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双碳大事:大唐将在天津投资超260亿元;“正泰新能”获20亿元融资;截至5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200万千瓦
整理 | 周愚 张玉琼
编辑 | 雪小顽
政策动向
国家发改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清洁能源等领域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指出,明确一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点细分行业。
国家发改委将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设施农业等领域中,选择一批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强、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细分行业,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组织梳理相关细分行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要求、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等,向社会公开发布,帮助民营企业更好进行投资决策。(中国电力网)
三部门: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提出,围绕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热失控等方面,加快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原电池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材料研究应用。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搭建产业供需合作平台,推动电池行业与电动自行车等下游行业加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对接,促进融通发展。(证券时报)
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7月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严控增量。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和水路。二是减排存量。加快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三是继续加大监督帮扶力度。(第一财经)
能源观察
国家能源局:截至5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200万千瓦
7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刘明阳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受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消纳需求驱动,并在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下,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200万千瓦。
刘明阳表示,目前超过十个省份正在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带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体系也不断健全完善。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加强调查研究,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能源结构转型调整做出贡献。(中国新闻网)
大唐签约天津百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资超260亿元
7月2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大唐将在津投资总额不低于260亿元,重点谋划一批新能源、清洁能源项目。
根据协议,中国大唐将在津开启宝坻区、蓟州区百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加快推动宝坻区里自沽一期20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宝坻区里自沽二期风电项目、滨海新区北大港2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蓟州区黑石岩3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西青区王稳庄3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推进大唐盘电2×66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燃煤机组项目建设规划;积极参与天津海上风电、滨海新区蓝色海湾生态海堤百万新能源项目、蓟州区抽水蓄能电站、外电入津等项目。(天津日报、中国大唐集团)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7842.3万千瓦
7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容量7842.3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为374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4096.3万千瓦。河南、山东、湖北2023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容量排名前三。
此外,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并网容量达47000.2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27177.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9822.8万千瓦。(国家能源局)
亿纬锂能拟在泰国投建电池生产基地
7月27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与Energy Absolute Public Company Limited(简称“EA”)签订谅解备忘录。亿纬锂能与EA集团(EA及其子公司)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
EA集团目前从事全系列可再生能源业务,包括生物柴油制造商、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商、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充电器开发商和运营商及锂一次电池制造商。(财联社)
创投动态
储能科技公司“大秦数能”完成数十亿元B、C轮融资
36碳获悉,储能科技公司大秦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秦数能”)于近期完成数十亿元的B轮及C轮融资。B轮融资由优山资本领投,钟鼎资本、狮城资本等机构跟投。C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L Catterton(路威凯腾)、锦秋基金、神骐资本等机构跟投,青蒿资本持续跟投。
大秦数能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储能市场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海外储能市场,建立了自主品牌Dyness。目前,大秦数能拥有九十余项国内外专利,已相继推出全场景的储能产品,逐步构建起全球化的销售、研发和生产运营体系。
光伏制造企业“正泰新能”完成20亿元C轮融资
近日,光伏制造企业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0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朝希资本、长江绿色产业基金、交银投资、国寿股权等多家投资机构。本次融资完成后,朝希资本仍是正泰新能最大的机构股东。
正泰新能专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行业首批把握住光伏电池技术由p转n变革机遇、布局TOPCon技术并已量产的头部企业,目前TOPCon产能位列全球第二。除了n型TOPCon技术之外,企业也在积极储备TBC、HJT、叠层等技术路线。企业预计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55GW、电池产能53GW。(朝希资本公众号)
“一道新能”完成Pre-IPO轮融资,进一步推进超高效电池技术迭代与产业化
近日,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Pre-IPO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融街资本、熙诚金睿和普洛斯建发联合领投,国家电投产业基金、中石化恩泽基金、华泰巨化产业投资基金、纽尔利资本、广发信德及多名老股东跟投。
本轮融资完成后,一道新能将基于现有TOPcon 3.0 Plus技术及DAON 3.0系列产品的规模化量产,进一步布局TOPCon 4.0、TBC、SCPC、TSiX、SFOS等核心电池技术。SFOS电池技术是一道新能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超高效电池技术,其理论最高效率可超过40%。(一道新能官微)
