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企业近2000家,安徽新型显示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

36kr王顺·2023年11月27日 11:02
安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突破40家。

11月27日,36氪安徽从安徽省发改委了解到,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4.7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238.3亿元。

四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安徽长鑫、晶合、华鑫微纳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引人注目的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和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近2000家,实现年营业收入4000亿元。

此外,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的10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科大讯飞“羚羊”、奇瑞“海行云”、中建材“凯盛AGM”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国家级“双跨”平台行列,数量居全国第5位。

为了更好的聚焦关键设备、零配件、材料和软件等“卡脖子”重点领域,安徽组建产业基础能力创新联合体,成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其中,安徽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布局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等实验设施,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数据空间研究院,持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动态编制“倒逼”“引领”“卡脖子”等清单,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实施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研发计划项目超600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多家皖企市占率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突破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70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超过1500家。值得关注的是,合肥京东方大尺寸显示面板出货量全球前列,晶合集成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成功跻身晶圆代工企业全球前十。

为了能够让信息技术企业走出去,安徽不断布局基础设施,强化基础支撑。安徽研究制定《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23—2025年)》,统筹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已累计建成智能算力超6500P。

此外,安徽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1.4万个,已实现省辖市城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5G网络全覆盖,合肥、芜湖、黄山、宿州4市入选千兆城市。

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网间通信质效显著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移动网络、固定网络、数据中心已实现100%支持IPv6,IPv6活跃用户数超 6500万户。羚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50.8万户,服务企业218万次。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wangshu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新消费赛道,在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前行。

2023-11-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