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时院线推介会,美国完胜
4月10日-11日,第25届院线推介会在广州进行。
而几乎在同时,有着美国院线推介会之称的CinemaCon,也在拉斯维加斯如期举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电影市场,推介会竟然无缝同时段对撞,不能说完全就是巧合。而在对比之下,每年都在走下坡路的中国院线推介会黯然失色,而美国院线推介会依旧保持着较大的关注度与号召力。
美国也有院线推介会?
大多数读者对中国院线推介会都已经熟悉,今天先简单介绍一下美国院线推介会CinemaCon。
虽然美国电影市场起步比真正的中国电影市场早了八九十年,但CinemaCon诞生于2011年,仅比中国推介会早了一年。但它由美国全国影院业主协会主办,几年内就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电影影院行业最大、最重要的聚会,每年都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与会者。
与中国院线推介会基本只是片方、发行方与院线放映端的行业自嗨不同,虽然美国院线推介会也是一个行业大会,但也能够通过媒体对外进行宣传,因此各大片方也都会在推介会上首发一些物料、主创明星会参与推介,也会有资深行业人士在现场对行业未来进行讨论。
例如2012年,马丁-斯科塞斯和李安就参会在论坛上探讨了他们对3D电影的看法;2013年,迪士尼正式官宣星球大战的未来五年计划;2017年,《正义联盟》全员亮相并现场播放了未曝光的片段;2018年,《大黄蜂》首款预告在会上曝光;此外,每年的CinemaCon还会颁布一个电影偶像大奖”(Cinema Icon Award),表彰演员或者导演对电影业做出的贡献。
而今年推介会同样热闹,华纳在推介会上发布了《小丑2》首款预告、雅·泰勒-乔伊、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乔治·米勒携《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亮相;狮门影业《惊天魔盗团3》亮相CinemaCon,宣布第一部主演阵容回归,将联合新一代魔术师一起表演;派拉蒙在宣布一部新的《忍者神龟》R级真人电影,露皮塔·尼永奥、约瑟夫·奎恩亮相宣传《寂静之地:入侵日》;迪士尼也发布了《死侍与死党》《美国队长4》等全新物料,以上也让推介会获得了更多的曝光,这也让CinemaCon结合了颁奖季明星流量加持,另一方面也具备大热IP电影参展类似SDCC、纽约漫展的讯息物料首发的优势。
除了院线电影之外,映商、发行、营销、宣传和广告、影院设备商参会设展,为全球观展者呈现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创新特许经营权产品。今年中国的中影光峰ALPD、CINITY也都参与了展会,获得了一定的关注。
中国院线推介会还值得办吗?
反观中国,虽然号称有超260家电影公司推介影片超160部,但明白人都知道,数量越大水分越多,推介会的没落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现实,除非做出有效变革,未来只会越来越废。
整个推介会内容,更是泛善可陈。片单整体平淡无奇;到场宣传的导演、明星也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片方中层领导生硬地念ppt;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部片子,不来推介会行业也都知道,上了推介会也没有什么新料发布。
正如我们之前多次提到的那样,院线推介会也需要变革了。
2012年6月,在第一届推介会举办时,国产电影影史票房记录还是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那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推介会上谁也没想到,这个两年前6.73亿的票房记录在接下来半年内,会被《画皮II》《十二生肖》《人在囧途之泰囧》接连屠榜。也正是不断膨胀的内地影市票房大盘,促进了电影公司与院线公司之间“分账寒战”的爆发。无论结果如何,这也开启了院线经理们抱团取暖的先河,时至今日,在发生有悖院线利益的事件时,院线经理们依旧会选择集体签名宣言抵制。
也正是这场争议性事件,让院线推介会拥有了更高的行业影响力。也让院线推介会进入到了一个“混乱生长”阶段,2013-2014年两年间,总共举办了七届院线推介会,最近的两届相距只有两个多月,这也导致了不少影片短期内频繁推介,既浪费了片方的精力,也造成了承办方不必要的花销。
终于到2015年,院线推介会一年两届的举办模式基本稳定下来。上半年在4月中下旬举办,主要推介五一档、端午档与暑期档的影片,下半年在9月中下旬,主要推介国庆档、贺岁档以及春节档的影片。 除了推介影片之外,因为推介会距离五一档、国庆档两个档期仅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因此不少片方也会选择在推介会上进行首次院线看片活动。
经过七年的发展,院线推介会已经成为电影行业上游与下游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而七年的时间,也足够形成一套“江湖规则”,既然是叫院线推介会,那么院线、影管老板们便注定是坐在了主场,而明星、导演以及电影公司老板们,则需要用一杯杯、一碗碗的酒换取哪怕0.1%的排片空间。如果说春节档宣发期是每年院线经理们赚钱最多的20天,那么每年两届的院线推介会期间,则是他们最“长面”的阶段。“甭管你是再大的明星,在排片面前,也得过来给我敬酒。”而那几届推介会,明星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虽然天天喊内容为王,口碑决定票房,但似乎谁也不敢得罪排片经理们。当然,这或许也隐隐埋下了创作者与播放渠道之间新的矛盾点。
不过,随后三年疫情,让原本应该举办的六届推介会,因为各种原因只剩下了两届。
首先,在疫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作用下,整个2020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空置,因此推介会自然也就消失;2020年下半年的第20届横店院线推介会顺利举办,并且官宣未来几年下半年的推介会都将在10-11月在横店举办;2021年上半年5月,广东佛山举办的第21届全国院线推介会,突发取消;也正因此,21届院线推介会的名号后延给了下半年的横店;而2022年,22届推介会无论是上半年还是下半年,都因为各地风起云涌的疫情导致推迟,或许是202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实在太过于狼狈,22届这个称号也被彻底放弃,从去年开始恢复正常从23届开始重新计数。
此外,虽然全称叫“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但这只是在定名时与中影华夏的好莱坞六大推介会作出区分,不少内地电影公司仍然会在推介会上官宣即将上映的各类进口批片。去年第23届院线推介会开始,首次加入了好莱坞六大,因此在名号上去掉了“国产”两字,变成了【全国院线影片推介会】。
才用了两届,今年推介会就又迅速改名叫了【全国优秀影片推介会】。在情报君看来,越来越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定义的“优秀”,优秀影片推介会结束了之后,下半年还办不办【良好影片推介会】和【及格影片推介会】?突然去掉了“院线”两字之后,为什么没有网大片单?
更重要的是,院线推介会缺少媒体的支持。与电影节、影展等拥有各类媒体参与的电影类活动不同,推介会完全不给普通媒体机会来报道,有时候也只会给新浪电影和CCTV-6(中国电影报道)一些报道的机会,这也大大降低了院线推介会对于行业的影响力。
今年,CCTV-6更是“背刺”推介会,在推介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在湖北荆州举办了更为盛大的活动——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用远超推介会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的阵仗和规格办了今年上半年内地最大的一个电影活动,也抢了推介会的风头。
疫情后开始,其他院线或城市也基本已经丧失了举办如此规模活动的能力和财力,只能依靠横店和广佛轮番举办的方式压低成本得以延续了。如此可有可无的鸡肋活动,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年两度的发行院线人的公费团建,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来说,益处实在不大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坦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