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bike出发:中外消费产业的核心异同在哪里

36氪产业创新·2023年06月13日 10:48
一个出海新物种,正在崛起。

出海,一个永恒话题。当市场处于经济周期迭代的宏观背景下,叠加线上流量红利殆尽的客观情况,出海所书写的商业叙事,已经完成了根本变革——出海,不仅仅是把国内产品买到国外去,而是融入到当地市场,完成新生或是重塑。

然而,消费趋势的全球趋同下,是区域市场的个体差异。品牌所遇见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不少品牌出海后常常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饮食习惯、产品、质量甚至服务水平都很难完全复制国内的成熟经验。

值得注意的,一个出海新物种,正在崛起。风靡欧美的Ebike(电助力自行车)行业里,中国企业走在前列,同时也是这个新晋物种的主要供应链基地之一。

在刚刚获得A+轮融资的出海Ebike品牌Velotric创始人及CEO张曦的视野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外消费产业的核心差异,以及如何应对。

出海Ebike品牌Velotric CEO张曦

见天地:从小众到潮流的市场基底

一个消费产业的兴起,必然伴随着一个小众爱好完成大众潮流的转变。同时,如果将视野抽离本土市场,会发现不同国度的市场进程不尽相同。

以国内市场为例,露营、飞盘等趋势兴起,带来了对应产业的兴盛。背后的逻辑是,流行的趋势在引导消费产业。

出海的一个前提,是正确市场的锚定。从行业概念出发,“碳中和+消费电子+短途电动出行+新能源”,Ebike几乎踩中了一级市场正在追逐的所有概念,可以视为基本面上的商业正确。

赛道之后,是市场。在Ebike从小众到潮流的转变中,不同国家的市场已然展示出自己的接受程度。VELOTRIC创始人张曦在2020年时就认为,全球只有三个市场值得尝试Ebike创业——中国、欧洲、美国。

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才能形成统一的品牌,获得更大的增长。

相较而言,中国市场较为特殊。各类小电驴、电动车的历史沉淀,造就了一个电动车王国。数据显示,中国两轮车渗透率达75%。但就行业发展而言,低速电动摩托车由于合规性、安全性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在不断合规的要求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也迎来升级的需要,Ebike的可能性,正是建立这一需求上。

欧洲市场,同样相对成熟。历经十多年发展,欧洲Ebike赛道正迎来由普通两轮车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而对于创业公司而言,保持前几年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中欧两地市场相对存量的现况,对于创业公司并不友好。

选中一个更有增长空间的市场,至关重要。美国,由此进入张曦的视野。据其提供的数据宣称,在2021年美国Ebike市场处于萌芽期,全年销量不到100万台。而在2022年,美国两轮车销量在1800万,与欧洲的2000万接近,但电助力单车销量仅150万,渗透率不超过10%。

“我们自己的测算是,美国至少是年销量500万的市场。”基于未来市场的预估,张曦认为美国尚处于早期新兴市场。趋势已起,市场未兴。美国作为创业市场的价值,被VELOTRIC锚定。

见众生:用户场景与竞争格局的差

过去12个月里,VELOTRIC在美国市场卖出近三万台。研究对应用户画像,与VELOTRIC团队此前的预设,极为接近。

一方面,美国真正的消费主力,集中在35岁以上的中年和中老年人。VELOTRIC用户群体中,35岁以上群体占据7成以上。这与国内更偏向于拥抱年轻群体,新消费概念完全不同。一个背景是,中国频繁存在的消费群体代际更替问题,在美国或许并不适用——购买力更集中于中老年群体,消费趋势的承载也由此同步。

另一方面,是女性需求的被看到。VELOTRIC团队调研发现,女性需求在Ebike市场并未得到很好满足。以颜色这一最基本的需求为例,此前美国市场更多是黑灰等配色,车型设计更多针对男性服务,直到VELOTRIC提供针对性设计后,才解放女性的需要。

“我们希望这台车成为用户出行百搭的配饰。”张曦至今记得第一份PRD(产品需求文档)中写着的这句话,成为女性用户选择VELOTRIC的原因所在。数据显示,VELOTRIC的女性用户群体达40%,是一般品牌的2倍。

