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全行业亏损,中国软件何时盈利?
最近中国软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 2024 年上半年财报,几乎是全行业亏损。
当然也有赚钱的企业,比如鼎捷软件有几千万的盈利,但是业绩主要来自于海外。
另外,金山办公上半年营收 24.1 亿,盈利 7.2 亿。
看起来很不错,但其收入主要来自于 C 端软件:
上半年同比增长 22.1%,远超 B 端软件的6%,而且 C 端软件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超过了 60%。
那中国软件行业大面积的亏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有 3 点。
首先,我们刚刚经历了中国软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
从 2020 年开始,SaaS 行业大爆发,资金疯狂涌入。
不管是什么软件公司,只要披上 SaaS 的外衣,估值就能轻松破亿、甚至破 10 亿。
以有赞为例,市值一度高达 770 亿港币,但如今已经跌去了 97%。
有赞股价
行业泡沫造成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 To VC,不计代价的烧钱增长。整个行业都变成了一部亏损机器。
如今泡沫破灭,大家要从“烧钱模式”切换到“盈利模式”,就需要在产品组合、组织架构、运营机制等方面彻底改造,自然需要不少时间。
比如,有赞从大幅度亏损到盈亏平衡,就是一路砍砍砍、裁裁裁,员工数已经从最高峰的 4494 人,减少到了 2024 年上半年的1582 人。
第二,客户没钱了。
这几年,很多软件公司的收入都在持续下滑。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死亡率越来越高,服务小客户根本就赚不回获客成本,于是大家都主动放弃小客户,导致了收入的下滑。
比如微盟 2024 年上半年付费商家数6.8万名,断崖式下降了31.3%。其实就是微盟主动放弃不赚钱的小微商家。
另一方面则是大企业也在收紧 IT 预算,导致新签订单越来越少。
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源云,由于中国住房市场的萎靡,导致 2024 年上半年实用其CRM 产品的售楼处数量同比下降了 9.1%。
其他行业的景气度虽然比房地产要好,但是都在降本增效,对于 IT 支出也都更加谨慎。
第三,竞争惨烈。
最近某软件上市公司为了拿下长安汽车的 HR项目,报价仅为友商的 1/3。
其实这家公司面临很大的亏损压力,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拿下标杆客户,不得不报出逆天的低价。
还有很多 GuoYang企数科公司也纷纷加入竞争,他们一方面垄断了本集团的 IT 项目,甚至雁过拔毛,层层分包;另一方面也参与集团外部项目的竞标。
由于他们在资源、成本和商务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几乎对软件创业公司形成了降维打击。
不过,好在大部分数科公司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产品和交付能力,仍然需要依靠软件公司来完成最终交付,这才使得软件创业公司有了喘息的机会。
那中国软件行业能实现全面盈利吗?如果能,什么时候能实现?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管理软件是一种刚需。
就好比我们当然可以用笔写字,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工作已经离不开电脑。
特别是对于大企业来说,很难想象如果失去了 ERP 系统、CRM 系统,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下降到什么程度,经营风险会失控到什么程度。
因此,中国软件行业的问题,并不是市场产品不匹配的问题,而是供需失衡,以及软件公司管理不善的问题。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后产能淘汰,以及软件公司的自我调整,实现全行业盈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那么,中国软件行业什么时候能实现全面盈利呢?
大概率是在 2025年后。
首先,很多软件公司的亏损在逐年减少。
以有赞为例,2021 年亏损25 个亿,2022年亏损 3 个亿,2023 年则盈利了 700 万,2024 年我预计盈利情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有赞年报
其次,用友、金蝶等传统软件公司的亏损,和他们加大在 SaaS 转型,以及国产化替代等方面的投入,有很大关系。
但是这些都属于阶段性投入,他们的盈利前景,还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一部分软件公司已经明确计划在 2025 年实现盈利。
比如,最近金蝶就再次强调,在 2025 年实现经营性盈利的计划不变。钉钉总裁叶军也透露过计划在 2025 年实现盈利。
所以我预计,从 2025 年开始,中国主要的企业软件公司应该都会陆续实现盈利。
不过,盈利只是软件行业复兴的第一步。
毕竟很多软件公司实现盈利的代价,是业务收缩与大幅裁员。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有赞宣布实现了盈利,其股价也没有回到今年的最高点,离历史最高点更是相差甚远。
而只有实现了“增收又增利”,中国软件行业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作者:王戴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