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悦资本数字经济研究(第13期):AIGC大模型和智能体加持,万亿级“数智人”赛道蓄势待发
云悦观点1:核心技术的革新催化“数字人”向“数智人”转变,进而重塑了整个数字人赛道。产业应用场景和空间被无限打开,呈现出从娱乐化到工具化、基建化的形式渗透,行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机构预测,至2030年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规模,达到3095亿元,2022-2030E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5%。
云悦观点2:以数字劳动力为核心的功能服务型虚拟数智人,基于知识图谱训练,成为劳动力市场新的生产者与提供者,是虚拟人在B端市场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随着人口红利退潮,劳动力短缺与人力成本上行同频共振,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数字化劳动力将在中国形成一片价值1.73万亿元人民币的蓝海。
云悦观点3: 得益于AI技术加速迭代,数智人成本持续降低。数智人灵活性高、可持续性强等特点叠加B端客户降本增效需求以及B端客户具备较高的付费意愿与付费能力,数智人企业有望率先打开B端蓝海市场,B端市场体量也决定了“得B端市场者可得‘天下’”。
行业概览
2022年11月,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爆火,政策出台+资本持续投入推动了整个AI及AIGC技术加速革新。AI大模型在参数规模上实现了从亿级到百万亿级的突破,模态支持上从语音、文本等单模态下执行单任务逐步向多模态下多任务跨越,参数规模量变带来的AI大模型能力涌现以及AIGC技术的颠覆式革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交互体验与工作效率提升。
以此为契机,虚拟数字人赛道也迎来了它的“iphone时刻与智变时刻”。AI技术加持下,传统以动漫形象,聚焦视听感受的虚拟数字人,大跨步迈入“数智人”阶段,可媲美真人的数字人被赋予“AI大脑”的同时学会了“开口说话”,无论是在视听感受还是语言交互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因如此,目前形形色色的虚拟数智人开始频繁应用于各大业务场景,充当着“数字偶像”、“数字员工”、“数字分身”等各类工具应用。
数智人阶段的行业逻辑
资料来源:中航证券研究所、腾讯研究院
一、数字人的“智”变历程: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首先,虚拟数字人(Digital Human)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创建的虚拟人物或数字化人格,它们能够模拟和互动,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行为、思维和外貌。
虚拟数字人的定义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开源证券研究所
而数智人,简单来说,如同它的名字,主要指智能化数字人。数智人不仅具备数字人强劲的形貌和变现优势,而且数智人拥有更加智能化与可交互性特征,这也是“数智人”与普通的数字人最大的区别。数字人和数智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在AI技术加持下,却跨越了虚拟人的智能化鸿沟,好比普通灵长类动物与智能化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区别,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可以预期,在AI技术、5G技术、XR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支撑下,数智人将拥有更智慧的头脑、更灵活的动作、更丰富的表情以及更人性化的心智等特征。
数智人的定义
数据来源:中国虚拟数字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有专家(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研究院院长赵星)指出:“美学化、工具化和智能化是“数智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智能化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并在C端、G端和B端都具有巨大潜力空间,“数智人指向了人类意识永生的终极梦想,是一个无论有没有元宇宙概念,都具有极高成长性的前沿科技行业。”
