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花300万从大厂挖 HR,为什么还是挖不到?

张美吉·2024年07月09日 08:03
创业公司不管怎么分类,HR核心就三件事儿,谁进来,怎么用,谁留下。

给创始人找HR有一个特点,就是凡是创始人找我招一个HR,我都不会直接招。别看都叫HR,在创业公司,各有各的样。

在创业公司,创始人想招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是想解决一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法,比如他想要招一个100万的HR,他有没有想清楚到底是他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值100万,还是他要找个被别人定价为100万的HR。如果这么说,肯定大家都是选择前者,但实际中,大家都会不自觉地被无论是猎头还是各类专家带着选择后者。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尤其是大公司和创业企业,差距差出一个太平洋。

创业公司的 HR 其实和大公司的 HR 是完全不同的。

大公司的HR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式,三支柱也好,六大模块也好,但创业公司不管怎么分类,HR核心就三件事儿,谁进来,怎么用,谁留下。

1. 谁进来,其实就是怎么招,招谁。

2. 怎么用,其实就是目标和绩效的结合。

3. 谁留下,就是判断谁合适,然后给合适员工分好爱,分好钱 。

01、谁进来

大公司搞招聘和创业公司搞招聘,怎么招这块就有着核心区别:

大公司搞招聘,人家有品牌,就像你售卖苹果手机,就比普通手机更有优势。

那创业公司搞招聘是什么?是卖白牌,得告诉客户你是谁,好在哪。为什么同样月薪20000,你来我的创业公司而不去大厂和中厂呢?

大部分大公司的 HR 搞招聘是什么?就是那三板斧,有厉害的品牌,有厉害的创始人,有牛逼背景的一线经理来吸引候选人。但小公司是什么?你能卖谁?公司没名,创始人没名,一线经理没名,妥妥就是三无岗位。

那你说优秀的人应该怎么选,常识都是选那个相对来说安全感更强的,所以创业公司的招聘HR是什么?是必须是一个好的销售+好的产品经理+好的业务员,是最懂老板优势,业务优势,公司价值的人。

大公司招谁和小公司招谁,差异就更大了, 我以前写过很多,今天重点不在这,先不展开写了。

02、怎么用

用好人,挑战的是你对当前目标,实现目标能力,如何定价结果的判断力。这个要求,对于很多大厂的业务一号位都很难,更何况是不在业务核心的人HR。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你看大厂有哪个业务牛逼,是因为HR牛逼所以业务牛逼的, 那都是业务牛逼,带得准HR,HR不拉胯就可以。

更何况,在大公司岗位都是有边界的,是标品,有标准解决方案。在创业公司,有哪个岗位是有清晰的边界的?哪个岗位敢有清晰边界的?清晰是要牺牲掉灵活度的, 而创业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

创业公司人才怎么用,跟当前目标息息相关,跟市场的天时地利相关。你这个月要干嘛很多时候不是你定的,是市场定的,比如抖音平台变了,你要全 all in 视频号了,这个月视频号没达到期望的数据,你又要重新回到抖音了,那你的团队,说白了,团队转身的能力要更强更快,大公司可能一年转一次身,创业公司三天就得转一次身,你得腰好。HR在这中间基本就是受夹板气的, 先不说能不能解题,光是能承受得住这种压力的HR,都是极其稀缺的。

怎么用好人,对创始人的「创业人才力」要求极高,但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他本身也没当过高管,他不会用人,他只能靠什么?两方面,一是鼓励,我有鸡血,我鼓励你,你来做一做,大力出奇迹;二是命令,我就要让你干这个,别问为什么,也不解释,其实他不是不想解释,他是不会解释。那你说他能留住好的人吗?所以创业公司的HR 在这个中间,BP部分要干嘛,你想想,你得比创始人成熟吧,懂人性吧,光懂人性也不行,你还得和创始人一样理解业务,至少在业务理解上不输创始人。但,业务能力基本上是顶级HR才有的能力, 这背后原因不展开,就一点,真正对业务感兴趣的人根本不会去做HR。

创业公司的HR想用好人,至少需要极强的向上管理和影响老板的能力。这个能力大厂大部分HR她的老板也是HR,HR影响HR就像都说中文,没有难度, 少部分HR影响业务负责人,极少HR影响事业部负责人, 说不同的语言,能力完全不同,但业务负责人,事业部负责人都不是创始人, 所以,一开始我说创业公司找HR一号位没个300万下不来就在于此。

03、谁留下

你创业公司就这么块八毛钱,大公司搞个游戏能发几十个月的奖金,90% 的创业公司去年是没有发奖金的,当然这前提还是活下来的那50%创业企业,还有 50% 死了。你手上就这点钱,相当于只有白薯、玉米,土豆,怎么给炒出一个新的好吃的菜。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钱,是激励和保留优秀员工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

大厂HR分钱,是有明确标准的,3.25、3.5、3.75,都有定义和范围。那再说了,大公司也不差你这几个钱,271 的分布每年都是这样,对于大公司来说,大不了把你裁了,但是如果不裁你,也不在意多给你那一个月半个月的薪水。你觉得是你的能力强,其实是人家的标准好。

拿着大厂绩效和薪酬激励体系套用创业公司,能行吗?肯定不行。更何况能把大公司激励背后逻辑搞清楚的HR非常少,大部分大公司HR只是按标准执行而已, 那些知道的你雇不起, 你雇得起的可能也是二把刀。

更何况,谁留下最重要的是判断"谁"该留下, 这是人才判断力, 这背后又是对业务和公司阶段挑战的理解。这之后才是如何在有限激励资源中分配资源, 而且可能留下的人激励方式千人千面。在商场上,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千人千面的营销,因为用户变了, 但同样一群用户,在职场上,我们凭什么觉得千人一面的激励方式适用呢?

对于创业公司的 HR,我经常说一句话,300 万以下的 HR 做不了创业公司的 HR 一号位,因为创业公司HR不光需要能力,还需要认知, 和创始人同频的认知。是创始人的右脑,创始人管事,你管人,那这种人你怎么找?几乎根本找不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美吉”(ID:gh_5492a38089b6),作者:张美吉,36氪经授权发布。

+1
4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链接顶级人才,创始人「创业人才力」的私教和外挂,九十里创始人

下一篇

在天然水外再寻增长点。

2024-07-0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