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水面下,“闷声发大财”的中小商家们
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线下实体店,可谓是经历了一场“大洗礼”,而在这场风雨飘摇之中,有一个行业不仅未受波折,反而搭上顺风车,迎来爆发式增长,那就是直播电商。
疫情之前,直播电商刚刚崭露头角,涌现出一批超头部主播,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先是催生了“宅经济”,继而直接催化了直播电商加速发展。
围城外的人众说纷纭、猜测好奇不断,围城里的人则能切身感受到直播电商带来的巨大财富红利。靠着直播,罗永浩还清债务,新东方逆风翻盘,刘畊宏一夜爆红。在看得见的GMV增长“神话”中,直播电商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还有可能实现“造富梦”的领域。
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上)中国直播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交易规模达到34879亿元,同比增长47.69%。3.5万亿,过去一整年全网直播电商的总GMV,占全部电商零售额的23%左右。
一个行业的爆发式崛起,必然会面临一段野蛮生长时期,从薇娅被罚13.41亿之后,直播电商行业乱象就藏不住了,后续雪梨偷税漏税、辛巴售卖假燕窝等事件均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处罚。就在前几天,嘎子哥谢孟伟的直播间还被指虚假售卖,价格不实,引起广泛争议。
只是无论哪个行业,向来都是“枪打出头鸟”,公众的目光往往聚焦在头部商家和主播身上,对于那些处在行业深处的中小商家,则不那么关注。然而头部主播、头部MCN机构、头部直播间、头部商家,毕竟只是少数,人们将目光聚集在数量较少的头部,却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商家。
而在头部之后,迎着直播电商的风口赚钱,占比最多的也恰恰是这些隐匿在水面下的中小商家,既借着“行业红利”一夜暴富,又避开了公众与消费者监督,可谓是“闷声发大财”。
靠直播电商暴富的中小商家们,“德”足以配“位”吗?
从薇娅到辛巴再到近期的嘎子哥谢孟伟,直播电商乱象从未停止,受到监管处罚最重的往往是处于风口浪尖的头部主播。
“杀鸡儆猴”、“抓典型”、“以儆效尤”固然有效,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中处于头部的毕竟是少数,真正构成行业重心的,仍然是中小商家。直播电商发展起来以后,我们都能看到李佳琦、罗永浩身价暴涨、一夜暴富,而其实站在其身后的中小商家和中腰部主播,也吃到了不少红利。
从数据来看,今年一月份抖音直播间销售额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有超过5000个店铺;销售额在5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同样有超过5000个店铺。在入驻品牌中,销售额在3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有超过5000个,销量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有近400个。而从抖音直播间的销量数据也能看出,目前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仍然是低价商品,销量排名前十的商品价格均在10元以下。
可见,中小商家仍然是构成直播电商的主体,从行业风口中“大赚一笔”的并不在少数,只是这些吃着行业红利的中小商家,真的在做良心产品吗?其卖出的商品质量,配得上价格和销量吗?