回顾数智人的发展历程,其起源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1982年世界首位以手绘形式制作的虚拟歌姬林明美的诞生,正式拉开了整个虚拟数字人行业发展的序幕。随着CG、动作捕捉等计算机技术逐步替代传统手绘,2001年以CG+动作捕捉技术创作的虚拟人物角色“咕噜”随之问世,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近几年AI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制作的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以及AI驱动的超写实虚拟人物柳夜熙、AYAYI等横空出世,多种AI技术的融合加持,标志着虚拟数字人正式演进到数智人阶段,进而重塑了整个虚拟数字人赛道,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应用与市场空间等。
虚拟数字人向数智人演进历程
数据来源:《2020年虚拟数字人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从虚拟数字人向数智人演进的历程来看,关键技术的革新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以Open AI、谷歌为首的大模型公司加速AI大模型迭代升级,特别地,Gemini模型作为谷歌以及全球范围内最先发布的多模态模型,在性能上成为了第一个在MMLU上超越人类专家的模型,底层技术突破极大推动了中国数智人产业迈入快速成长期。当下技术或不再是行业重要壁垒,围绕目前行业最大的痛点,即商业化变现能力与开发难度极度不匹配,数智人应用场景的拓宽与商业化变现能力或成为相关企业最大的竞争力。
二、数智人生成流程与核心技术
虚拟数智人的制作流程涵盖了诸多技术,目前制作方式仍在逐步进化中,存在某些步骤互相融合的趋势,主要包括虚拟人形象生成与内容生成两道主要的工序。其中虚拟人形象生成是虚拟数字人制作的核心内容,其最为核心、最具挑战的是建模、驱动、渲染三大流程。而将虚拟数字人演进为数智人的核心环节,则依赖于AIGC及AI Agent相关技术打造虚拟数字人的“智能大脑”,以此驱动数智人的内容生成,实现数字人的智能化。值得一提的是,在知识图谱赋能下,数智人可在诸多场景之下胜任人类的各种专业性工作,例如客服、教育、直播、投资理财等应用场景。在这个方面,相比于传统虚拟数字人,数智人在替代人类劳动,成为新的数字生产力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应用层面具备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数智人生成流程
数据来源:速途元宇宙研究院
整体来看,在元宇宙6大核心技术(BIGANT) 中,交互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虚拟数智人最核心的技术场景。其中交互技术包含诸多分支,主要通过扫描、建模、动画设计等流程,制作高仿真的数字人并在人机共生的社会环境之下提供超现实的交互方式。
而人工智能作为虚拟数智人的“大脑”驱动,既是虚拟人能够感知人类行为并作出反馈的核心要素,也是其自我进化迭代,掌握与学习技能的关键所在。正是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支撑,以AIGC、AI Agent核心技术构建”数字大脑“,数字人才完成了最为关键的智能化转变,真正步入“数智人”阶段。
三、虚拟数智人的分类
由于数智人主要是指智能化的数字人,因而在实际的分类方法上,数智人和传统虚拟数字人没有显著的差异,不过在驱动方式、应用落地场景等方向上数智人相比于传统数字人具备更高的应用潜力。常用分类方法:
01
按照驱动方式分类:算法驱动型和真人驱动型
真人驱动型(动作捕捉):通过真人(俗称皮套人/中之人)来驱动数字人,生成的往往是一个静态模型,主要原理是真人根据视频监控系统传来的用户视频,与用户实时语音,同时通过动作捕捉采集系统将真人的表情、动作呈现在虚拟数字人形象上,从而与用户进行交互。
算法驱动型(AI实时或捏脸):通过智能系统自动读取并解析识别外界输入信息,根据分析结果决策虚拟数字人后续的输出文本,然后驱动人物模型生成相应的语音与动作来使虚拟数字人跟用户互动,人物模型是预先通过AI技术训练得到的,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三维场景表达和对应的神经渲染管线,可以自驱动学习模特说话时的唇动、表情、语音以及姿态和动作等。
真人驱动型数字人与算法驱动型数字人
数据来源:《2021年量子位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研究报告》
进入数智人阶段,计算机驱动成为数智人核心驱动方式。数智人可以说是近年来多模态技术和深度学习发展的技术集大成者,虽然目前最终效果仍受到语音合成(语音表述在韵律、情感、流畅度等方面是否符合真人发声习惯)、NLP技术(与使用者的语言交互是否顺畅、是否能够理解使用者需求)、语音识别(能否准确识别使用者需求)等技术的共同影响,但行业的趋势仍然是智能化、工具化趋势,数智人将全面取代传统数字人。
02
人物形象/风格分类:二次元、3D 卡通、3D 超写实、真人形象
根据人物形象纬度,虚拟数字人可分为2D和3D两大类,风格上进一步可细分为卡通和写实等风格,综合来看从外观形象上可将虚拟数字人分为二次元、3D 卡通、3D 超写实、真人形象四种类型。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传统虚拟数字人、AI 数字人等更侧重好看的皮囊,而数智人本身面向企业服务时,既要有好看的皮囊,还要有有趣的灵魂,两者兼具。因而,在人物形象上,数智人的发展方向更倾向于拟人化,以提升更为亲切、极致的人机交互体验。
03
