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募得“春雨贵如油”的长期资金? 海尔创投:多角度入手练内功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速换挡的时期,保险资金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在政策引导下,有望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长期投资。在募资难、投资放缓屡被提及的当下,我国长期资金的现状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吸引长期资金的进场?近日,针对这些问题,海尔创投产业投资合伙人郭庆淳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募资难背景下,“长钱”更是难能可贵
2023年的VC/PE行业,已然进入大出清、洗牌深化的阶段,在行业募资艰难的时刻,母基金成为了股权投资行业的“源头活水”,为整个创投生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对于长期资金与自身发展的问题,郭庆淳表示,作为海尔金控旗下的产业投资平台,海尔创投设立有产业投资母基金(品牌名:海创母基金)和垂直产业直投基金,投向聚焦硬科技与大健康,一直坚持“产业生态投资”的策略。目前,海尔创投总管理规模超200亿元,投资覆盖项目400余个,已上市企业超40家。
他表示,对于项目方和子基金来说,母基金是“长钱”,而母基金自身,也要找到自己的“长钱”。他认为,作为长期资金链接子基金以及子基金优质项目的重要载体,母基金未来与长期资金合作的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强。
同时,郭庆淳也指出,目前在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募资市场也需要更多“长钱”活水流入。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虽然新募基金数量企稳,但募资规模同比下降23.5%。“在这样的背景下,‘长钱’更显难能可贵。”郭庆淳表示。
全球长线资金具有两大共性,增加来源要聚焦“增量”
参照国际经验,VC/PE 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养老金和各种家族财富、大学捐赠基金,而国内这方面资金的渗透率只有 2%~3%左右。对于我国如何增加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郭庆淳表示,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同,中国对标欧美国家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大学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方面,欧美国家的资金不仅来源广泛,并且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目前我国也逐步开启了这方面的探索,优秀的校友们集中资金进行资产配置,赋能创投行业发展。
虽然存在不同,但郭庆淳指出,全球的长线资金也存在共性,一是愿意承受长周期的等待,但也有风险和收益匹配的诉求;二是资金规模体量大,因此能够支撑长期投资的执行。
基于以上两点,我国股权投资行业增加长期资金的来源,或许还是要聚焦到“增量”上,目前,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等都是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基于自身实力壮大和发展需求,科创企业也日渐成为长期资金不可忽视的来源,涌现出诸多从被投企业成长为LP的公司。
此外,自2020年下半年“开闸”以来,险资对于PE/VC和母基金的募资来说也成为重要的LP群体。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股权创投基金与保险资金合作已初具规模、逐年增长,近三年获得保险资金出资的股权创投基金的数量与规模均逐年提升,数量从2019年末的350支增加至2021年末的541支,规模从2019年末的0.89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末的1.37万亿元。
多角度入手“练内功”,构建长期生态
“长钱”一直以来都是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理想资金,但想要获得“长钱”出资也绝非易事。根据目前险资投资到股权基金的情况来看,险资还是更加青睐业绩稳定,能够有效平衡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头部GP,热衷于选择背景资源雄厚、业绩较好的综合性基金和专注某细分领域的基金合作。那么,在此背景下,基金管理人应该如何吸引长期资金进场呢?
郭庆淳表示,构建长期生态的核心是GP与LP之间形成长期的信任和认可,因此,作为GP和基金管理人,要吸引长期资金入场,必须要“练好内功”。“除为投资者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外,对于政府LP,要助力其招商引资,并实现实打实的产业返投;面对高净值个人和家族财富LP,要赋予其生态中的附加值,与它们形成深度绑定;面对具有产业背景的上市公司LP,要深耕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助力其提升市值。总之,只有助力LP实现长足发展,我们才有可能拿到他们的长期资金。”郭庆淳说。
在实践中,海尔创投也通过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深度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比如与天津市级政府引导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合作成立海河百川基金,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合作成立海创千峰基金,都积极地帮助政府LP推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质企业的招引落地,超额完成反投要求,获得了政府LP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长期资金是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推动长期资金入场,仍需各方合力。未来,秉承“产业为基、共创共赢”的投资理念,海尔创投将同大家一道,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投资能力,夯实投资业绩,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