内的佼佼者,这座城市不仅是长江经济带五大炼化基地之一,也是安徽省三大新型化工基地之首,其中安庆高新区是安徽省规划面积最大的化工园区。
回溯既往,安庆市的化工产业主要基于安庆石化的破土、建设和投产而发展壮大。
在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安庆石化从基础的炼油和生产配套化工产品,到建设丙烯腈/腈纶工程,实现由建厂初期的燃料化肥型企业,向油、化、纤、电一体化联合生产的重大转变,再到调整项目核心装置向燃料化工型炼厂转型,安庆石化不仅解决了产品单一、产业链短的问题,多年的发展还带动了化工产业的集聚。
因为安庆石化的龙头效应,包括兴达泡塑、会通新材料、泰恒发集团、曙光集团、华伦化工、聚石化学、富淼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均汇聚安庆市,形成了C3、C4、C9、C10、工程塑料生产及改性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可以说,安庆市悠久且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能够让曙光集团破土发芽,而与龙头企业安庆石化的深度联系,又让曙光集团规模不断变大,且终于走到了IPO的阶段。
从化工底色到多元未来
多年前,一家做汽车零部件的团队在寻觅落地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这个不到十人的团队,跑了很多城市,却屡屡碰壁,甚至被当做骗子般怀疑,最终被安庆市所接纳,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
对于该创业团队来说,这个看着有些心酸的项目落地故事却正是安庆市离开舒适区,积极迎接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
虽然安庆市良好的化工产业能够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但其环境污染问题、较高的安全风险,以及对资源的依赖与消耗,也让当地政府努力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道必答题。
这种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首先使得安庆市的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延伸,比如安庆石化实现了全球首套重油催化裂解RTC装置投料生产并一次开车成功,曙光集团依托氰化钠、丁辛醇等传统产品,向BDO、PBAT等可降解材料领域延伸;其次,安庆市也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发展,比如丰元锂电正极材料项目、电解液法恩莱特项目等投产。
一面是深耕化工产业带来的财富,另一面则是不断布局求“新”求“变”,安庆市就是在这样的产业的转型逻辑中徐徐而行。
政策驱动的效果已然显见。相关资料显示,仅2024年,包括邦德锐新材料等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振宜二期、国轩二期、祥路超高强钢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安庆市的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4%和17.5%。
可以说,安庆的产业转型,是一场从“化工底色”到“多元未来”的深刻变革。
倘若曙光集团的IPO闯关成功,这既是企业突破单一生态依赖的尝试,也是安庆市产业链韧性的一次检验。这座长江之畔的工业重镇,凭借半个多世纪的化工积淀,正以技术为矛、生态为盾,在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中开辟新路。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wangshu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