行业应用分类:身份型虚拟数智人和服务型虚拟数智人
身份型虚拟人(虚拟IP/像/分身): 偏重人设和形象的打造,包括虚拟人IP和虚拟分身,应用价值集中在“用户触达阶段”,结合IP运营具有较为清晰的变现路径;
服务型虚拟人(虚拟助手/多模态AI助手): 侧重功能的打造,应用价值在集中在“用户服务阶段”。传统虚拟数字人进入数智人阶段,最先受益的细分赛道就是功能/服务型虚拟人。在多模态技术的赋能下,以数智人为核心构建新的劳动生产力,其行业应用/场景落地极为广阔,真正打开了现有虚拟数字人应用的场景和空间。
数据来源:中航证券研究所
在行业应用层面,侧重“好看皮囊”的传统数字人更加聚焦虚拟IP市场,而进入数智人阶段,在多项AI技术加持下,“美貌与灵魂”并重的数智人不仅在人物形象上更加鲜活、逼真,从而提高虚拟IP市场用户活跃度和粘性;而且,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数智人,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企业中承担岗位职责,为用户创造前所未有交互智能体验同时,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和品牌形象,给功能型、服务型数智人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速途元宇宙研究院的测算,核心技术的革新带来“数字人”向“数智人”的转变。由此,数智人重塑数字人,因而整个产业的应用场景和空间被打开,呈现出从娱乐化到工具化、基建化的形式渗透,将显著提升从业者、消费者的广度与深度,行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为147.3亿元人民币,预计至2030年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规模,达到3095亿元,2022-2030E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5%。
2019-2030E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速途元宇宙研究院
应用层面来看,目前虚拟人主要以B端应用为主。清华大学发布的《虚拟数字人研究报告2.0版》显示,头部企业布局来看,目前数字人产品服务在B端占有79%的市场,而在C端仅占比36%。其中B端场景应用较为广泛,例如电商平台实现全天候轮播的虚拟主播、办事大厅自主办理业务的虚拟前台、智能客服以及数字教师等。这主要也是因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降本增效需求叠加B端客户较高的付费意愿与付费能力同频共振的结果,预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行业市场仍将维持现有的应用格局。
产品服务于C端和B端的企业占比
数据来源:《虚拟数字人研究报告2.0版》、中航证券研究所
五、产业链全景图
虚拟数智人产业上游主要以提供底层技术为主,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包括基础的建模、渲染、动捕为主的制作工具类厂商,以及内容制作、AI技术类厂商等,产业链上游的技术革新是上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下游行业发展的速度与空间。产业链中游主要是虚拟人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通过将上游的技术革新进行有机结合以及创造性应用,满足产业链下游核心客户的各种应用及场景落地需求。产业链下游则主要是客户根据完整的数智人解决方案完成自身内容的输出以及持续运营,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全面覆盖个人客户、企业客户以及政务客户的各种泛娱乐、金融、文旅、医疗、教育等各个场景。
虚拟数智人产业链全景图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中航证券研究所
六、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整体数字人行业尚处于大规模产业化落地前期,目前来看,各个细分赛道的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整体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尽管赛道内的玩家数量在快速增长,但由于行业对综合的技术实力和合作渠道能力要求较高,具有相当实力的头部公司仍相对有限。目前国内,在虚拟直播、虚拟偶像、数字员工等潜力确定的数智人细分市场,部分有技术实力和渠道能力的专业虚拟数字人公司正在逐步实现成熟数智人产品的落地与大B客户的突破,加速抢占市场份额,重塑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数字人赛道主要玩家概况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整理
七、赛道机会:“数智员工”催生万亿级数字劳动力蓝海市场
在人机交互能力和人工智能水平飞速发展的双重叠加之下,虚拟数字人的功能化属性日益凸显。数字劳动力、数字员工等数智人替代真人劳动力的新业态应运而生。目前这也是国内各大公司相继布局和商业化变现最快的场景之一。
