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商业竞速:广州很“燃”,长沙开挂,成都为什么慢了?

赢商网·2023年05月17日 10:29
具体各城市数据、分析

在凸显、放大不确定性的过去三年中,每座城市都重新审视了自己价值与商业之间的关系,重新理解商业力之变映射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2023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从城市的角度切入,根据不同的城市线级,对不同的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分析,其中包含了各城市的2022年商业市场回顾——项目存增量、商圈、首店变化等等,以及2023年商业市场展望。

各线级城市呈现的商业色板或趋同,或迥异。但无论特征有何异同,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定律:好的城市商业,应该是有秩序的,富有变化的,同时又贴近自然。

01

-▽- 

商业1线城市:

韧性风向标,打了个示范性好样

2022年,商业一线城市依旧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重庆6城,均为零售商业在全国处于核心地位,且具有领先示范效应的城市,亦代表着中国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上海:新增商业量骤减,但创新内容从未缺席

2012年-2022年十年间,上海购物中心(≥3万㎡)存量由552.74万㎡增至2665.6万㎡ ,年均增量超200万㎡。2022年因疫情影响,上海仅开业8个购物中心,为近十年最低,但创新、个性的商业内容却从未缺席,首店总量达到258个。 

无论是“松弛感”商业的比拼,还是高端商业之间的新竞争,亦或是海派文化与商业的相融,上海市场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已开业和未来两年筹开业的416个项目(含独立百货),286个项目在商圈内,其中,163个项目位于市级商圈(含远期),占总体的39.18%。 

北京:城市更新是主题,2023拟开商业体量全国第一

近五年,北京购物中心体量稳步上升,到2022年已达到1500万㎡,总存量位列全国第四;人均商业面积逐年增长,从2020年的0.63㎡/人到2022年的0.69㎡/人;人均购物中心数量则从2020年的0.74个/十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0.80个/十万人,居全国前列。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虽影响了品牌拓店节奏,但北京之于首店吸附魅力犹在,且呈现分散化、特色化、主题化等特征。

2023年北京拟开购物中心23个,高于2022年同期的21个,与上海并列为全国城市开业量第一,体量则为全国第一。包括2座万象汇、2座万达广场,以及DT51(1月已开业)、京西大悦城、远洋乐堤港、王府井喜悦、THE BOX 朝外|年轻力中心、西长安中骏世界城等等。

深圳:商业增量全国前三,商业版图迈入新的阶段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管控等因素影响,深圳新mall开业率仅有59%,但15个入市的新项目带来约114万㎡增量,排名全国第三。全年开出首店品牌321家,同比上升18.8%,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将深圳作为华南试水第一站。

2023年,拨开迷雾、市场向好,深圳红火开局,商业版图迈入新的阶段。西部这两年的商业面貌明显迭代,地铁12号线的开通串联大空港会展片区与宝安中心区、南山中心区。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2023年将迎来唯一的大型商业COMORROW超深活中心,有了该项目打头阵,片区发展或进入加速期。

广州:央国企新mall爆发,多个商圈“抢”天河路风头

据赢商网独家核实,2023年广州有21个全新商业项目(商业体量≥3万㎡)筹备开业,预计带来商业增量约168.5万㎡。

从开发运营企业来看,央国企的占比很高,6家央企、国企带来6个全新商业项目,这一数据已经超越过去3年的总和。2023年,广州购物中心市场迎来的新变化,还包括多个全新商业线全国首个项目的开业,以及时隔三年的20万㎡以上大体量项目入市。

广州商圈格局趋于多中心化。随着《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5+2+4”国际知名商圈体系,2023年广州商圈格局的多中心化进一步演变:南部的番禺、南沙将在2023年挑大梁,共有7个项目筹备开业,合计商业增量约69.2万㎡,占据2023年广州全市商业增量的41%;东部的黄埔区将迎新一轮“增量爆发”,由4个新项目补充24.78万㎡商业增量,带动新兴区域商业配套升级。

成都:消费复苏态势明显,首店数量居全国第三

2022年,成都有15个商业项目(商业建筑面积≥3万㎡)入市,新增供应140.6万㎡,好于2021年,逊于2020年,但仍居全国前列。

首店引进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样本购物中心新开首店301家,与2021年基本持平。历多年发展,已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聚集,本土在地品牌繁荣发展,首店数量和品质成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作为西部核心城市, 2023年成都商业仍然可期。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23年成都商业规模将继续扩大,拟开商业项目20个(商业建筑面积≥3万㎡) 。 传统五 城区 +高新区+天府新区仍然是绝对的主角,合计新开13个,占比近2/3,尤其是金牛区和天府新区,将分别新开4个。二圈层五区合计新开6个,其中双流区、郫都区分别2个。 

