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换人了
早上我看了下京东发布的 Q3 财报,其中最重磅的信息就是零售业务的 CEO 换人了。
前阵子刚刚接手京东集团 CEO 的许冉同时担任京东零售的新任 CEO,而辛利军辛总则另有任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继东哥之后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京东集团和京东零售 CEO 的人,可见东哥对她的信任和重用。
不过我还是想先聊下辛总,一位颇有历史文化气息的老板。
我是 2018 年加入京东的,进入的是京东零售旗下的居家生活事业部医药业务,后来升级为生活服务事业群。
而当时我们事业群的老大,就是辛总。
有一次我去旁听了事业群的业务经分会,也就是业务经营分析会,辛总在现场的发言和表现让我印象深刻。
他能准确说出不同业务的数据指标,而且对经营思路和问题非常敏感,通常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关键是还能给出改进思路。
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非常敏锐的思维和极强的逻辑性,而且也需要对业务一线非常了解。
此外,只要是事业部开大会,轮到辛总发言时也都能听到他朗诵的一些诗句,或者是一些历史典故和业务的结合。
在京东待过的读者可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第 33 代嫡孙,他 2012 年加入京东,之前也自己创业过。
虽然没有直接共事的机会,但都知道他性格偏温和,不是那种脾气暴躁型领导,对下属也比较宽容。
还有一次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我到公司非常早,7 点多就到了食堂准备吃早饭。
当我拿完吃的准备找地方坐下时,正好看见辛总一个人背着包刚吃完准备离开。
要知道,那才早上 7 多一点,可以说比大多数打工人都勤奋了。这么大个领导,没啥派头,也不用助理帮忙打饭。
辛总带队的那两年,京东的医药业务做起来了,后来独立成京东健康子公司,再之后就是到香港上市。
可以说,这一仗让他更好地证明了自己,因此也获得了新的任命机会,之后出任京东零售 CEO。
从一个事业部老大到独立业务公司的 CEO,再到京东核心支柱业务零售集团的 CEO,这就是典型的职场开挂之路。
在我看来,这里面有几样东西在发挥作用。
首先是能力,这是基本盘,也是关键因素。不仅是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行业经验,还有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其次是选择,同样一个业务和产品,不同的人能做出不同的结果。而这种差异,就是选择的不同。
每一个选择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个备选项,而每个选择产生的决策会直接影响结果。
这里面有很多的判断和思考需要完成,不是随机而成的。
再就是人格魅力,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必然有人格魅力,言行举止、思维认知、性格脾气、为人处世,这些都在每一个过程中持续影响着身边的人,不论上下级。
其实,每一个在职场取得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这几样。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力体系的完善、选择的精进、影响力的塑造,也是一路打怪升级所必备的。
可能有读者会好奇了,为什么突然要换人?
从一个人外人视角来看,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应对外界挑战和自身增长的需求,需要从集团层面去打通各个环节落实战略。
京东集团下面有好几个业务,比如零售、物流、健康、数科等等,这些业务基本都是独立子集团,都有自己的 CEO,然后统一向集团 CEO 汇报。
一般来说,子集团是自己做自己的业务,大集团的 CEO 是不参与业务细节的。
这么一来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子集团之间的协同效率低。
因为负责人不同,当涉及到利益关系和协同配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内耗成本,这对于执行落地来说就会减效。
而如今以降本增效为主旋律的互联网,想办法提高一切可提高的效率就会成为首选。
说实话,我觉得京东内部的协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单就找人这个环节就足以让人生畏。
我记得很清楚,想要在内部推动一个事情,找人的过程可能就占了比较大的时间经历分配,内部沟通工具一顿搜索,牵着一个线头找下一个线头。
然后,不同线头之间可能还有交叉,而且你找到的人可能现在已经不负责那件事了,他会给你推荐另外的人。而另外的人可能已经离职或者转岗,线头可能就此掐断。
如果能把人找对,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一半,就是如何协调各自优先级和资源了,这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因为各自利益目标不一样,经常出现难以协调的情况,此时就会升级。
升级,这是一个大厂专有词,把事情和决策升到更高一级的领导那里。此时如果是不同的领导且他们也无法定夺,那就继续升级,可能最后会到东哥那里。
层级多,利益关系复杂,目标不一致,就容易出这样的问题。
而把老大进行合并,就能极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新任 CEO 许冉之前就是京东零售的 CFO,这次算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业务,话语权更大,协调能力更强。
据说,许冉也是一个对数字极为敏感的人,很是受东哥赏识。
之前京东 35711 的战略,接下来她就是掌控人。
而背后的总舵手,还得是东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