以数字劳动力为核心的功能服务型虚拟数智人,基于知识图谱训练,成为劳动力市场新的生产者与提供者,是虚拟人在B端市场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数字劳动力/生产力是虚拟人技术率先与现实产业联动解决行业痛点,实现场景占位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通过数字能力培养及生产工具升级,数字化劳动力可为未来工作模式及环境带来重大革新,并带来诸多优势:首先是提高生产效率,将人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人工失误损失;其次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跨部门沟通效率与实现流程清晰顺畅,整合分散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是提升用户体验,解绑时效性工作,缩短员工加班时长,并以更符合用户需求的高效应答方式实现用户旅程智能化、人性化,提高用户满意度。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数字化劳动力白皮书——全力激活人效潜能,助力企业行政稳远》,纵观当下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数字化浪潮一路高歌猛进。面对人力短缺、成本上升及人效不足等诸多挑战,企业正积极寻求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人机边界,推动用工模式的深度转型,而作为新兴技术代表之一的数字化劳动力也正式进入业界视野。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数字化劳动力将在中国形成一片价值1.73万亿元人民币的蓝海。在未来八年,数字化劳动力将提供总计1.6万亿元的经济增值空间。
数据来源:《数字化劳动力白皮书——全力激活人效潜能,助力企业行政稳远》
八、行业趋势
01
市场趋势:技术革新成本下行,得B端市场者得“天下”
数智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I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以满足多元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目前来看,企业端具有更高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数智人可以帮助B端客户不断提升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和更加紧密的客户互动效率。此外,在特定场景下,数智人不仅在客户服务中可提供7×24小时无休的服务支持,同时在产品营销和品牌代言中也能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助力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与降本增效。数智人的特性决定了其涉及的负面风险几率较低,人设打造/造型设计/运营管理等可控性强,边际成本得逐年下滑,将不断提升“数字劳动力”在B端应用中得核心价值,真正替代真人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数字生产力。
总结而言,得益于数智人成本持续降低,灵活性高、可持续等特点,叠加B端客户降本增效需求以及B端客户具备较高的付费意愿与付费能力;数智人企业有望率先打开B端蓝海市场,持续打磨优化产品服务,积累行业客户资源、行业Know-How以及规模化优势,万亿级蓝海赛道有望支撑数家垂直类巨头企业涌现。
02
技术趋势:“虚拟”数智人替代白领,“具身”数智人替代蓝领
虽然在AI技术加持,数智人已经“生”出了它的大脑,但目前AI驱动的虚拟人仍然在“拟人化”的路上,尚且无法实现更高级的情感理解与交互。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2年虚拟数字人综合评估指数报告》
展望未来,随着AI能力的增强,虚拟人有望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上持续迭代提升,直至超越现有自然人的能力水平。此外,当虚拟人的“意识形态”到达一定程度之后,结合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将承载数智人的意识回到现实世界。届时,“虚拟”数智人替代白领,“具身”数智人替代白领,有望重塑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真正将人力从各种繁琐、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也将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充实精神世界。
“虚拟”数智人、“具身”数智人与自然人三元融合生态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22年虚拟数字人综合评估指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