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5月新能源车观察:平流缓进,奋楫者先
一、市场分析
1、乘用车市场乘用车零售量逐月递增
5月新能源渗透率33.3%
过去两年,由于车市供需均受疫情扰动,乘用车在上半年的月销表现波动较大。进入2023年后,过去积压的需求慢慢释放,同时上海车企恢复举办、车企纷纷推出新款,诸多因素叠加下,车市消费已现复苏之势。5月,国六B库存半年缓冲期明确,这一稳价格、稳消费的政策落地后,乘用车零售市场继续回暖,月度总销量达到174万辆,保持环比增长。新能源车5月渗透率33.3%,朝着历史高点靠拢。
上半年市场向好的大环境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月销稳增,均表现出向22年下半年的水平靠拢、淡旺差距缩窄的趋势。新能源车相比传统燃油车,体量依然较小,但其攻势不减,今年上半年和22年下半年的差距收窄更为明显。
2、大众市场和豪华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猛拉
全线市场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车在各种价格定位的市场都表现不俗,5月份的渗透率相比于2022年全年的水平来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15-20万元的大众市场和40万元以上的豪华市场中,新能源渗透率均提升10pct左右;而前者作为新能源车的最大阵地、后者有高价带来的高边际贡献,两个市场的渗透率提升对整个新能源车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3、新能源车中插混车型稳定放量
占比已到1/3
插混车2023年1-5月累计销量同比翻番,其占新能源市场的比重稳步增长至33.1%。在从燃油时代到新能源时代的过渡之际,插混车比燃油车热效率更高、比纯电车里程更长,凸显出综合优势和高竞争力。
4、新能源轿车分型号销量调整至山字结构
轿车和SUV的中间车型成主力
新能源轿车分车型的月销结构从去年同期的W形调整为山字形,紧凑型轿车成月度最热销车型;并且,除了微型轿车销量下滑外,其余型号的新能源轿车销量均为同比正增。
除了小型SUV外其余型号的新能源SUV月度销量都是同比正增,尤其是紧凑型SUV和中型SUV,二者都是在大基数的前提下实现大增量。
二、具体榜单排名分析
5、比亚迪保持领先
另3家头部厂商销量同比继续下跌
比亚迪销量继续领先于其余头部厂商,同时其1-5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速保持在高位。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和东风日产3家厂商连续2-3个月的销量同比下降,下半年或面临较大压力。
5月新能源和燃油车各自累计销量TOP20的所有40款车型中,Model Y、宋PLUS和秦PLUS三款新能源车销量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另外,宝马5系跌出燃油TOP20车型、长安深蓝SL03跌出新能源TOP20车型,剩余的高端车型中,理想系列表现坚挺。
6、新能源车企格局已定
腰尾部玩家赶超压力巨大
5月比亚迪销量再创新高,已经略超第2-8名新能源车企销量之和。新能源车企TOP7席位内部有小调整,但所含玩家名单不变。格局既定,腰尾部玩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赶超难度。
TOP10新能源车企中,埃安、特斯拉、上通五和理想均有一定倾向的目标市场定位,旗下的车型平均售价往往集中在某一特定区间内,且4家车企的车型系列相对其他家而言偏少,更符合以精取胜的策略选择。
7、轿车和SUV车型TOP10榜单中比亚迪多款车型上榜,埃安与特斯拉表现亮眼
5月轿车销量TOP10车型中,秦PLUS、海豚、Aion S、宏光MINI和汉系列,共5款新能源车型上榜,并且其中前3个车型的月度销量均有同比大幅增长。
5月SUV销量TOP10车型中,亦有5款新能源车型入榜,分别是Model Y、元PLUS、宋PLUS、Aion Y和宋Pro(新能源)。综合轿车和SUV来看,除了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老大的强势霸榜,埃安和特斯拉两家新能源车企同样表现不俗。
凯联产业研究院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扩展、更新、迭代分析角度与范围,将持续以月度周期输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智能化关键零部件的月度跟踪报告,欢迎和期待与产业界、研究界、投资界的同仁探讨。
凯联资本长期关注于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以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已投项目有汽车产业链中阿尔特、经纬恒润、泽景电子、中车新能源、中交兴路等优秀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联资本”(ID:Capitallink_KLZB),作者:凯联产业研究院,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