笔者查找数据发现,抖音直播间销售额1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店铺中,商家体验分在4.0以下的有612个;销售额在5万元到50万元的店铺中,商家体验分在4.0以下的则有210个。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量最高的商家几乎被电商平台包揽。排名前四位的是拼多多、京东、淘宝、美团,抖音和快手则分别排在第九名和第十五名。
黑猫投诉上一位购买玉质手镯的消费者投诉称:直播间里主播展示的实物与收到的实物差距很大,收到货后要求退货,客服却要求赔偿百分之三十的损失费,经过商量从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二十,又从百分之二十涨到两千。
另有消费者投诉称:购买的北极虾实物与直播展示完全不同,虾非常不新鲜,已经发黑变质,联系商家,商家称没有问题,不给处理售后,联系抖音平台客服也联系不上。
可见,头部主播和直播间处在公众眼皮子底下,接受着成千上万人的监督,而中小商家处于“风口之上”、“水面之下”,通过直播电商赚钱了,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公众监督。他们打着“低价”旗号,却用成本更低的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产品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闷声发大财”,发的却是不义之财。
“披着平价皮”的美妆“刺客”
直播电商除了使一批中小商家看到商机,同时也助推了一些国货品牌崛起,比如近两年风头正盛的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直播电商起家的美妆品牌,2019年,花西子和李佳琦深度绑定一年,积累知名度和受众群体,2020年,花西子开始在各平台进行品牌自播,销售额稳居各大直播电商美妆品牌前五。
与之类似的还有珂拉琪、完美日记等品牌,均是借了一股线上营销的风。
只不过,在积累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同时,这些品牌也渐渐暴露出其“刺客”本质。一些彩妆品打着“低价”旗号,但仔细一算就能发现,这些“平价”居然比大牌还贵。
比如前两年人手一支的珂拉琪唇釉,售价只要69元,这两年却是在彩妆界出了名的“刺客”。看起来挺长一条的包装,里面的容量却只有1.7g,只比3ce家的小样多了0.2g,甚至还没有迪奥2ml的小样多。
一只唇釉69块是不算贵,可是具体一算,40.5元才能买到1g,价格和唇釉天花板阿玛尼几乎平起平坐了,按照阿玛尼的官网价格来算,310块可以买到6.5g,也就是1g只要47块钱。
无独有偶,珂拉琪的小金筷眉笔,售价70元两支,但一支却只有0.07g,也就是平均每克500元。花西子则更过分,0.07g一支的眉笔售价69元,平均1g要985元。而植村秀一支眉笔虽售价200元,但克重却达到3.4g。
此外,完美日记的一款散粉售价129元,但只有7g,平均每克18元,而黛珂的散粉售价380元,一盒却有20g,平均每克19元。
种种迹象显示,这些打着“平价好用”的美妆品牌,实际上一点都不比大牌便宜。如小红书上一位网友点评:“也不是说国货就不配这个价格,只是产品本身没跟上,价格却起飞了,而且还动不动有折扣活动背刺官店用户,显得原价买的人更呆了。”
国货崛起本是好事,借助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的营销发展品牌也不失为上策,但在大面积营销之后,这些品牌是否能真正留住用户,最终还是要看产品质量。唯有以真诚面对消费者,消费者才会沉淀下来,心甘情愿做品牌的回头客。
市场下沉,而非质量下沉
疫情让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增强,2022年,快手平台“存钱”搜索量同比增长了124%,“副业”搜索量同比增长了120%,“二手经济”搜索量同比了增长30%,这从侧面暗示着,多数用户在进行消费 降级。
而过去几年,无论是电商平台、MCN机构,还是达人主播,都迎来高速增长。当一二线市场趋近饱和后,就需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电商巨头们开始将目光瞄向下沉市场,布局下沉市场的关键点,就在于降低价格。
其实早在“市场下沉”这个名词广泛应用以前,就有很多公司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旗子插到巨头们看不到也看不起的山头上”,也就是把在高端市场滞销的产品,存货价值快速下降的产品以极低的价格投放到低端市场上中,赚取利润,或者减少亏损。这种做法有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下水道战略”。
而当前的直播电商市场下沉,与“下水道战略”有着很大不同,绝不是把低端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到低端市场——而是通过产业链流程的优化,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进而使产品价格降低。令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不仅要够用,而且要受用。
所谓“够用”是买得起,且产品的基本功能、性能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受用”则是这种产品,用户不仅买得起,而且与其所在的使用场景有密切关联。
由此来看,无论是中小商家还是新兴品牌,想要在直播电商这条路上走得长远,走得安心,就必须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再去“卷”价格,而不是为了“低价”去降低产品质量,消耗消费者的信任。
有人说,直播电商就是早年的电视购物,电视购物“不要三四千,不要一两千,998,只要998”,如今直播间连998都不要了,只要9.9,但不久前向太直播“翻车”一事也提醒了我们,只用9.9无法“买通”消费者,唯有诚实守信、良心经营,才是长远之道。品牌如此,商家亦如此。
就像整治短视频乱象时一样,行业刚发展起来时,会有一批人迎着风口搞着噱头大赚一笔,但若为了赚钱,而不顾道德,迟早会有挨整的一天,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氪流量”(ID:krliuliang),36氪经授权发布。