“润诚达”获2.24亿元B2轮融资,专注于智能汽车充电桩和数字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36碳获悉,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完成2.24亿元B2轮战略融资。此轮融资由老股东洪泰基金追加投资,支点投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萍乡国投、苏高新、浩数资本联合投资。
润诚达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智能汽车充电桩和数字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业务是为建筑、市政、充电站、车厂、电网、家庭等各种场景提供充/储电设备和能源管理平台。润诚达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浩表示,润诚达在充电桩硬件的迭代及配套软件系统的设计研发方面拥有技术领先优势,掌握了充电桩核心技术、超快充液冷充电堆解决方案、柔性充电算法等先进技术。
“和光同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36碳获悉,近日,和光同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老股东险峰长青跟投。蔚澜资本担任公司长期独家资本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交付,从而提升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
和光同耀是一家从事光伏组件级电力电子(Module Level Power Electronics)及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型公司。
企业ESG
谷歌发布2023年环境报告:2022年消耗212亿升水,人工智能导致用水量激增20%
近日,谷歌发布了2023年环境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2022年耗水量达56亿加仑(约212亿升),相当于37个高尔夫球场的水。其中大部分(52亿加仑)都用于公司的数据中心,比2021年增加了20%。
谷歌表示,其考虑了“当地水资源压力”,2022年82%的淡水提取来自水资源压力较小的地区;对于剩下的18%,该公司正在“探索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机会”。(金融界)
阿里巴巴发布2023年ESG报告:2023财年减碳141.9万吨
7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自身运营(范围1+2)二氧化碳净排放为468.1万吨,同比下降12.9%;减碳141.9万吨,同比增长128.9%;价值链(范围3)碳强度同比下降5.7%。
在带动平台生态减碳上,阿里巴巴在过去财年带动平台生态减碳2290.7万吨,帮助更多中小企业低碳转型,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比如,通过88碳账户体系和低碳友好商品体系,带动409个品牌、191万种商品及1.87亿用户共同参与减碳,推动社会向数字循环经济转型。(经济日报)
中信银行发布首份《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
日前,中信银行发布《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这是该行2022年11月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以来,发布的首份相关报告。
《报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建议框架编制。2022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3234亿元,同比增长超57%。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承销、投资与交易,年内承销金额超55亿元,投资余额近107亿元,累计流转交易规模超390亿元。绿色租赁业务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2022年余额超258亿元,占全部租赁业务比例近六成。(新华网)
绿色金融
截至6月末上交所绿色债券累计发行5681亿元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消息,截至6月末,上交所绿色债券累计发行5681亿元,其中绿色公司债券3677亿元,绿色ABS(资产支持证券)2004亿元。据了解,相关绿色债券发行人包括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等各类主体,主体资质较优;其中,国有企业是目前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军。
上交所表示,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覆盖了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及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有效引导了社会资本投向国家政策支持的各绿色领域。(光明网)
上半年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7月24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举行2023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营管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会上表示,人民银行营管部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助推低碳环保产业发展,上半年,指导在京相关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155个碳减排项目和煤炭项目,金额超150亿元,带动年碳减排量520万吨。
6月末,北京市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增速较同期本外币各项贷款高21.7个百分点;上半年,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融资规模为516.8亿元,居全国首位。(北京商报)
前沿技术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钙钛矿光伏研究获新进展
据中科院官网7月24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发了简单有效的策略,通过在SnO2纳米颗粒中加入草酸甲脒(FOA)来同时抑制SnO2体相和表面缺陷以及钙钛矿埋底界面处FA+/Pb2+相关缺陷,实现了有效的靶向缺陷钝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结果表明,FOA处理后的钙钛矿能量转换效率从22.40%提高到25.05%,同时钙钛矿的存储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也显著提升。该研究为靶向治疗埋底界面缺陷,改善钙钛矿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财联社)
太阳能转化氢效率创新纪录
近期,美国莱斯大学工程师将下一代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与电催化剂相结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扩展的光电化学电池,其能以20.8%破纪录的效率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最新设备可作为一个化学反应平台,利用太阳能产生燃料。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研究团队表示,利用阳光作为能源制造化学品是清洁能源经济领域的最大难题之一,他们希望建立经济可行的平台,利用太阳能产生燃料。鉴于此,在最新研究中,他们设计出能将吸收的光转化为电,并利用转化而来的电力完成水解反应生成氢气的光电化学电池。(科技日报)
海外热点
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升温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7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2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亚洲升温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1年至2022年亚洲变暖趋势几乎是1961年至1990年的两倍。
根据报告,2022年亚洲平均气温比1991至2020年平均气温高出约0.72摄氏度,而亚洲1991年至2020年的气温平均值,比国际气象组织1961年至1990年气候变化参考期的平均值高出约1.68摄氏度。此外,过去40年来亚洲高山地区的冰川量大幅减少,并且损失还在加速。(新华网)
欧盟理事会通过新规则,要求到2030年将其最终能源消耗量减少11.7%
当地时间7月25日,欧盟理事会通过新规则,要求到2030年将欧盟最终能源消耗量减少11.7%。
最终能源消耗是指最终用户消耗的能源,最终消费限额将对成员国具有集体约束力。成员国将共同确保2030年最终能源消耗比此前(2020年)制定的2030年能源消耗预测至少减少11.7%。这意味着欧盟最终能源消耗上限为7.63亿吨油当量,初级消费上限为9.93亿吨油当量。(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