除此以外,是用户需求的确认。在中国与欧洲市场,Ebike本身是一种交通工具,出现在各类通勤场景。存在巨大市场差异的点在于,美国作为汽车王国,对于通勤需求不大,就VELOTRIC自身调研结果显示,Ebike更多是以休闲、健身、锻炼工具的形式,出现在美国用户的生活中。

背后的用户差异是,在北美市场,运动与休闲,才是一个恒久的刚需。“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更多品牌的调研。”调研的结果是,北美Ebike市场的现存品牌,并无法满足入门级的消费者。

本土Ebike品牌如TREK、Specialized等自行车品牌推出的产品,品质高然而价格昂贵,且使用与维护复杂,并不适合更为大众化需求。而跨境Ebike品牌尽管相对便宜,但大多外观、功能极度雷同,并无法做出区分,且部分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更多是跨境产品而非“品牌”。

2020是北美市场Ebike领域快速成长的转折点。首先疫情的到来,使得美国整体在线购买率上升,让各类依托线上渠道的Ebike品牌开始扩张;其次居家行为的增多,使得用户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工作与家庭的两点一线,开始聚焦到用户个体本身,各类户外需求开始崛起。

在完成市场、用户、竞争对手的厘清后,VELOTRIC交付的品牌优势,是提供具备性价比又有功能差异的产品。

见自身:商业机遇与个体能力匹配

作为新品牌,VELOTRIC在2021年成立,其独立站在2022年5月才上线,此前聊到的近三万用户背后,是千万级美元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VELOTRIC的成长,证实了北美市场的高速增长,也证明了创始团队拥有抓住商业机遇的能力。整体来看,创始团队来源于Lime和滴滴等共享出行行业,天然对电动两轮车存在经验积累。

这一积累,体现在安全、质量、成本等各方面。2021年第一款产品开始,VELOTRIC全线的产品都通过UL2849(美国保险认证协会)认证。而就2023年纽约新法规规定Ebike需要通过该测试时公布的名单显示,仅有14辆车通过认证,大部分零售品牌“全军覆没”。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一种反向攻杀。共享行业的特点是,既要安全可靠,又要极限压缩成本。折射到具体产品,则是高性价比特点的产品交付——VELOTRIC的产品策略,是包括续航里程,电机扭矩,爬坡能力等骑行性能,比竞争对手高百分之三十,但是价格却要比别人便宜百分之三十。张曦表示,北美消费者可以用1399-1699美金的价格,买到实际价值是2000-2500美金的车。

“我们更想做的,是Ebike品牌中的Volkswagen。”因此,在产品定位方面,VELOTRIC主攻入门级Ebike,带来性价比产品。目前四款车型中,最为畅销的是标准款D1,在完成标准化产品定位的同时,提供更多涂装配色的供给。除此以外,针对不同需求,也有Discover通勤系列、越野车Nomad系列、兼具轻量、运动的Thunder系列等差异化产品矩阵。

对比更多出海Ebike品牌是组装的行业现况,VELOTRIC在核心零部件和骑行体验上下重功夫,产品自研的程度达到了60%以上。以自研配件、系统等方式,在节省30%成本的同时,提升30%的续航和电机能力,最终实现高性价比的定位能够实现。与此同时,自研的方式又能保证质量与效率的延续,对比传统供应链150天的周转速度,VELOTRIC仅需85天,品质退货率小于1%。

从品牌模式考量,VELOTRIC可以视为DNVB品牌。即垂直整合供应链的商业模式,从生产制造、销售运营、物流运送都由品牌自身直接完成。而更细化的拆分,是线上DTC+线下IBD全面覆盖。

线下渠道,是作为零售品牌必然的选择。VELOTRIC线下渠道短短5个月内成张迅速。目前已 拥有超过400家Dealers,覆盖超过15个州。

线上渠道,与中国互联网企业普遍打造生态的现况不同的是,美国互联网公司更多是以广告作为核心商业模式,“这也是美国数字化品牌发展更快的原因,”张曦判断,数字化品牌传播的方式,显然能更快占领用户心智。而北美市场的一个电商特征是,电商独立站林立,独立掌握入口,至关重要。

当然,数字化品牌并不意味着智能化产品。尽管推出了第一款带App的产品,但张曦依旧认为VELOTRIC会在智能化方面非常克制。智能化的功能主要围绕在改善目标用户的骑行体验,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的功能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困扰。让Ebike回归“是否好骑”这个核心的评价标准。”

+1
4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只剩上市一条路。

2023-06-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