重庆:商业“隐形冠军”,存量超1600万㎡

2022年重庆存量商业达1650万㎡,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的2666万㎡,从整体走势来看,存量增速有所减缓。

近三年来,受大环境影响,重庆的首店引进数量有所下降。据赢商大数据监测,2022年重庆新开首店95家,较2021年相比下降29%。尽管如此,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背景下,2022年重庆首店经济依旧活跃。

展望新一年,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23年重庆拟开业14个商业项目,新增商业体量115.2万㎡。分布区域来看,中心城区10个项目占据绝对主力。但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催生出巨大市场红利,重庆周边区域商业在加速扩容。

02

-▽- 

商业准1线城市:

消费级次提升,跨级换位变化大

2022年商业准1线城市为杭州、武汉、苏州、南京、西安、天津、长沙、宁波、郑州、佛山十城。杭州作为商业准一线城市之首,紧追商业一线城市。同时,长沙、沈阳商业力跨级换位,跻身此列。

这些在零售商业圈处于重要地位,且能辐射带动所在区域商业整体发展的城市,谁又是下一个商业一线“预备役”?

杭州:从网红城市到商业“实力派”转变

2022年杭州商业存量1167.5万㎡,位于全国第八;人均购物中心面积0.96㎡/人,升至全国第五。增量方面,2022年杭州逆势新开业10个商业项目(商业体量≥3万㎡),商业增量为83.7㎡,较2021年减少了超45㎡,仅为2019年的60%,增量趋势放缓。

从空间结构上来看,涵盖项目涉及到钱江世纪城、文晖、未来科技城、滨江区府等板块。其中,随着杭州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杭州商圈的后起之秀——未来科技城商圈、滨江商圈都在2022年迈入新阶段,新项目的入市带来大批首店进驻。

展望2023,据赢商网大数据不完全统计,杭州拟开18个商业项目(商业面积≥3万㎡),新增商业体量148.74万㎡,与2022年数量相当,筹开进程稳定,其中一些“小而美”商业街多点开花。

郑州:重构场景与内容,重奢吸纳力提升

2011-2022年,郑州3万方以上购物中心体量存量逐年攀升。商业项目不再单纯聚集在中心区,从二七广场商圈、花园路商圈为核心的「双中心」模式,逐渐向郑东新区、高铁商圈等多核化商圈演变发展,全面开花。

首店方面,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郑州引入首店102家,首店数量同比折半,但进驻商场集中度高,且品牌级次明显提升,引入爱马仕在内的大批高奢品牌,不仅是满足了高端消费诉求,更印证了郑州市场对奢侈品牌的吸纳能力逐步提升。

2023年,郑州将有13个商业项目开业(商业建筑面积≥3万㎡),商业总体量约76万㎡。与此同时,龙湖、银泰等全国性企业均在2022年正式官宣对郑州商业市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振市场与投资信心。

武汉:头部企业吸引力增强,连续两年增量破百万平米

2022年武汉对头部企业吸引力增强,大悦城控股、华润万象生活、龙湖、万科、越秀等全国性企业加速布局,提振消费信心,拔高商业级次。同时,本地商业巨头亮眼,如武商集团旗下武商梦时代,80万㎡超大体量超越迪拜MALL,刷新全球纯商业最大商场纪录。

首店经济,成为武汉提升城市消费力的重要抓手。2022年,引进品牌首店351家,不仅吸纳众多奢侈品、国际名品进驻,也引入了大量“排队王”品牌。其中全国首店26家,华中首店126家,湖北及武汉首店199家,高能级首店占比近半。

2023年,武汉计划新增商业项目22个,新增体量209.55万㎡,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其中,商业更新项目集中亮相,例如备受期待的高端购物中心武汉SKP,由原汉街万达广场拆改而来。

苏州: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全国第二,苏州中心成首店“收割机”

2022年底,苏州已开业购物中心达150家,体量约1338万㎡,购物中心体量位居第6;人均购物中心面积1.04㎡,与南京并列全国第2。首店引入不尽人意,虽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商业准1线城市相比,仍显逊色。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苏州共计开出67家首店品牌,入驻17家购物中心,苏州中心独占三成,当之无愧的首店“收割机”。

