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Why me?五城政府相聚明月湖,为彼此产业发展支招
谈到发展科技高地和区域经济,我们最常想到的案例就是硅谷和深圳。但硅谷、深圳的经验不能照搬,对于绝大部分城市来说,赶超型经济体的经验更值得学习。
WHY ME? 如何用好资金和人才,驱动产业聚集和发展
8月22日,WHY“明月湖·π ”产科金沙龙(以下简称“沙龙”)对话交流环节,东道主重庆两江新区,与来自上海、杭州、合肥和成都四个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嘉宾,就“why me? 如何用好资金和人才,驱动产业聚集和发展”话题,进行了坦诚、开放的经验分享,同时也交流了彼此协同与合作的可能。未来各个城市之间有竞争,但更多会是融合。
上海临港新片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 陈海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 陈海涛
8月20日刚刚过4周年生日的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1.2%,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平均增长50.6%,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了2300亿元。这跟临港新片区实施“人才筑巢工程”密不可分,在人才落户、住房、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一是户口,因为跟小孩上学挂钩,还有医疗、退休,临港新片区的支持政策是最高的;二是住房,上海房子是限购的,但是在临港单身非上海户籍也可以买房,而且价格很优惠;三是钞票,对租房、买房、安家给予补贴,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以及个税优惠。4年来,累计引进人才约5.8万人,年均增长128.5%。
协同与合作:两江协同创新区跟临港新片区有很多共同的因素。你们有个明月湖,我们有个滴水湖;你们有创新π,我们有个顶尖科学家论坛π论坛,你们叫两江协同创新区,我们有个国际创新协同区,你们有很多大学研究院,我们有16个大学科创型功能平台,你们有赛力斯,我们有特斯拉,你们有果园港,我们有洋山深水港。我们希望跟重庆保持交流合作,企业之间互相挖掘商机,我们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市场主体,让各方在互利共赢中皆大欢喜。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施黄凯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施黄凯
与其说why me,不如说why not me。刚刚蒲勇健教授一上来就讲了,西部是创新洼地,正好我们杭州也一样,在杭州的西面,有长约33公里的大走廊,总面积446平方公里的城西科创大走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总部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就位于此,是举全省全市之力打造的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和城市的新中心。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整个杭州市不到1/40的土地,贡献了全市一半的数字经济核心产值。我们秉承“一流的平台吸引一流的人才,创一流的环境成就一流的环境”的理念,把整个区域看成大的孵化器。今天的题目叫产科金沙龙,我们杭州也有一句话,叫做一环五链十联动,环就是要打通从原始创新到小试、中试产业化整体的闭环;五链就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还有政策服务链,五链要集成。怎么做到这点?杭州有10个字,叫“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产学研用金都了解,后面5个字,才是人才,政是财政,介是中介,美是环境,云是服务。这十个方面的联动,给创业创新营造好的生态。
协同与合作:我做过统计,杭州整体基金的规模差不多8000多亿,我们可以组成一个跟孵化大生态相关的比如说金融联盟,进行市场化运作。重庆、杭州加强合作,加强进一步的交流。像有一些硬科技尤其是需要工业支撑的项目,可以放在重庆。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技术,让创新的活力交流、碰撞,最后能够到重庆来落地转化。
合肥安巢经开区
合肥安巢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胡亚斌
合肥安巢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胡亚斌
很多人探寻合肥发展的奥秘。作为中部的一个内陆城市,合肥为什么会在短短20多年由一个县城发展为新一线城市?蔚来汽车为何会落户?合肥模式给很多的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合肥首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芯屏汽合”(音同心平气和)、“急终生智”(音同急中生智),备受关注。芯,即集成电路产业;屏,即新型显示产业;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急,即城市应急安全产业;终,即智能终端产业;生,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即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其次,国有资本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跟很多企业都是“先是共患难,后是同富贵”。我们为什么会投资蔚来汽车,蔚来汽车为什么落地到合肥,这也是合肥市通过资本招商,发展产业的一个经典的案例。另外,今年我们在资本招商方面进行了升级,提出了创投城市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基金合作,进一步推动城市跟人才方面的发展。
最后,我们一直秉持着“资本+产业+科创”的发展思路。首先有平台,像合肥建投、合肥产投等,各个片区也按照市委的要求建了平台;第二有明确的投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政策的方向;第三建立基金,跟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很多地方建立合作基金,甚至境外的也有一部分合作。让人才抢着来,不是抢过来。近些年,高校“留肥率”提高,因为我们通过资本给在校师生创业支持,从入学搞创业,毕业可能就成为企业家了。
协同与合作:建议明月湖和合肥共同搞一个基金,两地资源共享,共同吸引人才,通过科创推动产业,通过产业推动发展。重庆有很多企业在合肥,合肥也有很多企业在重庆,两地之间交融还是非常多的。
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党群部人才处处长 张友谊
成都高新区党群部人才处处长 张友谊
成都高新区仅用全市不到2%的土地,聚集了超过全市40%的人才。为什么?
