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美妆抛弃「爆款」了?
你把护肤品、化妆品换成国货了吗?
这个问题放在三年前,回答者也许会有所迟疑。时间线划到今年初,在36氪Z世代国货美妆社群调研中,超过80%用户表示:近两年来,从护肤品到化妆品,几乎全换成了国产品牌。
当“国潮”席卷各行业并成为风尚,成为消费流量的密码,国货美妆业亦是风头十足。解数咨询的调查跟踪数据显示,2022年,国际大牌用户流失的去向主要为薇诺娜、珀莱雅等国货品牌。市场侧,2021年,珀莱雅以一己之力带火了“早C晚A”,诞生出多款精华爆品;资本侧,2022年,方里FunnyElves获得贝泰妮集团青睐,注入两轮大额融资......国货美妆,看起来似乎“正在崛起”。
事实当然不止于此。
“GMV都挺好看的,从618、双11的各个销量榜单上来看,大家似乎已经真的把大牌甩开一截。但ROI呢?就很少有人进行对比了,事实上这才是真正显示出差距的地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氪,在今年号称史上贴补力度最大的618,如果把美妆公司前期的营销投入等支出算上的话,成本几近cover了营业额,实际利润并不高,“几乎是亏本在做”。
资本红利褪去,棋局变更,流量成本提高,国货美妆的下一步棋该落子何处?7月3日-7月4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化妆品大会上,36氪对话方里FunnyElves、华熙生物米蓓尔等知名企业和品牌,试图从头部选手和新锐玩家的方法中,抽丝剥茧出国货美妆的新动向。
把“概念”做成长期主义的事情
就业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的提升,让敏感肌问题成为年轻人的焦虑之一。据统计,我国有近40%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肤敏感问题。面对这一市场需求,背靠“大厂”华熙生物,立足医研共创的米蓓尔于2018年诞生,已成为国内敏感肌护理市场的新力量。
“敏感皮肤是一种肌肤状态,而非一种肤质划分。”米蓓尔市场高级总监程静对敏感肌有明确的界定,从拳头产品“粉水”到“蓝绷带”面膜,米蓓尔打造出了一条难以复制的敏肌爆品线。
程静坦言,比起单一爆品,米蓓尔更想要打造的是可持续的、健康的产品生态,“头部产品要有,腰部产品也要有;爆品要有,长期的基础款更要全”。
所以自成立以来,米蓓尔针对不同皮肤类型/敏感状态/护肤需求,研发不同的敏肌功效护肤方案,打磨多条护肤产品线,涵盖水乳、面霜等品类。
米蓓尔舒缓修护系列,图源品牌官网
“对于品牌而言,要的是立足于研发实力构建出的技术护城河,从而使得产品和品牌都具有穿越周期的实力。”程静表示。
水面以下,一个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功能性护肤市场规模庞大,新锐品牌纷纷入场“造概念”,并包装出契合消费者近年取向的、富有科技感的品牌形象。然而,当概念拥挤、产品主打成分开始趋于同质化,消费者不免产生认知疲劳,在进行购买动作时举棋不定。 “在概念以外,品牌能否做深、做透?造出概念之后,依然要沿着能经得起消费者推演的路径去做。”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么认为。
作为新锐品牌,米蓓尔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营销。“有内容、有内核、有故事,才能经得起经得起市场推敲。”在程静眼中,技术实力和产品力是米蓓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米蓓尔的故事里,我们不难发现一种行业共识的诞生——把“概念”做成长期主义的事,就是胜利。
不追求爆发,但要厚积薄发
迈过了凭新概念、低价格积累客群的初步阶段以后,国货美妆品牌也在发展生态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并坚持走得更远。
成立于2017年的方里FunnyElve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618不做‘爆发’是我比较满意的。方里是一个日销型的品牌,618期间我们为了老客的利益,没有采取破价的机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所以对方里来说,(现在)接近一倍的增长就是最漂亮的数据。”谈及刚结束的618大促,方里品牌创始人菊子这样说道。
36氪了解到,方里曾在年初设定了10亿元的GMV目标,那么目前为止完成了多少?菊子透露,6个月过去,“已经超额完成目标的一半,比起一开始制定这个数字的忐忑,现在团队很笃定”。
菊子拥有十几年的化妆品行业经验,从她身上流淌出来的,是一种克制、冷静的产品态度。“单一用爆款思维做产品,容易发力太猛、而后迅速销声匿迹。”菊子认为,这种模式与自己想要做一个长期品牌的目标,是相悖的。
事实上,每一个品牌都有自身的爆品线,“爆品”如何延伸成“爆品线”?延伸的过程决定了爆品本身是否融入品牌自身的思考。
理解了这一本质后,菊子就将方里的第一款爆品粉饼进行了肤质分类,继而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了不同肤质的粉底液研发。这一举措,成功地让方里的收入来源从90%的粉饼进阶成70%源于粉饼、30%源于粉底液。
方里粉饼系列,图源品牌官网
为了让营收结构进一步更加健康,在产品矩阵的设置上,方里同样遵循了头部、中腰部产品均匀分布的结构。
“如果有一天(方里)能够达到4:3:3比例,铁三角的收入模型就稳定了。”这就意味着,方里的主要营收来源既不能依赖于单款爆品,也不能来自单一渠道。
对于试图实现长期主义的品牌而言,只有技术实力和产品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当自身能够反哺用户更多服务和利益之时,才是品牌能够对外言说的“Moment”。
2023年,对于方里来说,这个Moment到来了。
为未来储备可持续的方案
值得玩味的是,为了稳住领先身位和技术优势,国货美妆品牌们正使出浑身解数,为两年后甚至5年后的市场,做好配方储备“弹药库”。
究其原因,是同质化、低端化的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将费用更多投入研发,建立技术壁垒,期待摆脱胶着的低水平竞争局面,破局而出。
以方里为例,菊子向36氪透露,成立以来,她和团队始终致力于链接全球研发资源,增加配方储备。不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更是储备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市场,因此“往后推5年都是没毛病的”。
据了解,方里将在下半年推出两款新品,其中一款是针对特定人群的优化升级版,另一款则是基于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的全新配方。两款新品的研发均与全球知名研发机构合作。此外,方里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累计推出5款以上创新配方,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米蓓尔亦然。程静告诉36氪,米蓓尔的产品研发基本提前两年进行布局,而后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配方和推出时间,以此实现市场需求和产品出新之间的同步。具体而言,依托于母公司华熙生物的专研成分依克多因和多重玻尿酸协同专利,使得米蓓尔团队在使用热点成分进行新品研发时,能够兼顾到敏感肌肤修护的底层。
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热火朝天的“爆品”思维已经逐渐被企业和品牌们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健康、前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这种变化正如玛丽黛佳创始人崔晓红在大会上所讲的那般:“凡是不能够持续做的事情,都不值得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