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小巨人企业,用全自动无人机给电力系统做“体检” | 最前线
文| 王方玉
编辑| 苏建勋
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无人机在航拍、快递等领域广泛应用,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在农业、植保、测绘、电力巡检等工商业领域,无人机也大有可为。
近日举办的第24届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亚太电协)大会上,工业级智能无人机研发制造商云圣智能参展并展示了多款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产品,展示了无人机在电力巡检领域的多项应用。
云圣智能成立于2017 年,经历过八轮融资近十亿元,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依托四维全息实景地图,以工业无人机、全自动机场、地面机器人、物联网云平台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在电力运维领域深耕多年,在全国多地国网公司树立了标杆项目。
长期以来,巡线一直是电力行业最辛苦、最麻烦的工作之一,在2019年之前,基本依靠人工徒步巡视。在沙漠、高原和深山等炎热和极寒的复杂环境下,不仅耗人力、效率低,更有着不小的安全风险。
用无人机代替人力给电网巡检,就像插上了翅膀,成为了“会飞”的运维工,不仅大幅提升了巡检效率,还能通过可见光、红外、多光谱、激光雷达等发现和识别人工巡线难以发现的缺陷。
云圣智能无人机巡线 图片来源: 企业授权
看似简单的无人机,实际上是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和5G端边云融合等软件技术和碳纤维材料、半固态电池、绝缘喷涂和AI芯片等硬件技术的深度集成。
当前无人机在电网巡检中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厂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部分无人机厂商的产品虽然号称无人,实际上仍然需要电网公司专门培训无人机飞手,手动操控无人机。
“以前无人机飞20分钟没有电了,飞手得背一大包电池。所以云圣智能要制造一个设备,让无人机自动的更换电池和传感器,于是我们率先研发出了全自动机场,同时解决了电源和无人化的问题。” 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MO朱胜利博士告诉36碳。
据介绍,云圣智能的无人机可以做到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规划航迹,自动更换传感器,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全自主无人化巡检,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无人机数据采集自主化和无人值守化。
全自主无人化巡检的实现,主要得益于云圣智能“机网云一体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的无人机、机场、物联网和AI人工智能全部由云圣智能自研。
“有的无人机企业,硬件机器从A家买,机库从B家买,软件C家写的,最后攒在一起服务客户,这样无法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反应会慢好几拍。而云圣智能呈现的是全自研的交钥匙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是云圣智能的竞争力所在。”朱胜利表示。
云圣智能的无人机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也不仅限于电网场景中的输变电和配电,在光伏电站、风电电站等新能源发电侧、抽水蓄能等储能电站均有应用,同时也可以适应山区、林区,炎热、极寒等复杂环境。
刚刚过去的亚太电协大会上,云圣智能提出并构建了面向“源网荷储”的“新型电力运维系统”,可以对整个电力从发电到电网到用电再到最后“储”的链条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和运维。
“源网荷储”中不同环节的不同主体对于无人机设备的尺寸、续航、精度和传感器类型等都各有不同。云圣智能构建起了大中小型的全产品矩阵生态,可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不光是在空间维度上发现电力设施的缺陷病害并进行检修维护;在时间维度上,云圣智能的云平台还可以按照时间存储和管理这些流程中的数据,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电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运维。
“我们在业内第一个将时空理念融入新型电力运维系统中,也是第一个能够从设计、勘察、基建、安监、运维、迭代等全链条进行数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 朱胜利表示。
当前,我国的大电网建设接近尾声,而数字电网、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正代替传统电网建设成为新的增长点。
公开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约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南方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仅两家巨头企业的投资将超过2.9万亿元。
仅就智能电网市场而言,有机构预测,2030年国内智能电网的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这无疑为以巡检无人机为代表的二次电力设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云圣智能的使命是用四维能力提高生产生活效率,解民生之多艰。朱胜利表示:“云圣智能将秉持使命,通过前沿技术和产品创新把‘源-网-荷-储’打通,让新型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用电都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