2023年,苏州拟开业购物中心13家,新增体量约119万㎡。从体量来看,以10-15万㎡以上的大中型购物中心为主,其次便是5万㎡以下的商业项目占比较高,5-10万㎡之间的项目仅有2个;区位上,2022年姑苏区、吴江区以及昆山市的入市项目最多,均为3个;其次,高新区有2个项目入市;相城区、吴江区也各有1个项目入市。

长沙:商业力大跃升,增量可期

2022年长沙商业市场购物中心存量达837.85万㎡,位列全国第十四位,华中区域排名仅次于武汉。增量方面,共计开出10个商业项目,新增体量78.48万㎡。

目前,长沙市级商圈仍以五一商圈为中心。据赢商大数据(截至2022年7月1日),五一商圈日均客流达到惊人的50万人,在10大商业准一线城市中,实属TOP1。与此同时,梅溪湖、洋湖商圈以及市府滨江板同样厚积勃发,值得期待。

作为“娱乐之都”,长沙发力首店经济,2022年开出116家品牌首店。展望2023,长沙筹开6个商业项目(体量大于3万㎡),新增商业体量55万㎡,占湖南省筹开项目总体量的50%,增量可期。

03

-▽- 

商业2线城市:

政府持续发力,激发商业市场新势能

2022年,共有20个城市进入商业2线阵营。剖析典型案例,可从它们的发展轨迹中,洞见市场新机。

昆明:新一轮开业潮已在路上,本土外来玩家双重博弈

2022年底,昆明购物中心总体量达603万㎡ ,西南省会城市第三,人均购物中心面积0.71㎡/人 。2021-2022年增量商业锐减,增出现疲态,但本土原创品牌势头强劲

2023年,云南商业市场逐步回暖,快速进阶。不完全统计有11个商业项目预计开业 (商业面积≥3万㎡),总体量达到94.2万㎡,新一波开业潮到了。与此同时,形成了外来商业与本地商业的双重博弈:万达、吾悦、爱琴海、恒隆、大悦城、世纪金源、海伦堡积极布局昆明,万象城、SKP、龙湖天街、旭辉广场等也快速落地,未来可能还有太古里、IFS等头部商业跨入春城大门。

南昌:头部企业加速布局,2023共12个项目计划入市

2022年,南昌市场迎来8个项目,总体量共计64万㎡,刷新五年来最好成绩(包含3万㎡以下盘点统计数据)。以龙湖、万达、新城、爱琴海等头部企业知名产品线项目为主,填补了市场空缺,完善区域商业经营联动性。

品牌进驻数据持续向好,2022年南昌共引入192个首店,同比增长88%,实现质的飞跃。

2023年,南昌预计有84万㎡筹开项目计划入市,文商旅、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逐渐冒出。除了存量改造的典范项目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外,2023年还将有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南昌江旅·都市方舟几个特色项目相继亮相。

04

-▽- 

海南自贸港:

“免税”优势突显,头部玩家集结

截至2022年底,海南存量商业达到46个,总商业体量超过390万㎡,其中海口占比近60%,年内新增51万㎡,新开5个商场 。海口西海岸商圈、国贸商圈均取得重大进展。海口万象城的开业,助推国贸商圈迭代,重塑了海南在免税商业之外的高端商业消费新形象、提升消费级次。

2022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出台的第三年,在海南岛已拥有12家免税店,增加了新面孔。除新开的cdf海口国际免税城、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三期外,王府井集团相继在海南落下两子。

展望2023,海南将新增商业体量约52万㎡,迎来9座新商业入市。种种迹象表明,海南商业市场的想象空间正在逐步被打开。“掘金”海南,卷土重来。

城市商业力的本质,是基于城市本身发展繁荣程度的商业外显。现代城市中,商业不仅是城市消费服务的场所,亦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创新水平、公共管理水平、消费底蕴的试金石。

随着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深,城市之间竞争又合作,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商业,既构成了城市公共生活,亦成为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的隐性因素。

具体各城市数据、分析,详看《2023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赢商将持续跟踪调研,做中国商业地产的忠实记录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赢商云智库”(ID:sydcxy2014),作者:中城研究院,36氪经授权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未来可栖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没有永远的王,只有永远在变的消费需求。

2023-05-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