我在这个岗位上面工作了13年,基本上我经手的政策出了700个。每出一版,我们就要把全国主要的城市,像北上广人才政策全部摸一遍,然后再去看我们要怎么做。以我个人的感受来看,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西部城市在财力上跟沿海地区没有可比性,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促进人才成长的政策。
成都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经历了4个转变:
人才招引从注重个人到注重团队。有一句俗话,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学历很高的人来创业,企业始终做不大,原因是他没有团队,全靠单打独斗,成功率就很低。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启动了一个“岷山行动”计划,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招引全球顶尖水平的创业团队,团队不齐全的不能入围。通过“岷山”行动,我们招引了11个顶尖的团队,聚集了3个院士,300多名国字头专家。这些群体到目前为止申请成功了150项发明专利,其中一家企业现在估值超过5个亿。
人才评价从注重头衔到注重贡献。我们隔壁有一个天府新区,天府新区的定位是要搞原始创新,我们当时也尝试响应国家号召,做一些原始创新。后来服从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原始创新放天府新区,现在我们定位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重点是要打造一个比较成熟的创业生态圈,原始创新的成果能够在我们这里转化成切切实实的产业项目,通过这样的话,才能实现我们区域的快速发展。
人才培育从重补贴到重投资。我们在2019年做前六版政策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是给办公用房补贴,给创业启动扶持资金,后面发现这种方式不可持续。现在我们出了一条政策,给你办公用房补贴的同时,给你社会融资额度的10%奖励。我要促使企业把项目做好吸引社会资本来去投资,这样的企业存活几率比较高。过去3年,总共作为我们评审有1200家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其中有10%已经获得了社会融资。
人才服务从重落户向重安居转变。重安居是大安居的概念,比如说住房,我们做了精准摸排。评定为ABC类的高层次人才的,发安居卡,可以享受住房、医疗、安居、教育、交通补贴、文化等七大服务,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应该说下了很大的工夫。比如A类可以从小学到初中,相当于随便去选。当时这个政策这么去写,其实阻力是很大的。但是你要把人才最关心的问题鲜明地亮出来,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整个成都,我们是独一家。
协同与合作:如果用三个词来去形容两江新区,应该是“智慧、开放、未来”。成渝作为西部两个比较重要的城市,大家的条件都差不多,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成长。明月湖什么都有,就缺了一点人,能不能从年轻人的角度,对明月湖进行品牌打造,在年轻人的心里面种草,让他们来重庆不仅因为洪崖洞,还有明月湖。
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程文迪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程文迪
两江新区的优势在哪里?两江新区是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开发新区,带来国家战略的政策扶持、产业的发展、人才的导入。
第一,两江新区的发展思路是用资本招商,也包括科技+产业,是建立在合肥和临港的2.0版本,所以起点比较高;
第二,重庆是实实在在持续的做制造业,重庆应该也只有走产业发展的道路,十四五规划提出制造业提高到28%,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第三,重庆做制造业有人文优势,大家都讲重庆人耿直、能吃苦、真诚,重庆人的性格适合做制造业、做实业;
第四,重庆有完善的工业体系,41个门类有39种,给各种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们人才政策是综合的,是有份量的,我们的核心是要为创业者提供足够充分的空间,足够有力的支撑。
协同与合作:我期待各方面的朋友,也包括兄弟开发区的领导和朋友们,一起携手,共谋未来,共创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